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張家界在哪里,張家界在哪個省
張家界在哪里?張家界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張家界在哪個?
張家界旅游,張家界在哪里,怎么走?
張家界是湖南省省轄市,原名大庸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區腹地。東鄰石門縣、桃源縣,南接沅陵縣,北界湖北省的鶴峰縣、宣恩縣。張家界因旅游建市,是中國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發源地和中心區域。張家界歷史久遠,2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居住,留下了許多古老的人文傳說和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公元263年,吳景帝孫休下令設置天門郡,最初郡治就設在永定城區古城堤。1982年9月,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等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長沙到張家界旅游團:http://www.917925.com/zhangjiajielvyou/
張家界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聞名于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于一體,藏賂、橋、洞、湖、瀑于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張家界
張家界在哪里,張家界在哪個省
張家界市(Zhāng Jiā Jiè Shì)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脈腹地,為中國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全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永定區。張家界為中國湖南省的省轄地級市。1982年9月,張家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國家第二批40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內;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張家界地處武陵山脈東段,境內多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桑植縣境西北的斗蓬山海拔1890米為市境最高處。主要河流有澧水、溇水。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400毫米。
張家界在哪里
張家界地理位置
長沙到張家界旅游:http://www.917925.com/linehunan_293.html
張家界簡介
張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部,距省會長沙398公里。它的地理位置坐標是:北緯28°52′至29°48′,東經109°40′至111°20′。東與常德市的石門縣與桃源縣交界,南與沅陵縣毗連,西與永順縣、龍山縣接壤,北與湖北省的鶴峰縣與宣恩縣為鄰,總面積9563平方公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總人口達150萬人(其中苗族、土家族、白族等少數民族近60萬人)。
張家界
張家界市所在地,原名大庸。1988年5月18日,國家批準建立了地級大庸市;因“大庸”之名遠不及境內所轄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國務院批準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全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2008年總人口163.95萬人,總面積9563平方公里。市府設永定區,距省會長沙390公里,距長江三峽300公里。
張家界圖片
張家界,相傳漢代留侯張良隱居于此而得名。本世紀50年代,當地政府在張家界建國營林場。70年代末,張家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奇觀被世人發現,得以開發。1982年9月25日,國家計委行文,將林場所屬范圍定名為“張家界森林公園”。張家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圖片;
張家界市位于武陵山脈腹地之中。全國著名的自然保護區與馳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梵凈山便是它的主峰。武陵山脈由梵凈山分支進入湘西與鄂西,然后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省的來鳳縣與湖南省的龍山縣進入歷山、桂英山與青龍山;中支則進入澧水以北的天星山、朝天山、金龍山與白云山;南支進入石柱山、羊峰山、天門山、大龍山與天臺山。這三支山脈經過市轄兩區、兩縣后,其走向由西向東,由慈利、石門向洞庭湖沉沒并自然消失。所以,張家界市的東北部實際上是處在山峰與湖區的交接處(或叫接合部)。
張家界圖片
張家界的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左右。夏季最熱月氣溫27℃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游。
張家界圖片
由于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東臨魚米之鄉八百里洞庭湖,西頻湘、鄂、川、黔四省邊界地區,所以歷史上就是著名的物資集散地,據地方志書記載,早在明代,這里就商賈云集的地方,不僅周邊貿易發達,同時,還有來自福建、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的客商到這里經商辦企業。今天,這里的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民航也已開通可以肯定,一個朝氣蓬勃,現代化的旅游新城正以她的嶄新面貌崛起在世人面前!
