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甘肅旅游景點 >> 酒泉

酒泉,酒泉在哪里,酒泉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10-20 12:42  瀏覽次數:

酒泉在哪里?酒泉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酒泉在哪個省?

酒泉旅游,酒泉在哪里,怎么走?

酒泉市,古稱肅州,是甘肅省轄地級市,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要節點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 酒泉市地處中國西北地區、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東接甘肅省張掖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國,自古就是通往新疆和西域的交通要塞。截至2023年1月,酒泉市轄1個區、2個縣級市、4個縣,總面積19.2萬平方千米。

酒泉簡介

酒泉市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東接張掖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市轄“一區兩市四縣”(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縣和阿克塞縣),總人口110萬人。這里是古絲綢之路黃金地段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滿神奇魅力和無限生機的熱土。

酒泉
酒泉

根據2012年1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復的《酒泉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規劃期限為2011年—2030年。其中,近期為2011年—2015年,中期為2016年—2020年,遠期為2021年—2030年。城市規劃區面積為508平方公里,中心城區規劃區面積確定為444.4平方公里。至2015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64.6平方公里以內,人口控制在40萬人以內;至規劃期末,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97.3平方公里以內,人口控制在65萬人以內。

酒泉
酒泉

酒泉地形特征

酒泉市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南部祁連山地是一系列3000~5000米的高山群,層巒疊嶂,陡峻高拔。自東而西有祁連主峰、討賴山、大雪山、野馬山、阿爾金山、黨河南山、賽什騰山。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漸漸進入凍土區,終年積雪冰封,有現代冰川分布,是本區河流發源地。山間有盆地,較大的有蘇干湖盆地、石包城盆地、昌馬堡盆地,以及許多溝谷小盆地。本區中部是河西走廊的一部分,亦是農業精華之地。自嘉峪關隆起帶分界,以東是酒泉、金塔盆地,以西是安(西)、敦(煌)、玉(門)盆地。酒泉盆地海拔1350-1500米。盆地南部是祁連山山前傾斜平原的一部分,海拔略高,約1500-1800米,向東北漸次降低,到夾山子北側為1340米左右。

夾山以北的扇形沖積積平原帶,南起夾山北翼,海拔1400米,北迄北山南翼,海拔1200米,是謂金塔盆地。黑河自天成切割北山,蜿蜒以至東北,在鼎新形成河谷平原,山地海拔1300米以上,平原1100~1200米,是謂鼎新盆地。安、敦、玉盆地是疏勒河流域的廣闊沖積平原,由一系列大小盆地和平原組成。自東而西有赤金盆地(海拔1700米);花海盆地(海拔1200米);玉門鎮平原(海拔1400米);布隆吉平原(海拔1300米);踏實盆地(海拔1080米);安西三角洲平原(海拔1170米);西湖盆地(海拔1080米);敦煌平原(海拔1100米)以及古玉門關外的平原洼地等,海拔1000米以下。

北部系廣闊礫漠,即礫質和沙質戈壁區,緊接北山。北山為阿拉善臺塊的一部分,范圍廣大,統稱馬鬃山,海拔1500-2000米,馬鬃山主峰2583米。由于氣候干燥,長期風化,山體剝蝕表面呈現碎礫石狀。在強風和洪積作用下,部分山體已準平原化。

酒泉水文特征

區內地下水是在地層、地貌、地質構造和干旱氣候等因素制約下形成的。其分布、埋深與水質水量的變化,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表現出明顯的規律性:即山區降水和冰雪消融水匯于河谷中,以地下長流方式補給;以河水引入渠系、田間后,滲漏被給地下水。地下水的運動,在玉門鎮以東,地下由南向北或北偏東方向流動;玉門鎮以西,地下水大致呈東西方向運動,但踏實、敦煌的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基本與地面坡降一致。到北部山前地帶,受北山阻截,水位抬高,流動緩慢,多消耗于蒸發,礦化度增高。

潛水埋深隨地形變化,南深北淺,至走廊中部如酒泉城附近水位埋深5—20米。而下河清北灘及邊灣一帶,屬于地下水淺藏帶。但潛水埋深在東西方向上變化幅度小。在安西小宛堡子一帶埋深1—2米,至酒泉城區3—5米,水力坡降為1/1000—1/1500。一般走廊南側水質好,向北逐漸變差,至走廊北部邊緣水質惡化;潛水水質在東西方向的變化也有其特征。玉門鎮以西,潛水水質由東而西由好變壞。如雙塔堡水庫,礦化度0.29克/升。在潛水礦化度高的地帶,常因渠道灌水滲漏,潛水被淡水稀釋,變為低礦化水,因此,往往在高礦化水的下面,埋藏著低礦化水或淡水。地下水動態變化受干旱氣候和灌溉滲漏的影響,在玉門鎮和布隆吉、兔葫蘆一帶,形成兩個“高峰”,即4-5月間春灌和11-12月間冬灌,致使潛水水位升高。由于渠系日趨完善,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地表徑流也在減少,如酒泉城北的清水河,前后測得泉水流量由0.217方/秒及0.255方/秒,減少到0.145方/秒及0.170方/秒。

