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嶗山在哪里,嶗山在哪個省
嶗山在哪里?嶗山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嶗山在哪個省?
嶗山旅游,嶗山在哪里,怎么走?
嶗山,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 嶗山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區面積446平方公里。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的余脈沿東海岸向北至即墨區的東部,西抵膠州灣畔,西南方向的余脈則延伸到青島市區,形成了市區的十余個山頭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嶗山簡介
嶗山門票價格160元/人:
嶗山,位于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
青島嶗山圖片
嶗山,位于青島市東部的嶗山區,距市中心40余公里。它聳立于黃海之濱,氣勢雄偉,山海緊錯,嵐光變幻,云氣離合,是聞名遐邇的海上名山,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青島嶗山圖片
嶗山形成于億年前的白堊紀,經過漫長歲月的滄桑巨變,天工造化,在大自然的雕鑿中,形成了雄偉、壯觀、奇特、秀麗的地貌形態。山脈以巨峰為中心,向四方延伸。按自然走向分為巨峰支脈、三標山支脈、石門山支脈和午山支脈。嶗山東部和南部緊逼大海,形成山海相連的獨特景觀。蜿蜒曲折的海岸,形成了許多岬角和海灣,大小島嶼星羅棋布。海上看山,群峰攢簇,云霧繚繞;登山觀海,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每當風疾波涌之時,驚濤裂岸,濁浪排空,迸珠濺玉,咆哮轟鳴。古往今來,皆以“山海奇觀”稱頌嶗山。
青島嶗山圖片
嶗山地處暖溫帶,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突出表現為“春涼回暖晚,夏溫熱雨多,秋爽降溫遲,冬暖少雨雪”的氣候特征。由于山勢陡峻和地形復雜,形成了上下不同、內外迥異的小氣候,山南麓的太清宮一帶名為“小江南”,巨峰北側的北九水則稱“小關東”。嶗山的氣象景觀頗具特色,夏秋之際,如絮似縷、變幻無窮的云海,春來夏初,溟蒙飄渺、彌漫翻騰的海霧,為嶗山平添了無限風光。
嶗山古為東夷地,春秋時屬齊國。秦統一中國后,置瑯琊郡,漢設不其縣,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即墨縣,嶗山皆屬之。1898年,德國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將白沙河以南、磚塔嶺以西的嶗山山區大部,由即墨縣仁化鄉劃入膠澳租借地。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侵占膠澳。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后改設膠澳商埠,嶗山屬膠澳商埠李村區。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接管青島后,李村區隸屬青島特別市。1935年,將白沙河以北、磚塔嶺以東的嶗山另一半山區,再次由即墨縣劃入青島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嶗山山區相繼屬于青島市所轄的嶗山辦事處、嶗山郊區、嶗山縣和嶗山。
嶗山在歷史上曾有勞山、牢山、不其山、勞盛山、大勞山和小勞山、輔唐山、鰲山、嶗山等名稱。“勞山”之名最早見于《后漢書〈逄萌傳〉》,《魏書〈釋老志〉》、《魏書〈高祖紀〉》、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別錄》和唐代成書的《元和郡縣志》皆沿用之。“牢山”之名首見于晉代法顯的《佛國記》,《魏書〈地形志〉》、《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及元代成書的《齊乘》皆沿用之。“不其山”之名見于《漢書〈武帝紀〉》和《三國志〈崔琰傳〉》。
“勞盛山”之名發軔于東漢王充的《論衡》,但在宋代的《太平寰宇記》中改為牢盛山,顧炎武在《勞山考》中又寫為勞盛山。“大勞山和小勞山”之名始見唐代章懷太子李賢的《后漢書注》,杜佑《通典》沿用之。“輔唐山”之名乃見于《紀聞》中王8的事跡,該故事輯存于《太平廣記》。“鰲山”是全真道著名道人邱處機為嶗山更改的名稱,僅見于元、明兩代之碑記。“嶗山”之名最早見于《南史〈明僧紹傳〉》,另在《神農本草》和《本草圖經》中也記有此山名,明代黃宗昌亦用此名寫成《嶗山志》。總之,山之本名應為“勞”或“嶗”,漢代稱“不其”,晉及南北朝稱“牢”,唐代又有“大勞、小勞”和“輔唐”之稱,明、清兩代使用較亂,以“勞”、“嶗”為主,“牢”、“鰲”兼而用之,至近代才專用“嶗”字。
嶗山資源豐富。境內有主要河流23條,以嶗頂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流淌。其多直流入海,源短、流急,屬季節性河。嶗山水無污染,純凈清冽,水質良好。著名的嶗山礦泉水清純甘冽,含有多種有益于健康的礦物質,經常飲用,可使人強身祛病、益壽延年,遐邇聞名的青島啤酒就以其為水源。嶗山域內還蘊藏大量的花崗巖石,質地優良,馳名中外,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主體和南極長城科學考察站紀念碑均取材于此。嶗山種植水果的歷史悠久,現有7種、14屬、377個品種。嶗山有“天然藥庫”之稱,藥材資源量多質優,有681種,其中小葉石葦和黑石華尤為著名。嶗山沿海有豐富的海產品,其中鮑魚和西施舌是馳名的海珍品。嶗山仰口灣盛產綠石,又名海底玉,色澤翠綠,潤滑光潔,可雕琢各種文具、飾物及制做盆景。還出產其他土特名產拳頭菜、嶗山棍、仙胎魚和寒露蜜桃等。
嶗山主要旅游景點介紹
一、南線風景游覽區
登瀛風景游覽區:以“梨雪”和幽深的澗谷、山林野趣等景觀為主要特色,有陡阡口、登瀛梨雪、迷魂澗、石屋、石門、石門峰等。
巨峰風景游覽區:因巨峰而得名,位于嶗山的中南部。巨峰景區以山海、天象、山林、奇峰、怪石、人文勝景構成了雄偉壯美。
流清風景游覽區:以自然幽靜的河谷景觀、雄偉壯麗的峰嶺山海景觀以及流清河為中心的海島沙灘景觀為特色,有松頂、流清灣、鮑魚島等。
太清風景游覽區:以道教勝境、江南植物區、嶗山頭的海天山巖奇觀等為特征,位于嶗山的東南端,有太清灣、太清宮、蟠桃峰等。
上清風景游覽區:以道教名勝和自然山水景觀為主要特色,位于太清景區的西北,有八水河口、梯子石、龍潭瀑、上清宮等。
二、中線風景游覽區
仰口風景游覽區:以仙山宮殿和海灣沙灘景觀為主要特色,主要有太平宮、白龍洞、猶龍洞、白云洞、關帝廟等道教人文景觀。
棋盤石風景游覽區:以山海奇觀和內向、幽奧、靈異的山林勝境為主要特色,位于嶗山東麓,有砥柱石、華嚴路、華嚴寺等。
