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紹興市在哪里,紹興市在哪個省
紹興市在哪里?紹興市屬于哪個省哪個市?紹興市在哪個省?
紹興市旅游,紹興市在哪里,怎么走?
紹興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南臨臺州和金華,西接杭州,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地理坐標介于北緯29°13′36"至30°16′17"、東經119°53′02"至121°13′38"之間,東西長130.03千米,南北寬116.86千米,海岸線長40千米,總面積為8256平方千米。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00′、東經120°35′,總面積3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為90.40平方千米(2007年)。
紹興市簡介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紹興是一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是“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名士之鄉”,其橋的數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橋。 “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風光秀麗、物產豐富、風土人情、名人輩出誘人而著稱于世,自古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著名的文化古跡有蘭亭、禹陵、魯迅故里、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
紹興
紹興市歷史沿革
名稱演變
夏稱於越,亦稱大越,簡稱越。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稱會稽郡。晉稱會稽國,南朝時為東揚州治所。隋開皇九年(589),改置吳州總管府,治會稽縣。大業元年(605)起稱越州,此后越州與會稽郡名稱交替使用。南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并沿用至今。
建制沿革
紹興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小黃山文化開始,至今已有約9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1]據史載: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內茅山會集諸侯,計功行賞,死后葬于此山,因更名茅山曰“會稽”,是為會稽名稱之由來。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戰國初,越王勾踐大敗吳國,越國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區。至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興兵敗越,盡取故吳地并至浙江,越始“服朝于楚”,而諸越邦國尚存。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吳越地置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二十六年,中國統一,實行郡縣制,會稽郡先后轄山陰等二十余縣,其中在今浙江境內有山陰、諸暨、上虞、余姚、句章 、鄞、烏傷、太末、錢塘、余杭、由拳、烏程、海鹽等縣。[1]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州刺史部,督察各郡,會稽郡受督于揚州刺史部,并增剡、余暨二縣,時會稽郡領二十六縣,屬今浙江境內的有十八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今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時轄山陰、諸暨、上虞、始寧、剡、余姚、大、鄞、句章、章安、永寧、烏傷、太末、東冶十五縣。
三國時,會稽郡隸屬于吳,治山陰。魏黃初二年(221),會稽郡領縣增至三十一縣,其中增今浙江境內的有吳寧、豐安、長山、遂昌、新安、定陽、臨海、南始平、羅陽、松陽十縣,增今福建境內的有建安、漢興、昭武、南平、東安、侯官六縣。吳太元二年(252),再增永康、武義、建平三縣,并改上虞縣為侯國。吳太平二年(257)、永安三年(260)、寶鼎元年(266),先后分會稽郡置臨海、建安、東陽三郡,會稽郡轄山陰、上虞侯國和諸暨、余姚、永興、始寧、剡、 、鄞、句章八縣。
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于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轄縣數不變。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復會稽郡,置東揚州。陳永定年間(557~559),會稽郡析山陰置會稽縣,兩縣同城而治,治山陰,時轄十一縣。
