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瀑布,廬山瀑布在哪里,廬山瀑布在哪個省
廬山瀑布在哪里?廬山瀑布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廬山瀑布在哪個省?
廬山瀑布旅游,廬山瀑布在哪里,怎么走?
廬山瀑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廬山瀑布主要由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和秀峰瀑布、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組成的廬山瀑布群。被譽為中國最秀麗的十大瀑布之一。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名句,為人熟知,名揚天下。
廬山瀑布
廬山瀑布簡介
古人云:“泰岱青松,華岳摩嶺,黃山云海,匡廬瀑布,并稱山川絕勝”。廬山之美,素享“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而廬山之美,瀑布居首。廬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疊泉瀑布、秀峰開先瀑布、黃龍潭瀑布、烏龍潭瀑布、石門澗瀑布、大口瀑布、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廬山的瀑布群最著名的應數三疊泉,被稱為廬山第一奇觀,舊有“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三疊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緩慢流淌一段后,再過五老峰背,經過山川石階,折成三疊,故得名三疊泉瀑布。站在三疊泉瀑布前的觀景石臺上舉目望去,但見全長近百米的白練由北崖口懸注于大盤石之上,又飛瀉到第二級大盤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噴灑到第三級大盤石上。白練懸掛于空中,三疊分明,正如古人所云:“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而在水流飛濺中,遠隔十幾米仍覺濕意撲面。
廬山瀑布歷史發展
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名句,為人熟知,名揚天下。
廬山瀑布歷史悠久,歷代諸多文人騷客在此賦詩題詞,贊頌其壯觀雄偉,給廬山瀑布帶來了極高的聲譽。最有名的自然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已成千古絕唱。廬山聳峙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多峭壁懸崖,瀑布飛瀉。余邵詩云:“長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廬山風景妍;峭壁陡崖飛瀑布,奇峰秀嶺繞云煙”,瀑布是廬山的一大奇觀。
瀑布最著名的應數三疊泉,被稱為“廬山第一奇觀”,舊有“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三疊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緩慢流淌一段后,再過五老峰背,經過山川石階,折成三疊,故得名三疊泉瀑布。站在三疊泉瀑布前的觀景石臺上舉目望去,但見全長近百米的白練由北崖口懸注于大盤石之上,白練懸掛于空中,三疊分明,正如古人所云:“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而在水流飛濺中,遠隔十幾米仍覺濕意撲面。