張家界圖片
張家界變化發展歷程:982年9月,建立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填補了中國沒有國家公園的空白1985年2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武陵源題字;
1985年5月,務院批準撤大庸縣建大庸市(縣級);
1988年5月,庸市升為地級市,轄永定區、武陵源區、慈利縣和桑植縣;
1988年8月,陵源被列入國家第二批40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內; 年12月14日,陵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4年4月,務院批準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
1995年3月,國家領導人親臨視察,并為張家界未來的發展定位:“張家界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
張家界圖片
武陵源境內巖溶地貌發達,石英砂巖峰林峽殼地貌發育更為世界罕見。1988年10月,國務院公布武陵源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2年12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將武陵源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國內外專家學者贊譽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宮”和不可思議的“地球紀念物”!秶H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技術評價報告》中指出:“武陵源在風景上可以和美國西部的幾個國家森林公園及紀念物相比。武陵源具有不可否認的自然美。因她擁有壯麗而參差不齊的石峰、郁郁蔥蔥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
張家界圖片
張家界最佳旅游季節
張家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8℃,可謂四季如春,所以張家界旅游最佳時間是每年的4月-10月,尤其是4月和10月這兩個月份,張家界的自然風光最美,當然是張家界的最佳旅游時間。
張家界圖片
張家界旅游時間中,每年以春節、暑假、國慶節為旅游旺季,一旦旺季到來,所有吃、住、行價格會上漲50%到100%左右。春季推薦游覽景點:金鞭溪、十里畫廊、黃龍洞、寶峰湖和天子山。金鞭溪穿行在峰巒幽谷云間,溪水明凈,跌宕多姿,小魚游弋其中, 溪畔花草鮮美,鳥鳴鶯啼,人沿清溪行,勝似畫中游。索溪峪景區內有水玉雕砌、美若仙境的黃龍洞,波平如寶鏡的“天上瑤池”寶峰湖,都是觀光游覽的好去處。
夏季推薦旅游景點:天子山,金鞭溪,寶峰湖,袁家界,猛洞河漂流,茅巖河漂流,激流回旋.
秋季推薦: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鳳凰古城.雨過初晴時分的天子山最為壯觀,奔涌的云霧形成各種連綿浩瀚的景觀,煞是好看。西海白云向稱絕景,尤宜是登上天臺觀賞。這一帶還有數以千計的石峰。步入西海,宛若置身于石林海洋之中。有詩曰,“西海之奇莫若云,或聽之有聲,或嗅之欲醉,團團然若絮,蓬蓬然似海,裊裊然如煙”。
張家界娛樂
大型山水實景音樂劇《天門狐仙—新劉?抽浴烽T票價:258元/人 演出時間:20:00-21:30
張家界魅力湘西大劇院:創立于2001年,歷經七年的發展,已成為全國著名旅游文化演出實體,湘西民族特色鮮明,在大陸、港澳臺等華人地區,乃至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地都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能容納1080人的演藝場——魅力湘西大劇院,坐落于風景秀美、奇峰聳立的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古樸典雅,民族風味濃厚,與周邊自然景觀相得益彰。門票價:180元/人
鴿子花大劇院:鴿子花大劇院占地25畝,建筑面積31420平方米,總投資1.68億元。在外觀設計上,以一副展示湘西地區歷史文化民俗生活得半圓浮雕為主體。聞名湘西的八景、極具特色的土家吊腳樓、土家出門、山寨水車、天門山、御筆峰、神話傳說中的普舍樹以及十六組動感十足的生活場景和任務造型,向人們展示了土家人的勤勞、善良、智慧、熱情好客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張家界門票
武陵源門票價:225元/人;黃龍洞門票:100元/人;寶峰湖門票價:96元/人;天門山山頂游門票價:258元/人;黃石寨索道票價:單程65元/人,雙程112元/人;天子山索道票價:67元/人;百龍天梯票價:72元/人;
張家界旅游注意事項
1.湖南(張家界)湘西是多民族地區,主要以土家族、苗族為主,請游客保持良好心態,并尊重當地少數民族習慣,做到“入鄉隨俗”。
2.張家界地區為山區,旅游開發較晚,與內地及沿海其他地區相比,旅游接待條件存在一定的差距,請游客做好思想準備,給予理解。
3.湖南(湘西北)地區為山區,道路交通多山道且大彎急,請游客準備必要之藥品(乘暈寧、抗生素等藥物)。
4.湖南氣候潮濕,多雨,出發前請注意當地景區的天氣預報;
5.張家界景區多為山,體力消耗較大,請游客根據自身體力選擇爬山或自費乘坐纜車。
6.張家界為國家級森林公園,請游客愛護景區環境,不要在景區內隨便吸煙,需吸煙的游客請到景區內指定的吸煙區。
張家界風土人情介紹