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改東揚州為吳州,并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縣,并余姚、鄞、 入句章縣,轄會稽、諸暨、剡、句章四縣。并設吳州總管府,治會稽,總管原東揚州諸郡。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州,以原吳州境置越州,治會稽,是為越州名稱之始。大業三年(607),復為會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以剡置嵊州,并析置剡城縣,析句章之余姚置姚州,析句章之鄞置鄞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治會稽縣,轄會稽、諸暨、剡城三縣和嵊州、姚州、鄞州三州。同時置越州總管府,駐會稽縣,管越、嵊、姚、鄞、松、綢、衢 、麗、嚴、婺十一州。武德七年(624),廢姚州為余姚縣,析會稽立山陰縣。改越州總管府為越州都督府,督越、嵊、鄞、麗、婺五州。景云二年(711),天下分為二十四都督府以統屬州,越州定為中都督府,所督不足十州,隸屬于江南道。乾元元年(758),廢越州中都督府,置浙江東道節度使駐越州,轄越、睦、衢、婺、臺、明、處、溫八州。乾寧三年(896),錢 平董昌,號越州為東府。
北宋熙寧七年(1074),設兩浙東路駐越州,轄越、婺、衢、明、臺、處、溫州。旋即并入兩浙路,九年復分,十年復合。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駐蹕越州,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下詔從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紹興,并升越州為紹興府。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余姚、上虞、嵊縣、新昌八縣。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紹興府為紹興路,轄縣和治所均不變。元順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復置紹興府,治山陰,轄八縣。清設浙江省,省府之下置杭嘉湖、寧紹臺、金衢嚴、溫處四道,紹興府隸屬寧紹臺道,轄縣未變。宣統三年(1911),并山陰、會稽為紹興縣。
民國元年(1912)2月,廢府、州、廳舊制,實行省、縣兩級制,原紹興府轄縣均直屬浙江省軍政府。民國3年于省縣間設會稽道,治寧波,時轄地相當于紹興、寧波、臺州三府。民國16年取消道制,原紹興府七縣直屬于省。民國24年置紹興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紹興縣,轄紹興、上虞、余姚、嵊縣、新昌、諸暨、蕭山七縣。民國25年,改紹興為第三行政督察區,其駐地、轄縣不變。民國37年,更名為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余姚,轄十四縣(改蕭山為省直屬,增轄鄞縣、慈溪、定海、鎮海、奉化、象山、寧海、四明八縣)。
1949年5月,紹興全境解放。6月,設浙江省第十專區,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六縣,余姚劃歸第二專區(寧波)。10月改為紹興專區,并析紹興縣城區置紹興市(今紹興城區),析紹興縣置會稽縣,時轄一市七縣。1952年1月,撤銷紹興專區,原所轄紹興、諸暨、蕭山三縣及紹興市改由省政府直屬,上虞、嵊縣、新昌劃屬寧波專區。1953年2月至1963年12月,轄縣又數經歸屬變動。
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駐紹興縣,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五縣。1968年5月,改名為紹興地區,并成立紹興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9月,改名為紹興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銷紹興地區,改設省轄紹興市,置越城區,下轄越城區、紹興縣、上虞縣、嵊縣、新昌縣、諸暨縣。1989年9月,所轄諸暨縣改設諸暨市(縣級市)。1992年8月,所轄上虞縣改設上虞市(縣級市)。1995年12月,所轄嵊縣改設嵊州市(縣級市)。至2010年12月,紹興市所轄一區五縣(市)行政區劃未變。紹興市現有79個鎮、15個鄉、24個街道、488個居委會(社區)、2188個行政村。
2013年10月,國務院2013年112號文件已對浙江省調整紹興市部分行政區域進行了批復。同意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以原紹興縣(不含孫端鎮、陶堰鎮、富盛鎮)的行政區域為柯橋區的行政區域,柯橋區人民政府駐柯橋街道群賢路1661號;撤銷縣級上虞市,設立紹興市上虞區。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區域為上虞區的行政區域,上虞區人民政府駐百官街道市民大街987號;將原紹興縣孫端鎮、陶堰鎮、富盛鎮劃歸紹興市越城區管轄。
紹興市行政區劃
越城區 498.7 98 塔山街道、府山街道、北海街道、蕺山街道、城南街道、迪蕩街道、稽山街道、靈芝鎮、皋埠鎮、東湖鎮、東浦鎮、馬山鎮、斗門鎮、陶堰鎮、富盛鎮、孫端鎮 312000 延安路18號
柯橋區 1040.3 93 柯橋街道、柯巖街道、湖塘街道、華舍街道、福全鎮、蘭亭鎮、漓渚鎮、夏履鎮、楊訊橋鎮、安昌鎮、齊賢鎮、馬鞍鎮、平水鎮、王壇鎮、稽東鎮、錢清鎮 312000 柯橋街道
上虞區 1403 77.6 百官街道、曹娥街道、東關街道、道墟鎮、上浦鎮、湯浦鎮、章鎮鎮、下管鎮、豐惠鎮、永和鎮、梁湖鎮、驛亭鎮、崧廈鎮、瀝海鎮、小越鎮、、謝塘鎮、長塘鎮、蓋北鎮;嶺南鄉、陳溪鄉、丁宅鄉 312300 百官街道