廬山瀑布地理位置
廬山瀑布位于廬山,廬山為中國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九江縣以南,星子縣以西。
廬山瀑布自然氣候
廬山瀑布所處之地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為贛、皖、鄂三省交界之處,是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區域,氣候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7℃左右。
廬山瀑布景色
三疊泉
“五老峰北磋峨巔,龍泉三迭來自天。”這里所指的便是廬山瀑布群中最為壯觀的三疊泉瀑布了。三疊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緩慢流淌一段后,再過五老峰背,由北崖口懸注于大盤石之上,又飛瀉到第二級大盤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噴灑到第三級大盤石上,形成三疊,故得名三疊泉瀑布。在《紀游集》中,曾遼樣描寫三疊泉:“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三疊泉瀑布素稱“廬山第一奇觀”,故有“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然而,三疊泉瀑布的發現,在廬山眾多的瀑布中,是比較晚的。直至宋光宗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始被一個砍樵人發現,當時朱熹正在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聽說三疊泉之奇景,夢寐不忘,可年老多病,無法親自觀賞,便請人畫三疊泉瀑布圖給自己欣賞,仍然感到非常惋惜,不禁嘆曰:“未能一其下以快心目。”更令人遺憾的是曾寫出“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唐朝大詩人李白,在太白讀書堂中隱居半年,而太白讀書堂就在屏風迭上,屏風迭下便是三疊泉瀑布跌落的九迭谷,然而,李白卻一直沒有發現,否則又該留下傳世之杰作了。游人前去觀賞三疊泉瀑布,既可以由牯嶺街至五老峰傍的“青蓮寺茶場”,再循澗至屏風迭,由上向下俯視三疊泉瀑布,亦可從五老峰山麓的東風鄉帥家村,涉行10余里山徑澗溪,過玉川門,再登鐵壁峰,直至懸崖僻徑的塘塍纖,由下向上仰觀三疊泉瀑布。當然,俯視使人有凌虛而飄飄然之感,仰觀則具有氣勢磅礴之豪壯感。游客于鐵壁峰昂首遙望,拋珠濺玉的三疊泉瀑布,宛若白鷺群飛,雪浪翻流,又如鮫綃萬幅,抖懸長空,萬斛明珠,九天拋灑。遠踞數十步外山崖之上的觀瀑者,目睹此景,雖衣履臉發為谷風吹落的水霧盡濕,仍情不自禁地歡呼雀躍。亦許他們想品評一番,然瀑布轟然落潭之聲,使對坐說話,語不相聞。轉眼之間,瀑布又經兩次折疊,直瀉谷底之龍潭中,出龍潭后,水流沿山澗繼續流向下游山壑之中。描寫三疊泉瀑布之美的游記文字甚多,而以清嘉靖年間進士王世懋的《游五老三疊開先瀑部記》最為著名。其文寫道:
“澗逐山止,而三疊泉從山南最高處冉冉旋空而降。初級如云如絮,噴薄吞吐,流注大盤石上,水石沖激,乃始瀠洄作態,珠迸玉碎。復注二級石上,匯為巨流,懸崖直下龍潭;飄者如雪,斷者如霧,綴者如旒,掛者如簾,散入山足,森然四垂,涌若沸湯,奔若跳鷺,其聲則蘊隆之候,風掀電馳,霆震四擊,轟轟不絕,又如昆陽、巨鹿之戰,萬人鳴鼓,瓦缶相應;真天下第一偉觀也。······” 的確,那飛流而下的三疊泉瀑布,前來觀賞的游人無不為之傾倒,流連忘返。
詩人歌詠三疊泉瀑布的佳作,更是不勝枚舉。“九疊峰頭一道泉,分明來去與云連。幾人競裳飛流勝,今日方知至味全。”自宋以來,詩家名流,競相前來觀瀑,留下多少吟詠三疊泉的詩篇!有云“激石成三疊,驅云到四溟”的,有云“無人知此勝,來往水精靈”的。劉過的《三疊泉歌》作了這樣的描寫:“初疑雪崩涌天谷,翻若雷奔下巖宿。散為飛(P60)輕煙,垂似銀絲貫珠玉。隨風變態盡難名,觀者同駭心與目······我欲攬之作玉虹,笑騎揮斥繞太空,窮源直到天河東。”它寫出了三疊泉的勝狀,讀來令人遐想無窮。相比之下,宋代詩人白玉蟾的《三疊泉》長詩,則從另外一個角度,詳細地描寫出了三疊泉瀑布的磅礴氣勢。
元代詩人兼書畫家趙孟頫作《水簾泉詩》,更描述了三疊泉瀑布的月夜之美景,讀來感到充滿詩情畫意。游覽三疊泉,還可觀賞九疊屏。九疊屏又名屏風疊,因山如屏風,九疊而成得其名,又因鐵色壁立,似裂云制錦,故稱之為屏風疊盡。當年李白曾隱居于此,如他所云的那樣:“吾非濟代人,且隱屏風疊。”的確,“匡山云錦九疊之勝神所棲,界天絕壁云為梯”。
在距三疊泉瀑布數里,有一澗名“相思澗”,相傳漢武帝下長江,登匡廬,曾臨澗筑“羽章館”。此后,唐朝宰相李林甫之女李女貞來此修道,大詩人李白在宋女貞來廬山修道時,曾感慨賦詩曰:“羨君相門女,學道愛神仙,素手掬秋靄,羅衣曳紫煙,一往屏風疊,乘鸞策玉鞭。”后來,李女貞在相思澗傍的詠真洞中,修煉成仙,便騎鶴而去,至今仍流傳著關于詠真洞天的神話,游人還可在深澗的一塊大石頭上看到“詠真洞天”四個大字。從三疊泉瀑布的觀瀑亭處,繞道下行,可尋覓觀音洞,洞旁鐫有鄧旭所書“竹影疑蹤”四字。相傳此處是仙人洞內的竹林寺后門。自從竹林寺隱去后,多少人只見其影而不見其門。其中有一個砍樵人,無意中發現了一片竹葉沿山泉逆流而上,感到非常驚奇,于是便追蹤溯源而上,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刻有“竹影疑蹤”四字的洞中。進入洞中,他看完和尚走了一盤棋,出洞后,便再也沒有找到自己的家,方知“洞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了。[2]
秀峰瀑布
古人云:“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 秀峰,坐落在廬山南麓的星子縣境內,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景色十分迷人。秀峰之美,在于瀑秀、潭秀、峽秀、水秀,諸秀匯聚,各施其妍。從歸宗寺驅車5公里,便可至秀峰風景區。
所謂秀峰,實際上是香爐、雙劍、文殊、鶴鳴、獅子、龜背、姊妹諸峰的總稱。著名的廬山開先瀑布就在鶴鳴、龜背二峰之間,它是同源異流的東西兩瀑。東瀑自鶴鳴、龜背兩峰之間奔流而出,由于受到兩崖窄隘迫束,瀑布跌落過程中,水流散開,形若馬尾。故名馬尾瀑。西瀑自黃巖山巔傾瀉下來,跌落在雙劍峰頂的大龍潭中,再繞出雙劍峰東,緣崖懸掛數百丈,名黃巖瀑,漸與馬尾瀑合流經青玉峽狂奔至龍潭中。李白著名的《望廬山瀑布》詩兩首,就是描繪這里的瀑布景觀。
開先瀑布