張家界旅游景點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南部,公園管理處駐鑼鼓塌,距張家界市城區32公里,距武陵源區人民政府駐地約28公里,均有公路通達。張家界地域古屬朝天山,因明崇禎邑人張再弘“蒙恩賜團官”設衙署于此而得名。也曾稱張家界為馬鬃嶺。1958年建立國營張家界林場。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 1994年由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示范森林公園”。
天門山
天門山是張家界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區僅8公里,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天門山古稱嵩梁山,又名云夢山、方壺山,是張家界最早載入史冊的名山,主峰1518.6米,1992年7月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黃龍洞
黃龍洞地處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的東端,位于張清公路40公里處,交通十分方便,距張家界火車站、張家界機場、張家界汽車站均為35公里,公路質量全是標準國道路面,車程僅30分鐘。 黃龍洞乃世界自然遺產王牌景區,中國首批AAAA級旅游景點,享有“中華神奇洞府,世界溶洞奇觀”之美譽。
張家界寶峰湖
世界自然遺產------寶峰湖:被稱為“世界湖泊經典”,地處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地帶,距天子山8KM,距武陵源區政府1.5KM,距黃龍洞8KM。寶峰湖風景區集山水于一體,融民俗風情于一身,尤以奇秀的高峽平湖絕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寶峰飛瀑、神秘的深山古寺聞名。
張家界袁家界
袁家界地處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位于杉刀溝北麓,這里早先并不為外人所知,近些年才被開發。這是一座海1000余米的山頂上的平臺。在這里觀景,可將武陵源盡收眼底。與張家界其它各處景觀不同的是,袁家界山下的峽谷,無論是寬平的山頂還是陡立的石柱,都是差不多高矮,仿佛長到同一高度便被定格。據地質學家解釋,這是因為這些石峰石柱尚未得到大量發育,在袁家界的這片砂巖峰林,巖質堅硬、巖層平緩,周圍山坡又都是由直立的峭壁,于是形成了頂端開闊平坦的特色。
張家界黃石寨
黃石寨海拔1200多米,面積250余畝,四周全是刀切絕壁,是俯視砂巖峰林景觀的最佳最大觀景臺,也是觀日出的最佳選地。如果天氣晴朗,我們還可以看見百里外的天門山洞。黃石寨,又名黃獅寨,因古代道士黃石公隱居此山而得名。黃石寨海拔1200米,登高遠眺,遠近諸山于云濤中若涌若沒,傾刻萬變,恍臨蓬萊仙境。故曰:不上黃石寨,枉到張家界。
張家界金鞭溪
金鞭溪發源于土地埡,溪水由南向北,繞過張家界林場場部,折向東流,先后匯合花溪、琵琶溪、沙刀溪和礦洞溪。 景區范圍從林場場部到水繞四門。十里溪水,蜿轉曲折,隨山而移,紆曲穿行在峰巒幽谷之間,迤邐延伸于鳥語花香之中。有人說它是一溪絢爛的水彩畫,一溪婉約的抒情詩,一溪優美的旋律,一溪古老的故事。 金鞭溪兩岸,不僅有千姿百態的奇峰怪石嵯峨簇列,而且林木石野、葳蕤,如一幽邃綠宮,到處翠薇撩人。
張家界十里畫廊
在這條長達十余里的山谷兩側,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人行其間如在畫中。溝旁黛峰屏列,山上的巖石形成了200來尊似人似物、似鳥似獸的石景造型,其中“孔雀開屏”、“采藥老人”、“壽星迎賓”、“猛虎嘯天”等最為著名。 十里畫廊長約五公里,兩邊林木蔥,野花飄香;奇峰異石,千姿百態,像一幅幅巨大的山水畫卷,并排懸掛在千仞絕壁之上,使秀美絕倫的自然奇觀觀溶進仙師畫工的水墨丹青之中。
張家界天子山
天子山自然保護區,亦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西北部,總面積5400余公頃。原名青巖山。明初,土家族首領向大坤在此揭竿聚義,自號向王天子,部分景點命名與此傳說有關。1983年7月15日,桑植縣人民政府發文更名為天子山。該景區交通暢達。自天子山上賀龍公園始,有公路經天子山鎮、中湖鄉、永定區教字埡鎮直達張家界市城區,全程58公里。
百丈峽位于索溪峪景區,相傳是一個古戰場。諸景點如系馬樁、插旗峰、玉璽巖等均與古代戰場相關聯,故百丈峽又名“百仗峽”。武陵源各風景區少有史傳,而此處因地勢險要,在明初便見諸文字。據《慈利縣志》記載:“峽高百丈,高秀入云,石屏赭赤,關眼突兀,奇甲天下。” 百丈峽是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通往張家界市的公路貫通整個峽谷,因有堵高近百丈的石壁,直插云霄,不敢仰視,故而得名。
芙蓉鎮原名王村,在湖南省永順縣境內,是一個小小的傍水小鎮,但也算以前的湘西四大名鎮之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部有名的電影使之名揚天下,這部電影同時造就了中國電影史上兩個有名的人物——劉曉慶、姜文。這個原本叫王村的小鎮從此以也這部電影為名,芙蓉鎮于是出現在中國旅游版圖中。在電影中,劉曉慶賣的是米豆腐,這是湘西的著名小吃之一,到芙蓉鎮則非吃米豆腐不可,那怕是排隊等候也值得。
張家界資源
水系資源