區內地質構造復雜,地層發育齊全,礦產資源豐富。境內所分布的盆地巨厚的松散巖類孔隙,是地下水富集、運移的有利場所,為地下水資源的儲存創造了很好的空間條件。全區地下水總補給量為29.71億立米,地下水補給量重復部分26.331億立方米,扣除后,走廊平原農業區的補給量為3.369億立方米。南部祁連山區地形險要高峻,面積約50000平方公里,海拔2800—5500米,最高主峰5826.8米以上冰川遍布,冰川覆蓋厚度達50—80米,最厚的老虎溝為120米。冰川總體積77000多億立方米,折合水儲量約630多億立方米,降水和雄厚的冰川資源是走廊平源地表地下徑流充沛的補給源泉。

境內河流,分疏勒河、黑河、哈爾騰河三大水系,均發源于南山冰川積雪區。自東而西是:黑河尾部自天成以北入鼎新,跨本區最東沿。其余河流依次為:酒泉市的馬營河、觀山河、紅山河、豐樂河、洪水壩河、北大河(討賴河),是主要灌溉水源。城北有臨水河、清水河、依靠地下潛流溢滲在面,形成無數泉溪匯集成河,引以灌溉。全市依水源條件,自然的劃分為洪水區和泉水區。金塔有北大河入鴛鴦池水庫灌溉金塔盆地;玉門市白楊河、赤金河、蔬勒河。前二河灌溉玉門鎮以東土地,疏勒河灌溉玉門鎮以西土地;安西居疏勒河中下游,另有榆林河灌溉踏實盆地;敦煌有黨河,流至北湖與疏勒河匯合后注入哈拉湖。一般情況下,疏勒河無水入境,故黨河系為敦煌市的唯一灌溉水源。以上諸河,年徑流量約32.23億立方米。因氣候原因,來水量各時期懸殊,水量不穩。每年7-10月份是豐水期,枯水期甚長。5、6兩月水量回升迅速,與農業的豐歉緊密相關。

酒泉氣候特點

本區屬大陸性干旱氣候,干燥寒冷,降水奇缺。從東到西海拔1500-1100米,年均溫3.9℃~9.3℃,無霜期127~158天。夏季干熱而較短促,冬季寒冷而較漫長,但春季升溫迅速。 酒泉地區南部山地屬高寒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4℃~6℃,走廊地帶屬溫帶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約5℃~9℃。年日照總時數達3300多小時,日照百分率為75%。降水量由南向北遞減,祁連山地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酒泉為84毫米,北部馬鬃山地為39毫米,蒸發量較大,多在2000-4000毫米之間。

疏勒河流域地處內陸,位于酒泉地區西部,屬于典型大陸性氣候,海拔高度170-1900米。總的氣候特點是降水少(是甘肅省、乃至中國雨量最少的地區之一),蒸發量大(是甘肅省蒸發量最大的地區),日照長,晝夜溫差顯著,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干旱多風(安西素有“世界風庫”之稱)。流域降水集中在6、7、8月份,流域以玉門鎮、安西縣計算,年蒸發量為年降水量的45.7—64.2倍。最大凍土深度116—150厘米。年平均風速2.7—4.2米/秒,最大風速20—34.5米/秒。

酒泉市屬半沙漠干旱性氣候,其特點為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強烈日照長,冬冷夏熱溫差大,秋涼春旱多風沙。氣溫:常年最高溫度℃,最低為零下31.6℃,年均溫7.9℃,一月氣溫-9.9度,七月氣溫22.2度,晝夜溫差大。風向:全年主導風向是西南風,其次是東風和西北風。最大風速26米/秒,平均風速2.3米/秒。雨量:年平均降雨量84毫米,最大降雨量158毫米,集中在6-10月,年平均降雨日數62天。年平均蒸發量2141.4毫米,超過降雨量27.3倍。相對濕度:最高56%,年平均46%。積雪:最大積雪深度為14毫米。冰凍:最冷時凍土深度為1.32米,冰凍期一般在11月至次年4月。

日照: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056.4小時,日照百分率平均69%,10月份多達78%。[7-8]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酒泉歷史沿革