氣勢宏偉的開先兩瀑中,西瀑黃巖瀑更為壯觀。黃巖瀑,又名瀑布水,它在枯水季節成為涓涓細流,形如一線從崖頂垂落下來;而到洪水季節,雨水充沛,溪水水流大增,那瀑布水便如玉龍天降,銀漢倒懸,奔騰而下。在陽光里,瀑布水面泛著銀光點點,蔚為壯觀。那瀑布水跌落過程中,濺激起的無數水花雨霧,則經山風吹拂,化為陣陣煙云,隨風飄入云際。相傳當年李白在廬山隱居時,每當春夏豐水時節,便登峰觀瀑,于是李白將廬山瀑布寫得那么有聲有色,淋漓盡致。另一首詠瀑詩,是元代文學家楊維禎寫的《廬山瀑布謠》,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將廬山瀑布描繪的絢麗多姿。開先瀑布之美,還在于其山下左右、四周的景色均十分優美秀麗,正是這種秀美的環境,才扒開先瀑布襯托得更加嫵媚嬌嬈。
開先瀑布之上端,是秀峰簇簇,各具特色。有“日照香爐生紫煙”的香爐峰,詩人們這樣吟頌它:“香爐一絕峰,時生旦暮煙”,“香爐不鑄石陶甄,鼻不聞香眼見煙”;香爐峰面對的雙劍峰,它宛若雙把利劍,嵌插在群峰之間,唐朝江州隱士來鵠,曾借此抒懷:倚天雙劍古今閑,三尺高于四面山。若使火云燒得動,殆應農田滿人間。
鶴鳴峰則形如仰鶴,又有傳說“嘗有鶴棲鳴”,當然是“不見山頭夜鶴鳴,空遺山下瀑布聲”了。獅子峰,形態險惡,朱熹當年有詩云:石骨苔衣雖賦形,蹲空獨逞惑猙獰。威尊石獸終何用,誰解當年吼一聲。
至于姊妹峰,則娟娟并坐,美麗動人。據說這與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有關。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鄱陽湖上有兩個俊俏的漁家姊妹,她們每天出來在鄱陽湖上打漁,又常常為秀峰一帶的美景所迷住,結果什么魚都沒有打撈上。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姊妹倆決定要去秀峰游玩一番。來到秀峰腳下,姊妹倆解衣在玉真仙女曾沐過浴的浴仙池中嬉戲沐浴,又在龍潭的旁邊,對水梳妝打扮,然后貪婪地喝了幾大口龍井水,便沿青玉峽攀登蘿登山,心想登上雙劍峰,采下那峰頂之上的龍池中仙女栽種的玉蓮,送給打漁的鄉親們吃。可姊妹倆一見到這泉瀑爭鳴,百花盛開,蜂蝶忙碌的美景,不禁忘情地游玩起來,終于誤入仙山,被玉真仙女收留作為徒弟。雖然在仙境之中,生活得舒服自在,但日久天長,姊妹倆情不自禁地思念起打漁的鄉親們,于是羽化成聯袂偕歸的兩峰,這就是現在的姊妹峰。站在鄱陽湖畔,遠遠望去,恰似朝鄱陽湖奔來的姊妹倆。開先瀑布的下面,有一峽一潭,峽名青玉峽,潭曰龍潭。龍潭之水,為開先東西兩瀑跌落匯流而成,故有“劈開青玉峽,飛出雙白龍”之說。青玉峽景色奇秀,其間依山臨澗的漱玉亭,是游客觀瀑聽泉的最佳處。蘇東坡曾題有《青玉峽漱玉亭》一詩。青玉峽與龍潭,三面比例,崖危巖巉。這里摩崖石刻,不勝其數。其中有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手書“第一山”,“青玉峽”以及“廬山”、“龍虎”、“洗心”、“風泉云壑”、“濯纓洗耳”、“直瀉銀河”、“今古奇觀”、“星漢分流”等等多處字刻。真是“龍潭方丈地,大小古賢鐫。注破無名石,鑿穿有骨泉”。青玉峽叢林中,原有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秀峰寺。始建于南唐,相傳南唐中主李璟曾筑臺在此讀書,當時秀峰寺成為開先寺,大概開先瀑布之名有此而得。
若從秀峰寺沿西北方向的山徑向上攀登5華里左右,便可抵達黃巖山。這里山深谷幽,游人罕至,景色特別美妙。每當煙雨初霽之時,山光斂翠,云壑碧染,使人不禁如入仙境,流連忘返。若再興致,可向南攀登文殊峰。登上文殊峰頂再舉目環望,秀麗群峰,盡入眼底。鄱陽湖水,煙波浩淼,帆影點點,亦在腳下。
石門澗
石門澗瀑布,位于天池山與鐵船峰之間,它是廬山瀑布群中最早被錄入史冊的古泉。2000多年前的《后漢地理志》中記載道:“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亦有記載:“有石門水,水出嶺端,有雙石高聳,其狀若門。”又據《桑紀》云:“石門者,天池、鐵船二山,并峙如門也。”看來石門澗瀑布的發現,要比三疊泉瀑布早好多年。
