寧波,寧波在哪里,寧波在哪個省
寧波在哪里?寧波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寧波在哪個省?
寧波旅游,寧波在哪里,怎么走?
寧波市,簡稱“甬”,別稱甬城、明州,浙江省轄地級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是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 ,地處浙江省東北部、大陸海岸線中段、北瀕杭州灣,介于東經120°55'—122°16',北緯28°51'—30°33'之間,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西接紹興市,南鄰臺州市。
寧波簡介
寧波,簡稱甬,是中國浙江省的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利的較大的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準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全市總面積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萬(2010年)。位于浙東,長江三角洲南翼,北臨杭州灣,西接紹興,南靠臺州,東北與舟山隔海相望。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寧波市被定義為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
寧波
寧波行政區劃
寧波轄海曙、江東、江北、鎮海、北侖、鄞州6個區,寧海、象山2個縣,慈溪、余姚、奉化3個縣級市。共有78個鎮、11個鄉、63個街道辦事處、548個居民委員會和2558個村民委員會。
地區 鎮 鄉 街道辦事處 居民委員會 村民委會員會 陸域面積
全市 78 11 63 548 2558 9817
海曙區 8 75 29
江東區 8 72 34
江北區 1 7 59 101 208
北侖區 2 1 7 40 223 599
鎮海區 2 4 26 64 246
鄞州區 17 1 6 61 394 1346
余姚市 14 1 6 53 264 1501
慈溪市 15 5 76 297 1361
奉化市 6 5 33 356 1268
象山縣 10 5 3 24 490 1382
寧海縣 11 3 4 29 369 1 843
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它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力的較大的市,屬于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批準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對外開放的門戶和窗口單位。
寧波是歷史名城,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史前遺址”發源地。秦朝,始皇嬴政派遣徐福出海采集長生不老仙藥,從達蓬山北麓東渡日本,一去不復返。唐代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與揚州、廣州并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并與日本、新羅及東南亞、歐洲一些國家進行商務往來。明朝時期(公元1522年),葡萄牙人在雙嶼設立機構,作為戰略支點,進行產品交換、中轉碼頭、集散中心的職能,后被浙江巡撫朱紈率領軍隊搗毀。16世紀中葉,隨著大航海時代的興起,寧波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港口之一。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誕生了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大海關(江南海關、浙海關、閩海關、粵海關)之一的浙海關!鴉片戰爭以后,被開辟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還有四明山紅色革命根據地譜寫了中華兒女為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浴血奮戰的壯麗詩篇!如今的寧波是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寧波港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已與世界上216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開通了航線,也是上海中國國際航運中心樞紐港的組成部分和功能區。
寧波文化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派,又如四明學派、姚江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其中藏書脈絡深厚,涌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天一閣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于明朝,由當時隱退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
公元1772年,清朝乾隆皇帝下詔開始修撰《四庫全書》,范欽的八世孫范懋柱進獻所藏書籍638種,于是乾隆敕命測繪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庫全書》中的一部,天一閣也從此名聞全國。明清以來,文人學者都為能登此樓閱覽而自豪。它是中國藏書樓閣首屈一指的代表之作。 佛教信仰成就舉世聞名,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這是位居天下禪宗五剎之一的天童寺的寫照。阿育王寺珍藏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竇山彌勒佛道場為全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它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波不僅山清水秀,還自古以“四香”(米香、魚香、書香、墨香)名揚天下,物產極為豐富。
主要特產可分為海鮮、干海產品、特色食品,時令果品,傳統工藝品,服裝等幾大類。海鮮、干海產品極為豐富的寧波,地處長江入東海口,海岸線縱長,是咸水、淡水交匯處,因此海鮮味道特別鮮美,水中微生物營養價值很高。寧波是中國盛產海鮮的主要區域之一,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涂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縊蟶、牡蠣、泥螺、貢干、海蜇、苔菜等各類海鮮一應俱全。干海產品中,魚翅、海參、黃魚鲞、明府鲞、紅膏熗蟹、酒醉泥螺、蝦干、鮑魚、蝦皮、新風鰻鲞、海蜇、海帶、烤魷魚片等最有名,寧波人很喜歡以此特產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特別是寧波湯圓和酒釀圓子入選中華名小吃行列!