先秦時,這里稱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漢以前,上古為羌戎所居,羌、戎為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烏孫即“戎”的轉音。三危地與三危山有很大區別,三危山是敦煌一帶的一座山體,三危地則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個廣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羅布泊以東、疏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于以后所稱的州、郡區劃范圍。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實際上,最早烏孫原住張掖以西靠祁連山一帶,月氏住張掖以東河西地區,到奴隸社會階段,整個河西方被月氏獨占。

到前176年(漢文帝前元四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遷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帶,征服了那里的塞種人,留居下來,史稱“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連間的,史稱“小月氏”。自此,直到前121年(西漢漢武帝元狩二年)五十多年間,酒泉一帶為匈奴族駐牧地,故又稱匈奴右地。前121年(元狩二年),漢武帝派霍去病進軍河西,這年秋天打垮了渾邪王,把匈奴殘部追逐到玉門關外,西漢王朝交中原幾十萬人遷來河西酒泉等地居耕,于是這里的文明昌盛開始了新的一頁。距今2109年前的西漢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此時,漢朝設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為郡名的。而《漢書·武帝紀》載,前111年(元鼎六年)可能是設置敦煌縣的時間,而不是置郡的時間,因此,不能把置敦煌縣的時間定為建郡的時間。不過酒泉縣與酒泉郡卻同時建于前121年(西漢武帝元狩二年),當時不叫酒泉縣而稱“祿福縣”,為郡的駐地。直到295年(西晉惠帝元康五年),改祿福為“福祿”。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始置酒泉縣,肅州的名稱開始應用。

從西漢設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均稱酒泉郡,長官稱太守。

583年(隋文帝開皇三年)改酒泉鎮長官稱鎮軍,602年(仁壽二年)起,撤郡,僅存州、縣兩級,改酒泉鎮為肅州,州的長官為剌史。763年(唐代宗廣德元年),酒泉地方屬吐蕃,并建“肅州千戶府”,至852年(唐宣宗大中五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據。唐末至五代酒泉屬回鶻(最早居牧在今蒙古國)。

宋時,酒泉歸西夏,西夏敗亡后,酒泉歸蒙古,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元,設肅州路,長官稱“達魯花赤”。

明代置肅州衛,長官稱“指揮使”。

清代,改置為肅州直隸州,設知州。[11]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1911-1949年),于1912年置安肅道,設道尹。

1927年改尹為“行政長”。

1936年改設為甘肅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長官為專員。[11]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專區。

1959年,酒泉、金塔兩縣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級)。

1961撤消地級市改為縣級市,恢復金塔縣。

1964年11月撤市改縣,1985年撤縣建市。

2002午9月,撤消縣級酒泉市,設立肅州區。

酒泉旅游風光

西漢酒泉勝跡

又名酒泉公園,位于鼓樓東1.9公里處,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漢式園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園內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勝跡、月洞金珠、西漢勝境、祁連澄波、煙云深處、曲苑餐秀、花月雙清、蘆伴晚舟八大景區。古樹名木,參天蔽日;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譽。如今,這里已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AAAA級旅游景點。

敦煌陽關

陽關,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處的陽關鎮。西漢初年,強悍的北方匈奴控制著蒙古高原及甘肅的河西地區,對漢王朝形成了嚴重的威脅。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共同抗擊匈奴,公元前126年張騫回西安,向漢武帝詳細報告西域和匈奴各方面情況,使漢武帝產生了與西域各國交往的念頭,下決心開辟河西走廊這條交通要道。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進攻匈奴,打垮休屠王和昆邪王,在河西地區先后設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敦煌郡,同時,修建了陽關、玉門關。史稱“列四郡,據兩關”。公元前119年再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與各國進行友好交往,從此,開通了絲綢之路。現在的陽關遺址僅存一座佇立在墩墩山上的漢代烽燧。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大法幢寺

大法幢寺位于肅州城北郊二公里處討來河畔的北崖梧桐灣,重建于1984年,為肅州城內大法幢寺(又稱鐘樓寺、救生寺,為明清以來河西地方的重要寺院之一,及當時肅州城內最大的佛事活動中心,原為肅州八大景之一,惜因歷史在因毀于一旦)之再建。寺依宗而名,宗名法幢,寺亦名法幢。

瓜州榆林窟

瓜州榆林窟又名萬佛洞,是中國佛教石窿藝術的重要寶窟之一,位于瓜州縣城南76公里處榆林河谷兩側的礫石崖壁。目前存石窟42個,其中東崖31座,西崖11座,一泓清流流過崖間。因其河谷中遍生榆樹而得名.歷經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建造和重修.窟內共存唐至元代800多年間的彩塑千余身,壁畫1000多平方米。榆林窟始建于北魏,洞窟形制、壁畫內容、藝術風格及供養人題名等均表現出了與莫高窟石室藝術的密切聯系,為敦煌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顯示出了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安西鎖陽城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縣中南部。居昌馬洪積扇西緣,古代疏勒河流經該地。鎖陽城始建于漢,興于唐,其它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和利用。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風格。城東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系元代建筑,大塔高14.5米,千座小塔整齊地排列于一條線上。鎖陽城在漢代是敦煌郡冥安縣治所,西晉為晉昌縣,隋為常樂縣,唐代為瓜州郡。后歷經戰亂,明王室閉關后遭廢棄。鎖陽城之名緣于清代民間,因城周圍有諸多味美甘甜的鎖陽,后人因物命名為鎖陽城。