游人若從山下前往石門澗瀑布,可由東林寺沿公路西行約3華里到賽陽橋,再從小道折向廬山水電廠二級發電站,然后順山澗探路前行,便可抵石門澗瀑布。另一路線是從山頂龍首崖至清涼臺下行,緣當年徐霞客穿澗登山的百丈梯險道攀崖而下,亦可抵達石門澗瀑布。
游人從山麓之文殊寺舊址處,便可抬頭望見一幅雄奇圖畫:一邊鐵船峰,疊壁千仞;一邊天池山,削崖萬丈,兩峰并峙如門,石門澗瀑布如深澗中一匹白馬,奔騰破門二處,聲震數里之外。然而要沿澗谷走到石門澗瀑布,還有一段艱難的路程。從澗谷上攀,山勢漸險,一路多巨石擋道,時上時下,時走時爬,沒有一定的體力,大概是難以通過。尤其是到石門坎時,那兩崖之間僅存一條細細的縫隙,游客側身方能通過。
而一旦通過石門坎,展現在眼前的卻是另外一幅奇美的景象:這里清泉奏樂,山花怒放,高山之下有積水湖,湖底亂石紛雜,陽光映照下,波動影移,仿佛一條條擺尾搖動的游魚。湖邊有“釣魚崖”送禮,釣魚崖旁又有一塊巨大的磐石,石上有“石門澗”三個大字,這里相傳是東林寺僧侶送龍飯中途息憩的地方。當年慧遠和尚游覽石門澗瀑布時,亦常在此地稍坐,靜觀山色瀑景之美。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涉澗尋訪慧遠之遺跡時,亦登臨此大磐石,并作一首詠石門澗的五言詩:《游石門澗》
從釣魚崖再登山而上,道路越走越崎嶇不平,好不容易攀上一懸崖絕壁,哪想到峽谷變得更加險P66。這里是廬山的西南大斷層經過處,峽谷深達幾百米,而兩邊奇峰迭宕,壁削千仞。桅桿峰與童子崖如劍插天而立,使人感到前途有奇瀑,道路太艱難,游人鼓足勁越過桅桿峰和童子崖后,方見一條闊30余米的白練,翻崖飄落,墜入碧龍潭中。此時再觀石門澗瀑布,那團團騰起的煙霧,在陽光里形成一道道若隱若現的七彩霓虹,更為奇壯的石門澗瀑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秀色。若游人再走近瀑布,從下而上仰視石門澗瀑布,其狀似玉龍從天而降,噴吐著陣陣煙霧,萬千銀珠,打得由人滿身潮濕,雙眼難睜,只是一片迷蒙渾沌;瀑布擊石發出的轟轟聲響,又如雷鳴過頂,讓人聽之驚心動魄。翹首仰望,四周萬仞石城,壁壘深嚴,再看天池山,巉巖萬狀,龍首崖,亦非蒼龍昂首,而是飛向蒼穹。文殊巖奇松倒懸,蔚為奇觀。
石門澗瀑布的奇壯景觀,吸引了無數詩人來賦詩歌詠。唐朝大詩人李白曾用“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來形容石門澗瀑布。袁枚則在觀瀑后,寫下了“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電費笙匏”、“銀河飛落青松梢,素車白馬云中跑”等詩句,來贊美石門澗瀑布。由于石門澗瀑布發現較早,有些人認為它可算是廬山的第一瀑,并贊之為廬山瀑布群中的最佳者,看來亦不無道理。黃龍潭和烏龍潭瀑布
在廬山三寶樹風景區,有著匡廬瀑布群中以秀美纖柔為其特色的兩個瀑布——黃龍潭瀑布和烏龍潭瀑布。從三寶樹到黃龍潭瀑布,只有很短的距離。只見一幽谷之中,崖壁陡立,巖石層迭,四周草木茂盛,一條瀑布從十幾米高的崖上跌下,發出陣陣悅耳動聽的擊水聲,瀑布跌落潭中,稍坐停積,繼而又在石縫之中蜿蜒流淌,奔向下游。黃龍潭瀑布以秀、幽見長,大概不是正午時分,黃龍潭瀑布是不太會受到陽光照射的,因此,潭邊瀑下之石塊崖壁上,青苔遍布,把小澗打扮得一片綠色,襯托著飛流而下的雪白透明的瀑布,更使黃龍潭顯得格外幽靜、深秀和清涼。另外,黃龍潭瀑布旁邊還有一些石刻。從黃龍潭瀑布向下走上幾百米,然后再向西北方向溯另一小溪上行,不一會兒就可到達烏龍潭瀑布。只見瀑布從幾塊巨石中奪路沖出,分成三股,只有數米高,然而姿態十分優美。那一股股水流,跌落水中,發出婉轉悠揚的樂音;那烏龍潭水,清澈透明,惹人喜愛。游人至此,不禁會體會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含意。
