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在哪里,良渚文化遺址在哪個省
良渚文化遺址在哪里?良渚文化遺址屬于哪個省哪個市?良渚文化遺址在哪個省?
良渚文化遺址旅游,良渚文化遺址在哪里,怎么走?
良渚文化遺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處余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余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良渚文化遺址簡介
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器有鐮、鏃、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別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說明當時已進入犁耕階段。出土的陶器,以泥質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采用輪制,器形規則,圈足器居多,用鏤孔、竹節紋、弦紋裝飾,也有彩繪。玉器發現很多,有璧、琮、璜、環、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與良渚遺址同類型的遺址,在長江下游的蘇南,直至錢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區,分布較廣,考古學界統稱為“良渚文化”。據對有關遺址出土文物的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約5300-4000年,先后延續達千年之久。
良渚文化遺址
1986、1987年,從良渚墓葬中出土大量隨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象征財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權的玉琮和象征軍權的玉鉞,為研究階級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而且使世界上許多大博物館對舊藏玉器重新鑒定、命名,使一些原被誤認為是"漢玉"(實際上是良渚玉器)的歷史推前了2000多年。1994年又發現了超巨型建筑基址,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確認是人工堆積的大土臺,土層最厚處達10.2米,其工程之浩大,世所罕見。考古學界認為“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源頭”。
良渚文化遺址將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良渚申遺邁入倒計時。 2013年4月9日,在杭州園林文物局對申遺工作的部署中明確,良渚遺址要爭取獲得2016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格。[1-6]3良渚文化遺址的歷史意義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時代文化[1-2],因發現于浙江余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300─4000年,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于太湖地區。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余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臺 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
良渚文化遺址考古發現
出土文物
1、石器出土的石器有斧、鑿、錛、鐮、鏃、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別是石犁的使用,說明當時早已進入犁耕階段。新出現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鐮和階形有段錛等器形。
2、陶器
出土的陶器,以泥質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以夾細砂的灰黑陶和泥質灰胎黑皮陶為主。輪制較普遍,一般器壁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為多,少數有精細的刻劃花紋和鏤孔。圈足器、三足器較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魚鰭形或斷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節形把的豆、貫耳壺、大圈足淺腹盤、寬把帶流杯等。
3、玉器
玉器的發現很多,有璧、琮、璜、墜、環、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據對有關遺址出土文物的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約5300年至4200年,先后延續達千年之久。
4、蠶絲織品
20世紀50年代末,在湖州錢山漾遺址中出土屬于良渚文化的紡織品遺存,其中包括絲線、麻布,更令人稱奇的是一塊被鑒定為最早的“絹織物”的紡織品,材質是經過繅制的家蠶絲,其經緯密度達到每平方寸120根。這說明良渚文明已經掌握了相當發達的養蠶和紡織技術。古籍傳說養蠶紡織的始祖是黃帝正妃嫘祖,從發現來看,絲織技術的發源地很可能應是東南中國的良渚文化。
4、鼎
在陶器時代,中原地區并不流行三足鼎,鼎的器型在良渚的發掘中卻十分常見。鼎在其祭祀中的使用,已初具后來中原禮制的萌芽。
民居遺跡
良渚文化居民過著較穩固的定居生活。在錢山漾遺址發現3座的民居遺址。其中一座東西長約2.5米,南北寬約1.9米,木樁按東西向排列,正中有一根長木,似起“檁脊”的作用,其上蓋有幾層竹席。另一座只在東邊保存下一排密集而整齊的木樁,上面蓋有大幅的蘆席和竹席。在吳縣澄湖還發現一批土井,井底遺有多件陶器和石斧。昆山太史淀的水井還有木構井圈,系用4~5塊長約2米的弧形木板鑿孔連接而成。
墓葬遺址
各地共發現墓葬數十座,墓坑呈長方形,以頭向南的仰身直肢葬為主。有大、小墓之分。
1、小墓在浙江海寧、嘉興、平湖和余杭等地發現的小墓,隨葬陶器的質量一般遠遜于實用品,有的小墓用豬下顎骨或穿孔石斧和大型玉璧隨葬。
2、大墓
大型墓不僅墓坑規模較大,而且隨葬器物數量多,質量也高。如草鞋山198號墓,東西1.7米,南北4米,有60多件隨葬器物,其中有5件玉琮、2件玉璧以及鐲、管、珠、錐形飾、穿孔斧等共30多件玉器。福泉山遺址6號墓雖遭破壞,仍遺有玉、石、牙、陶器119件,其中玉琮5件,玉璧4件。寺墩3號墓隨葬玉琮、玉璧多達57件。用如此大量玉器隨葬,這是以往所沒有的,在良渚文化中也屬特殊現象,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玉斂葬”。張陵山遺址的一座墓葬,隨葬陶、玉、石器共40多件,其中以獸面紋的玉琮和玉瑗、玉蟬等較為突出,在墓主人腳下,與隨葬陶器一起還發現3個人頭骨,有人認為其身份應是奴隸。
古城遺址
該古城遺址位于良渚遺址核心區的莫角山一帶,東西長約1500~1700米,南北長約1800~1900米,總面積達 290萬平方米。從出土的陶片和器物判斷,良渚古城使用的下限,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作為文明初期最重要的人類聚落形式,城墻意味著社會組織從自然村落邁入了等級社會。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
稻作文化遺跡
良渚并非現知最早發現稻米的文化遺存。在更早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發現過稻米的遺跡。而在良渚文化的稻米中,考古人員已經可以區分出秈稻和粳稻的不同。良種的馴化和培育,加之濕潤溫和的氣候,使得規模龐大的古國獲得了穩定的食物供應。與北方的粟作農業相比,稻作無疑需要更加繁細的耕作管理技術,這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良渚文化社會組織的復雜性。
良渚文化遺址文物保護
良渚遺址最早被發現于1936年,當時西湖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施昕更在良渚一帶最早進行了的具有現代意義的田野考古發掘,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當時被認為與山東龍山文化類似。隨后,黑陶、磨光石器和精致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遺存在環太湖流域不斷被發現,與龍山文化的差異也逐漸明顯。
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考古學家夏鼐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
1961年,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良渚遺址位列其中。
1986年,良渚反山遺址被發現,發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此后至2007年,良渚文化遺址從40多處增加到135處,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
1987年,余杭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設立良渚遺址管理所。
1994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的預備清單。
1996年,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07年11月29日,浙江省文物局宣布,一座290多萬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遺址的核心區域被發現,良渚古城遺址成為當時所發現的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城址遺址。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629.html
良渚文化遺址在哪里?良渚文化遺址屬于哪個省?良渚文化遺址在哪個省?
相關良渚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在哪里,良渚文化遺址屬于哪個省?良渚文化遺址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