三、北線風景游覽區
北九水風景游覽區:位于嶗山的中部偏北,以自然溪谷、山林景觀配以古老的道教文化為主要特色,有菊灣、玉筍峰、三水水庫、玉笙澗等。
華樓風景游覽區:位于嶗山西北部,以奇峰名石、自然山林景觀和道教名勝著稱,有法海寺、下書院、皇姑洞、石門澗等。
四、風景恢復區
沙子口風景恢復區:位于嶗山區沙子口鎮地域范圍內,主要有海廟、潮海院、松陽庵、玉清宮、九水庵、十八盤等。
王哥莊風景恢復區:位于嶗山區王哥莊鎮地域范圍內,有凝真觀、朝陽洞、靈圣寺、龍王廟、塘子觀、修真庵等。
北宅風景恢復區:位于嶗山區北宅鎮,地域范圍內,有大嶗觀、神清宮、靈鷲庵、劈石口、五龍洞、涼泉、我樂村等景點。
惜福鎮風景恢復區:位于城陽區惜福鎮地域范圍內,有康成書院、林花庵、圣水庵、通真宮、百福庵、書院水庫、三標山、傅家埠、科埠等
夏莊風景恢復區:位于城陽區夏莊鎮地域范圍內,有慧矩院遺址、黃石洞、玉液泉、少山、李家沙溝、杏杭、源頭、下書院等景點。
風景區外緣景點:嶗山作為一個完整的山體,有很多向四周延伸的余脈,象石老人、浮山、鶴山等在歷史上都是嶗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
嶗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遍布山區的許多古遺址和古廟宇,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元、明、清三代刻石滿山,宮觀寺院碑碣林立,高山古洞摩崖連壁,蔚為大觀。嶗山山區現有27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
嶗山以其優美的山海風光和博大的文化內涵,成為青島市建設國際化大城市的組成部分。嶗山將成為欣賞風景、度假休養、游覽觀光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國家重點名勝區域,屹立于黃海之濱,為中華大地增添風采。
嶗山十二景
1、【巨峰旭照】 見“巨峰”
2、【龍潭噴雨】 見“龍潭瀑”
3、【明霞散綺】 從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 嶗山風光(35張)這里背后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云有詩贊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
4、【太清水月】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滟,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鐘聲。”
5、【海嶠仙墩】 海嶠仙墩是指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巖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于海浪多年沖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涌,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詩贊曰:“混沌何年鑿,神功此地開。勢吞滄海盡,潮壓萬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來。蓬萊應浪藉,身世重堪哀。”
6、【那羅佛窟】 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余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 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煉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巖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清代即墨文人黃玉瑚有詩贊曰:“荒山留佛骨,卓錫何年至?那羅延窟存,東來識大意。”
7、【云洞蟠松】 白云洞在嶗山東部,華嚴寺西北,太平宮西南3.5公里處,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白云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后為玄武石。洞石巖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松,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云洞蟠松”。藍水有詩贊曰:“白云深處白云洞,日日洞口白云封。驚看云中龍出沒,一株洞后百年松。”
8、【獅嶺橫云】 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臥在蒼茫云霧中,海風吹來,白云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云”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黃宗臣有《宿獅子峰》詩:“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夜聲時到秋山寺,半是風聲半是濤。”
9、【華樓疊石】 見“華樓峰”
10、【九水明漪】 見“北九水”
11、【巖瀑潮音】 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涌,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詩贊曰:“何處[7];崖萬壑雷,高峰云靜石門開。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碧水澄潭湛洗滌,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盡游觀興,樵唱遙從天際回。”
12、【蔚竹鳴泉】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蔚竹成林,蒼松競茂,怪石奇秀,澗溪成韻,泉水汀咚,清新幽靜,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清代膠州文人王大來有詩贊曰:“玄都近在最高峰,石磴追尋樵客蹤。履下泉聲三十里,杖邊山色一千重。深藏勝境疑無路,綠到仙宮遍是松。更喜道人閑似我,邀看萬朵碧芙蓉。”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473.html
嶗山在哪里?嶗山屬于哪個省?嶗山在哪個省?
相關嶗山,嶗山在哪里,嶗山屬于哪個省?嶗山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