關于黃龍潭、烏龍潭兩瀑,民間流傳著一個黃龍和白龍的神話故事:三寶樹風景區中有黃龍寺遺址。相傳此寺為高僧徹空為降伏黃龍潭中的黃龍而建造的。當時黃龍潭中潛藏一條桀驁不馴的黃龍,時常亂發脾氣,攪得山洪暴發,淹沒良田,百姓遭災,然而又潛于崖陡潭深的黃龍潭中。這樣,黃龍的所作所為,已使下游地區常受洪澇之苦。后來,高僧徹空禪師云游至此,聽說竟有如此為非作歹之黃龍,便以佛家之普渡眾生教義,馴服了這條黃龍。黃龍歸善后,它的后代便化為群蛟,再次興風作浪,禍害百姓。徹空禪師見此情景,便敲響神鐘,群蛟聞鐘聲而驚逃。為了徹底降服群蛟,造福黎民,徹空禪師便在離黃龍潭不遠處,修建了黃龍寺,以鎮群蛟,并在黃龍寺賜經亭旁掘下制龍洞,將神鐘倒扣洞中,這樣便降伏了群蛟孽龍,故三寶樹附近有一塊巨石,上刻“降龍”兩字,這就是那口神鐘所化的“降龍石”。
數百年過后,徹空禪師早已歸西天,所降群龍亦已大多歸正,唯有紅黑二龍,惡性不該,仍常常化作紅黑二云沖天而起,凌空鏖戰,攪得周天昏暗,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兩條孽龍激戰所經之地,樹木連根拔起,農舍不剩片瓦,惟有徹空禪師所建的黃龍寺藏經圖依舊巋然不動,賜經亭、三寶樹完好無損。
而在黃龍潭不遠處的烏龍潭中,卻藏著一條溫馴善良的白龍,那白龍不僅不像黃龍那樣性格暴烈,興風作雨,禍害百姓,反而時常給東林寺慧遠和尚和當地黎民百姓帶來許多方便。大旱日子白龍便噴云吐霧,普降甘霖,滋潤禾苗,造福眾生。大澇時節,白龍又吸水排澇,不使洪水淹沒農田,危害農舍,故白龍受到東林寺眾僧和周圍百姓的喜愛和崇拜。為了表示這謝忱和敬意,百姓在每年6月初,采集百果,送來菜飯,投入潭中,祭祀神龍。這種活動當地群眾就稱為送龍飯。據說,龍飯必須送到烏龍潭之中,否則即使放在離潭很近的石頭上,白龍亦不會來領情的。多少年,白龍一直在烏龍潭中修身養性,造福生靈。那分成數股的烏龍潭瀑布,終年流淌不息,晝夜伴隨著白龍。就這樣,烏龍潭與烏龍潭瀑布形成了。人們每每游覽到此,不僅為這里的嫵媚秀色所吸引,亦為這里流傳如此優美動人的傳說,而良久徘徊,流連忘返。現代園林建筑專家,詩人陳從周教授游覽廬山黃龍彈和烏龍潭瀑布后,曾作《觀龍潭瀑》詩一首。
王家坡
游人從九江驅車上廬山,行至山北公路小天池旁,向南俯視,可見一“U”型平坦大谷地,這便是蓮花谷。當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提出廬山存在冰川遺跡時,就認為蓮花谷是一個最典型的冰川谷地,一萬多年前的第四紀冰川就在此谷地形成發育,冰川沿蓮花谷而下,直抵鄱陽湖畔的鞋山,游人站在公路旁眺望鄱陽湖中,還可見一孤山形若鞋子,這便是當年冰川的遺跡。
蓮花谷之南側便是王家坡雙瀑的位置所在。游人前往觀賞必須徒步攀登數里崎嶇山路,才能抵達王家坡雙瀑。初聞雙瀑之聲,已覺悠揚悅耳,再觀雙瀑之景,更覺嫵媚可愛。翠竹綠林掩映之中的王家坡雙瀑,它不像匡廬之三疊泉瀑布、石門澗瀑布那么雄壯威風,氣勢磅礴,而像兩只比翼雙飛的戀鳥,雙雙跳躍在山澗之中,傾瀉在碧龍潭里。
碧龍潭水,晶瑩潔凈,水流緩慢,中央較深,邊緣稍淺,環潭四周,竹影婆娑,綠樹扶疏,怪石嶙峋,奇峰聳立,是一個十分理想的天然游泳池。潭中橫臥一塊巨石,名太平石,石上鐫刻由“碧龍潭”三字,石面平整,可容坐數十人,游人仰臥在太平石上,可飽覽四周風光。靜聽空山幽泉,水聲悠揚;又聞瀑布擊水,聲若銀瓶乍裂,水漿迸濺;再細細搜尋,山風吹過竹林,送來一陣陣悅耳的沙沙響聲;有時山谷之中,還會夾雜著各種會歌唱的昆蟲的啾啾叫聲;此時的碧龍潭,仿佛成了一個天然舞池,游人盡可在大自然如此豐富優美的旋律伴奏下,在舞池中翩然起舞,大概可稱之為真正的“水上芭蕾”了。