張家界市境內溪河縱橫,水系以澧水和溇水為主,澧水干流在桑植縣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為主干,發源于桑植縣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東麓;南源出永順縣龍家寨,三源在龍江口匯合后往南經桑植縣、永定區、慈利縣……最后流入洞庭湖,干流流貫全市的長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積8135平方公里。境內修建了儲水庫多個,為當地用水,用電提供足夠的來源。
溇水是澧水的最大支流,發源與湖北鶴峰,向東南流經桑植、慈利注入澧水,干流全長250公里,在全市境內的流域面積為2565平方公里河流穿行與石灰巖高山深谷之中,基巖裸露,坡陡流急,全河80%屬峽谷區?偮洳400多米,是湖南省水流面積資源最豐富的河流。此外鏡內還有一部分河流流向沅水,流域面積1428平方公里。市境內大于5平方公里的河流212條,其中一級支流48條,二級支流101條,三級支流54條,四級支流8條
澧水系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湘鄂兩省。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為主,北源源于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于桑植縣八大公山東麓,南源源于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于桑植縣南岔匯合后東流。沿途接?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澧縣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長388公里,流域面積18496平方公里(湖南155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降水量
張家界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水集中,降水量較多,平均年降水日數150-180天,冬季常受西北利亞和蒙古南下的冷氣團所控制,寒流頻繁南下造成雨雪冰霜,夏季南方吹來的暖濕氣團被山脈阻擋和抬升,變成上升氣流,易凝云致雨。夏秋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常造成高溫酷熱天氣,部分地區常因熱帶低壓臺風天氣系統的影響而發生大的降水。春夏之交處于冷暖氣流交接的過渡時期,峰面和氣旋活動頻繁造成陰濕多雨。
降水量的年內分配
降水量在年內分配懸殊很大,并往往集中在幾個月內,這幾個月降水量基本上決定了一年豐枯。連續最大四個月降水量出現在5-8月,占全年58%,汛期(4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3%,最大月降水量占全年的19%,最小月降水量出現在12月或1月,最大月平均降水量約為最小月平均降水量的10倍。
暴雨
受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全市境內暴雨年年發生,桑植縣涼水口以上是有名的暴雨中心,多年平均24小時雨量為1 35.9毫米,多年平均3日降水量達194.2毫米,在實測記錄中涼水口站24小時降水量達414.7毫米(1998年7月20日),3日降水量達671.4毫米(1998年7月20日)為目前最大的暴雨記錄。
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這樣的氣候有利于農、林、牧、副、漁業的全面發展。但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干旱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
春季(3至5月) 氣溫:5.8℃,11.4℃,16.1℃ 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
夏季(5至8月) 氣溫:19.7℃,23.3℃,22.2℃夏天蒼翠而如滴-避暑、漂流 秋季(9至12月)氣溫:17.9℃,13.9℃,8.7℃ 秋天明凈而如洗-賞果、登高
冬季(12至2月)氣溫:3.4℃,0.7℃,1.3℃ 冬天素潔而如睡-賞雪、尋梅 張家界市區海拔183米,景區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此差異,晝夜溫差可達10℃。
生物資源
張家界更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內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蘇門羚、華南虎、云豹、米猴、靈貓等。
森林資源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用地面積1012畝,占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旅游區、國際度假區。
礦產資源
地層和構造的特殊條件,使張家界的礦產以沉積形成的礦產為主,有煤、鐵、鎳、鉬,其次有低溫熱液形成的鉛、鋅、銅,非金屬礦產有石灰巖、白云巖、大理石、螢石、重晶石、硅石(石英)等,例如青安坪就有豐富的大理石、煤、鐵等資源,還有礦泉水?傊瑥目茖W和工業的觀念上講,泥土石礦能燒制磚瓦,砂石礦能建造橋梁、高樓。能利用,能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都是有用的礦產資源,都應該珍惜和保護,只是其價值大小不同罷了。形成武陵源景區奇特的砂巖峰林地貌的石英砂巖,本身也是一種礦產資源。其二氧化硅含量達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九點零六,是生產石英玻璃的優質原料。
