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通濟橋,余杭通濟橋在哪里,余杭通濟橋在哪個省
余杭通濟橋在哪里?余杭通濟橋屬于哪個省哪個市?余杭通濟橋在哪個省?
余杭通濟橋旅游,余杭通濟橋在哪里,怎么走?
余杭通濟橋,老余杭人俗稱它大橋,系3孔石拱橋,長50米,寬8.8米,高9.6米,中孔跨徑15.4米,左右兩邊孔徑為12.6米,南北向跨南苕溪,橋南為通濟街,橋北舊時為縣衙。
余杭通濟橋
據清嘉慶《余杭縣志》載:該橋始建于東漢熹平四年(175),名隆興,五代錢武肅王重建,改為安鎮,宋紹興十二年(1142)復建,改名通濟,元末毀,明武元年(1368)又重建,清康熙、乾隆、嘉慶間多次修繕。抗戰前,橋的兩旁有柱頭伸出搭建店鋪,店鋪小巧別致,雜貨、藥材、茶肆酒樓、肉墩魚攤、針頭線腦,好吃好用好玩的一般都會有的賣。1937年12月被日寇焚毀,1957年余杭縣政府撥款2.2萬元維修,兩側增建磚砌護欄,1984-1985年縣政府撥款整修加固橋墩,兩側改用仿古石護欄,并配置憨態可掬形態各異的石獅24只,傍欄豎玉形路燈3對,橋南堍立碑,簡介橋的歷史。1985年,通濟橋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省水利、文保部門批準,2002年10月通濟橋北岸退堤40米(凈33米),接老橋建新橋擴3孔,新老橋之間設10米連接墩,筑通濟橋亭,橋亭凈高11.49米,頂部飾有一對1.5米,頭朝向東西向的瓷質龍。南北面寬14.5米,飛檐翹角琉璃瓦,煞是氣派。4根50多公分的朱紅色柱子上,柱上是清·徐若虛撰劉江篆書的“蘆花兩岸晴山雪,苕水一溪春漲紅”的聯;謝國剛撰蔣北耿行書“一川日月有情映碧玉,千鎮杭嘉元恙恃雙虹”聯;周如漢撰俞建華隸書“溪納萬山洪流聘馳吳越,橋載千秋青史鑒證余杭”聯;明·蔣國威撰駱恒光行書的“曉趨天闕星辰近,春到人間雨露寬”的聯。四副楹聯的詩意畫境,無不見證著橋載千秋余杭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烘托出通濟橋歷朝惠澤杭嘉湖民生,映襯出苕溪碧水雪蘆風光。工程總投資1.16億元(包括左堤岸景觀工程),工程竣工后,該段行洪量從原來每秒370立方米提高到963立方米,通濟橋以上河段洪水壓力大為降低,可抗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通濟橋始建至今已有1800年了,回頭看看當年先民建的橋梁,設計相當科學,結構相當嚴謹,工藝相當精致,造型相當美觀。為減輕洪水期間上游夾帶沖下來的竹林柴草阻塞在橋墩上,迎水面筑有2個分水角(槍水角),每個長6米,寬2米,上方各有溢洪洞,分水角減輕對橋體沖擊力,有效保護了橋身。1954年、1956年、1959年、1963年、1966年、1999年、2001年大橋迎水面水位高達10米以上,橋基橋體仍安全無恙。橋體的拱型石塊連接也是天衣無縫,橋墩疊石齊整致密,整座橋似臥在南苕溪上的彩若長虹,這與雙塔成了老余杭的形象標志。
余杭區境內有兩座橋橫跨在苕溪上,一座是余杭鎮的通濟橋,一座是安溪的廣濟橋,還有一座是橫跨運河上的塘棲廣濟橋(此橋古時亦稱通濟橋)。通濟,濟困扶危矣;廣濟,廣濟民生矣,多為善舉民生,造橋鋪路普渡眾生。三座大橋,余杭通濟橋最古老;塘棲廣濟橋最長,83米長,169個石階,俗稱長橋,目前名氣最大;安溪廣濟橋,據南宋咸淳元年(1265)編撰的《臨安志》記載,那時就有安溪橋記載,可惜1986年已被拆毀了。安溪百姓還念叨著這座世代走過的石橋,新橋怎么也替代不了那心里藏著的老橋。
自古以來,城鎮有水才鮮活靈通,通濟橋下緩緩流淌著天目萬山清澈之水,將古鎮余杭分為南北兩半,城里城外幾度變遷,不變的是南北山貨、百貨絲綢集散地的商賈云集,長盛不衰。
通濟橋在余杭市民心中有著割不斷的戀情,它是連接南北四鄰八鄉的金紐帶,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會是,通濟橋將永遠活在余杭人的心中!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798.html
余杭通濟橋在哪里?余杭通濟橋屬于哪個省?余杭通濟橋在哪個省?
相關余杭通濟橋,余杭通濟橋在哪里,余杭通濟橋屬于哪個省?余杭通濟橋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