敦煌博物館

敦煌市博物館位于敦煌市陽關東路,是以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地志博物館。現館址建于1984年,主樓三層,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樓前大院內有象征絲綢古道上牽駝跋涉的大型雕塑一組。館藏文物有石、陶、瓷、木器、寫經、漢簡、絲綢、珠玉、花磚、書畫、拓片、古幣、鐵銅器等14類,計4800多件。其中,敦煌藏經洞出土的遺書、漢長城烽燧出土的漢簡、200多座東漢及魏晉古墓中出土的墓葬文物最有特色。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麓的大泉河畔,南北長約1610多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藝術內容最豐富而又精湛的石窟群。1994年12月,被省委確定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據記載,公元366年一個叫樂尊的和尚在這里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后,人們相繼在這里開窟。現存洞窟最早建于十六國朝代(北京),其后經歷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共十個朝代1000多年時間的不斷開鑿,截至2010年,保存完好的洞窟有492個,內有4.5萬平方米的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在距敦煌185公里,玉門關以西85公里的地方,有一處風蝕敦煌雅丹地貌群落,俗稱魔鬼城,截至2010年,已建成中國地質公園。在一條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干涸河床地帶上,雅丹密布,丘峰林立,形態各異,不論是個體,還是整體,規模之宏大,氣勢之渾雄,均屬世界罕見。

鳴沙山

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處。古代稱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積而成,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高數十米,山峰陡峭,勢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濕的沙土層,風吹沙粒振動,聲響可引起沙土層共鳴,故名。據史書記載,在天氣晴朗時,即使風停沙靜,也會發出絲竹管弦之音,猶如奏樂, 故“沙嶺晴鳴”為敦煌一景。這是大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

月牙泉

月牙泉在鳴沙山下,古稱沙井,俗名藥泉,景區內的羅布麻、枸杞等藥材很多,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又名“敦煌影視城”或“仿宋沙州古城”,位于敦煌市區西南20公里處。是1987年為中日合拍大型歷史電影“敦煌”時建造的布景城。古城占地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42萬平方米。古城設計獨特,開東、西、南三座城門,城樓古樸雄偉,城內設置北宋時期的高昌(今吐魯番)、敦煌(沙州)、甘州(張掖)、興慶(銀川)、汴梁(開封)五條街道組成,根據民族、地區的不同,五條街道建筑風格也不同。街道兩旁的街樓、酒樓、店鋪、當鋪、錢莊、驛站等,具體再現了北宋時期,中原與敦煌、敦煌與西域各民族的友好交往以及濃郁的地方特色。敦煌古城現為AAA級旅游景區。

敦煌三危山

敦煌三危山旅游區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和莫高窟與佛為緣,相互輝映,在絲綢之路上形成了一道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旅游風景線。三危山東西綿延數十里,主峰隔大泉河與鳴沙山相望,其“三峰聳立、如危欲墮,故云三危”。三危山是敦煌歷史的一座名山,是敦煌文明歷史的發源地。[37]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位于酒泉市東北250公里處的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深處阿拉善盟的額濟納旗境內,是中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也是各種型號運載火箭和探空氣象火箭的綜合發射場,擁有完整、可靠的發射設施,能發射較大傾角的中、低軌道衛星、載人飛船和火箭導彈的主要基地。基地亦肩負殘骸回收、航天員應急救生等任務。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基地始建于1958年,海拔1000米,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位于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現裝配、發射場位于北緯40.965371N,東經100.283658E。由于地處荒涼,最接近的城市是其西南的甘肅省酒泉市,因而為名。歷史上,1969年阿拉善盟曾劃離內蒙古自治區轄區,其中額濟納旗劃歸甘肅省酒泉市轄區,到1979年阿拉善盟包括額濟納旗又恢復為內蒙古自治區轄區。

老君廟油礦舊址

老君廟油礦位于甘肅省玉門境內,面積1761平方公里。原是玉門石油管理局的主辦油田,也是中國最早開發的油田之一。1994年12月,被省委確定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387.html

酒泉在哪里?酒泉屬于哪個省?酒泉在哪個省?

上一篇:張掖
下一篇:西千佛洞

相關酒泉,酒泉在哪里,酒泉屬于哪個省?酒泉在哪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