旅游資源
張家界市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景區、景點繁多。有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中國首批2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首批45個網絡成員之一的湖南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天門山、茅巖河風景名勝區;地下明珠黃龍洞;人間瑤池寶峰湖;被譽為世界溶洞之奇、亞洲第一洞的九天洞;江南名剎普光禪寺;土家人的圣地土家風情園;道教勝地五雷山;賀龍紀念館、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等革命紀念地等等。
氣候資源
張家界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6℃左右。夏季8月極端氣溫在37.2℃左右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5℃)。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游。
張家界歷史沿革
概述
張家界市歷史悠久,商周時期地屬荊楚,春秋戰國為楚之黔中地。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于崇山,以變南蠻”,于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置郡 張家界—天門山 [1]縣,張家界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慈利縣官塔坪(即今蔣家坪鄉太平村),在澧、沅流域建立了現今湖南境內第一個行政區黔中郡,為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郡,今張家界市兩區兩縣均屬其所轄。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縣被命名為天門山,設置了天門郡,至兩普、南北朝,均屬天門郡溇中、臨澧縣。1369年明朝設置大庸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設永定縣。
西漢時期
西漢時期,除地方設立郡縣外,還加封國,實行的是郡國交錯體制。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農歷己亥年),劉邦當朝,他下令分黔中郡為武陵郡,析慈姑縣為孱陵,充縣(含永定、武陵源兩區與桑植縣)。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吳景帝孫休于永安六年(公元263年,農歷癸未年)見嵩梁山洞門大開玄朗如門,以為吉祥,便改嵩梁山為天門山,同時改武陵郡為天門郡。
唐朝時期
唐朝時期,全國改為十道。高祖李淵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農歷辛已年)下令置澧>州、澧陽郡,屬山南道,統轄六縣,慈利與崇義縣(今永定、武陵源二區與桑植縣)歸其所轄。
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年-960年),今張家界全境屬楚國管轄。
宋朝時期
宋朝時期,宋王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將全國調整為二十三路,路下設府、州、軍。宋太祖趙匡胤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農歷癸亥年)下令將今張家界市全境劃歸澧陽郡,曰慈利縣,并在今桑植縣設安福寨,在今永定區大庸所設武口寨,在武陵源區設索口寨。
元朝時期
元朝時期,在全國設立十一個行省,元始祖忽必烈下令,于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農歷丁丑年)改置澧州路總管府所轄四縣(慈利是其中之一,即今張家界市全境),并在今永定區茅岡置茅岡都元帥府。
明朝時期
明朝時期,明王朝廢除元朝的行中書省,在全國設立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實行省一級民政與財政管理。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農歷己酉年),降慈利州改為大庸縣,隸屬于澧州。
清朝時期
清朝時期,在全國設立二十三個行省,以下設府、州、縣。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農歷庚戌年),桑植與茅岡土司相繼改土歸流,升澧州為直轄州,轄安鄉、石門、慈利等四縣,同時廢永定、九溪兩衛,新設安福縣(今永定、武陵源兩區與慈利、桑植兩縣在當時均屬安?h)。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先在省下設三個道,六十個縣,后廢道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農歷丙辰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歸辰沅道。湖南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新中國成立后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張家界市全境解放。公元年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而大庸、桑植兩縣則于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屬永順專區管轄,月后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1988年至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地級市大庸。1994年4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具體沿革如下:
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大庸、桑植兩縣則于屬永順專區管轄,月后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1982年,建立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填補了中國沒有國家公園的空白。
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5]77號)撤銷大庸縣,設立大庸市(縣級),以原大庸縣的行政區域為大庸市的行政區域。
1988年,國務院批準將大庸市升為地級,設立永定區、武陵源區,將原常德市的慈利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縣劃歸大庸市。
1992年,武陵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4年4月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4]25號)將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外聞名遐邇而得名。
1999年,世界特技飛行大師駕機穿越天門洞,在全球引發轟動效應。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張家界市總人口1493115人;永定區 405968 武陵源區 47755 慈利縣 636659 桑植縣 442733 (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2004年,張家界武陵源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
2005年末張家界市總人口160.12萬人,女性人口77.16萬人,城鎮人口51.39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11.79萬人,土家族97.87萬人、白族10.98萬人、苗族2.78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2.63‰,人口死亡率6.98‰,人口自然增長率5.65‰。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張家界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全市共有7個街道、32個鎮、47個鄉、15個民族鄉。
2006年,俄羅斯空軍張家界天門山特技飛行表演讓張家界享譽全球。
2007年,張家界武陵源景區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
張家界文化藝術
哭嫁
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夠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志?藜薷栌“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少許的苗族也是哭嫁的。不過現在的哭嫁僅是一種儀式罷了。
哭嫁歌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習俗民歌。姑娘在出嫁前一個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聲來訴說土家族婦女在封建買辦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運和對自己親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按照習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個月,直到姑娘的聲音哭嘶啞為止。《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則根據出嫁的進程來劃分的,分為:“一人哭唱”和“兩人哭唱”兩種如“哭父”:天上星多月不明, 爹爹為我苦費心, 爹的恩情說不盡, 提起話頭言難盡。一怕我們受饑餓, 二怕我們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費苦心。如姐妹對哭唱: 張家界風光 [7]姐:“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離,離開繡樓好孤單!妹:“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父又同娘;今朝姐妹要離開,難舍難分情難斷!姐:“梭羅樹來臺對臺,我姐心里難寬懷;丟你妹妹婆家去,逢年過節又才來! 妹:“梭羅樹來臺以臺,望姐心里多寬懷,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誨記心懷!