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四百三十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為全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甬商、粵商]之一的寧波幫享譽全球,在全國乃至世界經濟舞臺上縱橫捭闔,在工商、科技、文化等各領域獨領風騷,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最前沿,鑄就了屹立不倒、永放光芒的寧波形象。正如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說,“凡吾國各埠,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跡,其影響力之大,固可首居一指者也”。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經提出“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指示。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近30年來,這一偉大號召激勵了海內外“寧波幫”人士回報家鄉、建設家鄉的巨大熱情,廣大“寧波幫”人士積極響應鄧小平同志的牽掛,情系家鄉、不忘家鄉、反哺家鄉,積極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出資出力,推動寧波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些滄桑巨變凝聚了無數“寧波幫”人士的關心和支持,凝結了無數“寧波幫”人士的心血和汗水。真可謂“拳拳赤子心,造福桑梓情”。
民族:居民主要為漢族(江浙民系),也有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
城市口號:書藏古今,港通天下。--中國寧波
城市精神:誠信、務實、開放、創新。
城市四大名片:寧波港、寧波幫、寧波裝、寧波景。
寧波歷史沿革
古代
寧波歷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時為越國地,戰國中期以后為楚國轄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縣,屬會稽郡。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至南北朝時期,3縣除隸屬的州、國和郡名時有變動外,其區域管轄范圍基本未變。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稱句章城,縣治置小溪。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州治于三江口;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稱鄮縣。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明州,轄慈溪、奉化、鎮海、定海、象山等5縣,州治在鄞縣。
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州治從小溪遷至三江口,并建子城,為其后一千多年寧波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記載,寧波市中心最早的城垣為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劉牢之所筑,稱筱墻,舊址相
傳在今天西門口筱墻巷一帶。 北宋明州知府鄞縣縣令王安石(唐宋八大家)
五代十國屬于吳越國。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屬于兩浙路。
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屬于兩浙東路。
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為慶元府,屬于兩浙東路。
元朝至開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稱慶元路。
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屬于江浙行省。
明朱元璋吳元年(公元1367年),全國沿海地區海禁,唯獨明州對外開放。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為避國號諱,朱元璋采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府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屬于浙江省。
民國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屬于浙江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人民政府,成立浙江省第二行政專署。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寧波逐漸由內河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變,并形成三江片、鎮海片、北侖片相對獨立的濱海臨江發展空間格局。1986年寧波被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國務院審核,成為計劃單列市。1988年3月批準為有制訂地方性法規權限的較大的市。1994年寧波發展為中國副省級城市。
寧波氣候