若游人還有余興,可再攀過雙瀑崖壁,絕壁之上亦有一番別樣天地。只見又一瀑布妖嬌折瀉,在山風的吹拂下,化為縷縷銀絲,朵朵雨花,飄飄裊裊灑落于潭中。潭中水清見底,亂石遍布,有圓有方,有凹有凸,有正有斜,姿態萬千,煞是可愛。仰望群峰肅立,當中縫隙鐘,露出一線天色;俯視山泉溪瀑,水流時緩時急,似乎伴有明快的節奏;東眺鄱陽一湖,碧波萬頃,帆影點點;西觀翠竹林中,奇花異草,豐美絢麗,修竹萬竿,沙沙作聲。的確,王家坡雙瀑并不是以三疊泉瀑布般磅礴的氣勢令游人折服,而是以其夢幻般的深秀柔靜之美,使人沉醉,迷戀。
玉簾泉
驅車從廬山南麓栗里出發東行約5公里,抵達歸宗寺遺址,抬頭望見金輪峰,直插云天,石鏡峰拔地而起,其上的懸崖間,便是那“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玉簾泉瀑布。
“玉簾鋪水半天垂”,玉簾泉瀑布高達數百丈,闊有八、九丈,遠遠望去,真如一幕玉珠水晶串成的垂簾。玉簾泉與廬山瀑布群中的其他瀑布有著明顯的不同,它并不像石門澗瀑布那樣水勢洶涌,聲響嚇人,亦不像烏龍潭瀑布那樣玲瓏嫵媚,婉轉流淌,而是屬于那種數尺之上尚是水,數尺之下全是煙的瀑布。玉簾泉瀑布在半空之中,便化為縷縷散絲,陣陣煙霧,因風作態,隨意飄揚。陽光照射下,霓虹隱現,玉簾變成五彩珠簾,跌入潭中,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瀑聲清脆悅耳。此番景色,不禁使人聯想起著名的雁蕩大龍湫瀑布來了,相比之下,玉簾泉瀑布別有一番嫵媚柔姿,惹人愛憐。
晝夜流淌的玉簾泉瀑布,似乎還向游人訴說一個久遠而美麗的傳說:相傳在玉簾泉發源的石鏡峰頂上,有枚锃亮明凈的圓石,石面平滑如鏡,可照見游人須發,這塊圓石,便是玉真仙子用來梳妝打扮的寶鑒變來的。有一天,玉真仙子將寶鑒懸掛在石鏡峰頂上對鏡梳妝,那知鏡中竟映出山南群峰迭嶂,清溪泉瀑,玉真仙子喜出望外,便迅速喚來其他眾仙子共觀賞鏡中之美景,可那知一瞬間功夫,寶鑒不復存在,變成了一塊圓石嵌在山崖之上。當地群眾因此將這座嵌有寶鑒的山峰,取名為石鏡峰。從此,石鏡峰聲名大震,各地名流高僧紛至沓來,李白、王羲之等亦曾到此游過。
今日玉簾泉瀑布之下的深潭旁邊,有一個天然石洞,可容10余人。洞口有石屋殘跡,傳說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曾在此讀書習字,那輕盈漫灑的玉簾泉水飄下而匯成于美麗的石鏡溪,宋代詩人王十朋有《石鏡溪》詩贊曰:山上有鏡石為臺,云霧深藏未肯開。別有一溪清似鏡,不須人為拂塵埃。
溪流中有段養鵝池,王羲之當年曾在此放養群鵝,以此為樂。王羲之每天在溪邊池畔留連,細細觀察著群鵝戲水之千姿百態,大概想從中悟出書學之道。有時還依照鵝在戲水的動人姿態,畫上幾幅栩栩如生的群鵝戲水圖。那知白鵝躍出畫面,凌空飛天而去。于是放鵝洞之名由此得來,洞中據說還有一個斗大的“鵞”字,為王羲之親筆所書,近代有人還說在草叢苔壁中,發現了斑駁難辨的“鵞”字,弄得后來的游人,每到此洞便四處尋覓。其實,這字今已不復存在了。此外,在玉簾泉瀑布風景區,還流傳著杏林春暖,復生松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4528.html
廬山瀑布在哪里?廬山瀑布屬于哪個省?廬山瀑布在哪個省?
相關廬山瀑布,廬山瀑布在哪里,廬山瀑布屬于哪個省?廬山瀑布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