新昌縣 1213 43.6 羽林街道、南明街道、七星街道、沙溪鎮、儒岙鎮、回山鎮、澄潭鎮、小將鎮、鏡嶺鎮、梅渚鎮、大市聚鎮;雙彩鄉、巧英鄉、東茗鄉、新林鄉、城南鄉 312500 南明街道
嵊州市 1784.43 73.43 三江街道、鹿山街道、剡湖街道、浦口街道;甘霖鎮、仙巖鎮、長樂鎮、崇仁鎮、石璜鎮、三界鎮、下王鎮、黃澤鎮、北漳鎮、金庭鎮、谷來鎮;雅璜鄉、通源鄉、王院鄉、竹溪鄉、貴門鄉、里南鄉 312400 北直街37號
諸暨市 2311 115.79 暨陽街道、浣東街道、陶朱街道;大唐鎮、次塢鎮、店口鎮、阮市鎮、江藻鎮、楓橋鎮、趙家鎮、馬劍鎮、草塔鎮、牌頭鎮、同山鎮、安華鎮、街亭鎮、璜山鎮、浬浦鎮、直埠鎮、五泄鎮、嶺北鎮、陳宅鎮、王家井鎮、應店街鎮、山下湖鎮、東白湖鎮;東和鄉 311800 暨陽街道紅旗路26號
紹興市地理
紹興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全境介于北緯29°13′36"至30°16′17"、東經119°53′02"至121°13′38"之間。東連寧波市,南臨臺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東西長130.03千米,南北寬116.86千米,海岸線長40千米,總面積為8256平方千米。[3]紹興位于浙東丘陵北部,寧紹平原中部,有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之說。水網密布,有水城越都,“東方威尼斯”之譽。紹興市區以灘涂沖擊平原地形為主,市區內河網密集,偶有沖擊小山。上虞,諸暨市以丘陵地貌為主,而新昌,嵊州地區為典型的浙東南山區地貌,風光秀麗。自然,歷史,人文旅游資源極為豐富,著名旅游勝地,名士之鄉,自古有“東南山水越為首,天下風光數會稽”的美譽。年降水量1461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紹興市旅游
建有自然保護區和小區43處,其中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占地面積5071.10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小區13處,占地面積2333公頃;市級自然保護小區29處,占地面積6693.99公頃;合計占地面積14098.09公頃。國家級和省級生態公益林133333.33公頃,其中國家級生態公益林286.93公頃。
國家級森林公園4處,即蘭亭國家森林公園、五泄國家森林公園、南山湖國家森林公園、香榧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4處,市級森林公園11處。
大禹陵-北有黃帝陵 南有大禹陵
蘭亭
安昌古鎮-臘月風情(交通:市區118路公交車直達)
魯迅故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東湖-十裹山水一盆景
沈園-千年愛情 不老沈園
越王臺- 紀念勾踐
吼山-3月桃花節
柯巖-柯巖、鑒湖、魯鎮、香林,國家4A級旅游景區[8]
秋瑾碑
烏篷船為用腳劃動的黑棚木船,是僅在紹興地區特有的,象剛朵拉一樣現成為旅游特色
倉橋直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街上數十個臺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保護建筑,大部分是明代以前的文物。
八字橋為全國首批重點保護建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現存最古老的立交橋系統。
新昌大佛寺位于紹興新昌縣境內,國家級風景區
紹興市城市榮譽
紹興市為全國68個省會和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首批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先后被國家有關部委與機構評定和授予“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中國生活質量較好百強城市”、“全國綜合治理工作優秀市”、“中國人居環境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優秀創新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兩次)”、“中國城市旅游競爭力百強城市”、“聯合國人居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城市旅游競爭力排行榜第20位”、“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排行榜第5位”、“中國城市環境競爭力排行榜第10位”、“2008~2009年中國城市外貿競爭力百強城市第22位”、“中國十大最美麗城市”等榮譽稱號,所屬五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行列。2010年,榮獲首屆中國城市印象大賽“年度城市金獎”、《福布斯》榜“2010中國大陸創新城市第10位”2012至2013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第53位等稱號。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675.html
紹興市在哪里?紹興市屬于哪個省?紹興市在哪個省?
相關紹興市,紹興市在哪里,紹興市屬于哪個省?紹興市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