寧波地處寧紹平原,緯度適中,溫和濕潤,冬夏季風交替明顯,但由于所處緯度常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加之倚山靠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使各地天氣多變,差異明顯,災害性天氣相對頻繁,但同時也形成了多樣的氣候類型,給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寧波四季分明,冬夏季長達4個月,春秋季僅約2個月。若以平均氣溫0>22℃為夏季、0<10℃為冬季、10~22℃為春秋兩季這一標準劃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入春,6月第一候進夏,9月第六候入秋,11月第六候入冬。
寧波全市的多年平均氣溫16.4℃,極端氣溫最高41.2℃,最低-10℃。 浙東大峽谷(2張)無霜期230~240天,作物生長期30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mm,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連梅雨和8~9月的臺風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
連續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850小時,寧波市年平均氣溫覆蓋地區分布為北多南少、西部山區比平原少。 寧波市的主要災害性天氣有低溫連陰雨、干旱、臺風、暴雨洪澇、冰雹、雷雨大風、霜凍、寒潮等。
寧波主要旅游景點
奉化溪口是全國AAAAA級旅游區。以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故鄉為背景,又以雪竇山和雪竇寺的佛教文化為鋪墊,還有兩蔣原住址及鎮上古色古香民國雅韻,包含了武嶺門、蔣母墓道、玉泰鹽鋪、文昌閣(奎閣凌霄)、小洋房、蔣氏豐鎬房、摩訶殿、武嶺中學、御書亭、錦鏡池、妙高臺、千丈巖、將軍楠、中旅社原址、三隱潭、徐鳧巖、亭下湖和張學良將軍的第一幽禁地等等。 人文古跡
除去聞名兩岸三地的溪口鎮外,寧波也擁有眾多文化古跡。 位于余姚的河姆渡遺址發掘于1973年,為中國南方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發現的稻米殘物和上百件骨耜將中國種植水稻的歷史提前到7000年前,糾正了中國栽培水稻的粳稻從印度傳入、秈稻從日本傳入的傳統說法,在學術界樹立了中國栽培水稻是從本土起源的觀點。 保國寺位于靈山山腹中,至今已有970多年歷史,以其精湛絕倫的建筑工藝聞名。現存大雄寶殿重建于北宋
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北宋木結構建筑,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整個大殿的全部結構皆用斗拱之間的巧妙銜接和精確的榫卯技術,不用一枚鐵釘將建筑物的各個構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承托起整個殿堂屋頂50余噸的重量規模。
天一閣藏書樓名出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一說,寓意以水制火,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BC1561年),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乾隆三十七年,下詔修撰《四庫全書》。由于范欽八世孫范懋柱進獻藏書眾多,清朝乾隆皇帝敕命測繪天一閣房屋、書櫥款式,興造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四庫全書》,天一閣自此名聞全國。鴉片戰爭以后,隨著戰亂,樓中藏書逐漸散佚。解放后,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眾多本地藏書家的響應下,天一閣的珍本、善本數量得到了恢復,目前藏珍版善本達到了8萬多卷。
寧波自然風光
寧波的自然風光也別具特色。西靠四明山,東臨東海,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寧波獨特的自然風光。 行李蕭蕭一擔秋,浪頭始得見漁舟。曉煙籠樹鴉還集,碧水連天鷗自浮。這首詩就是南宋宰相史浩書寫的游東錢湖。他在寧波市東南近郊逶迤綺麗、秀峰崢嶸、連綿不絕的青山群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來閃耀著誘人的光芒,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四周有七十二條溪匯流于湖 ,縱橫貫注,被郭沫若先生譽為“西子風光,太湖氣魄”之稱的東錢湖。
月湖,位于寧波西南,開鑿于唐貞觀年間,是寧波市著名的風景名勝區。該湖呈狹長形,面積約0.2平方公里。宋元年間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紹興年間,廣筑亭臺樓閣,遍植四時花樹,形成月湖上十洲勝景。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學者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萬斯同,這些風流人物,或隱居,或講學,或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現為寧波市區最重要的歷史文化保護區。
國家級杭州灣濕地總面積43.5平方公里,是中國八大咸水濕地之一,位于杭州灣跨海大橋附近,世界級觀鳥勝地,地理位置顯要。它是由全球環境基金(GEF)和世界銀行合作支持下的第一個項目,是集濕地恢復、濕地研究和環境教育于一體的濕地生態旅游區。濕地類型豐富,濕地既包括廣闊的灘涂、大片的蘆葦蕩與離岸沙洲和塘內圍墾濕地,其中沿海庵東灘涂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名錄。以良好的環境、豐富的食物,每年吸引了大量候鳥的光臨,這是因為濕地是候鳥從西伯利亞遷徙至澳大利亞的重要中轉站。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674.html
寧波在哪里?寧波屬于哪個省?寧波在哪個省?
相關寧波,寧波在哪里,寧波屬于哪個省?寧波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