同姓婚規
土家族在同姓為婚的問題上十分謹慎,僅限于同姓不同宗或五服以外的通婚,五服以內通婚為大逆。事實上,到現在為止,即使是符合土家婚規的同姓婚姻,也還是不能為大多數土家人認同!⊥良易鍤v史上的婚姻是比較自由的,男女雙方經過自由戀愛,征得雙方父母同意,即可結為夫妻。在恩施石窯、大山頂等地,有“女兒會”的習俗,即每年農歷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過“女兒會”,自由戀愛,結為終身伴侶。改土歸流后,土家族被迫實行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包辦婚姻,清乾隆《鶴峰縣志》載:“至于選婿,由祖父母、父母主持,不必問女子愿否。如女子無恥,口稱不愿,不妨依法決罰,一與聘定,終身莫改。”
趕年
土家族團聚過年有其獨特的習俗:若臘月大則二十九過年:臘月小則二十八過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過年稱之為“趕年”。 命字
命字:俗稱取號,男子多用朱漆金字木匾迎親,迎親前一日,親友鳴鼓奏樂將木匾送至新郎家中。父親率新郎拜領,謂之拜號匾,拜畢將匾懸掛于堂壁,謂升號匾。升號匾要三吹三打,鳴炮奏樂。鳴炮后,設筵堂中,挑童子九人加新郎共十人,叫做“陪十兄弟”,并且稱十人中新郎為“狀元郎”。
九子鞭
九子鞭又叫“天神鞭”,流行于漢、白、土家各族民間,尤以白族人民最為喜愛,他們把幸福、吉祥寄托于神靈,為取悅神佑,伐深山紫竹,竹頂開孔,內置九枚銅錢,鞭長約1米到1.5米左右,大小以本人手握為適,飾以花穗赤綢,紫里帶紅,十分醒目。打九子鞭既可獨舞,又可群舞,少則一人,多則上百。表演者手握鞭桿,伴著嗩吶不停舞動。方法有單手拍,雙手舞花,盤繞。時而在腳外側或內側拍打,時而又在肩上臂上輕敲,動作優美而粗獷。鞭桿舞動,古錢相擦,發出的響音富有韻律節奏,頗為動聽。動作有“天女散花”、“姊妹相會”、“雪花蓋頂”、“攔門左右”、“螃蟹夾草”等。
土家祭祀
土家人祭土地神,是為了祈求作為一方之主的土地神保佑五谷豐登和六畜興旺,也保佑一村人平安、驅邪護村。土家人對土地神十分虔敬,凡土家族地區每村每寨都有一個或多個土地廟,隨處可見。土地廟形式多種,有用大理石精心搭建的,也有用四塊粗毛板搭建的簡易廟或依山洞巖屋而建的土地廟。
高花燈
高花燈是流行于永定沅古坪一帶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時,十二人至十四人不等。配有鑼、鈸、嗩吶、鼓等樂器。每人手中拿一盞紙扎燈籠,內點蠟燭兩根,頂扎一木偶像,用五色紙剪成戲文故事如“八仙” 、“瓦崗寨”,“梁山英雄 ”之類。高花燈表演有一套程式,要求東起西落,進一個“半邊月”,出一“月團圓”,舞個“太極圖”。亦可進民房表演,叫“愿燈”,多為祝福、還愿或為某家喜事湊趣。打吆喝、打口哨則只能到戶外表演,叫“眾燈”,是讓大家看的。
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響的大型舞蹈,帶有濃烈的祭祀色彩。歌隨舞而生,舞隨歌得名。擺手舞又名“社巴”,整個活動以祭典舞蹈、唱歌等為表演形式,以講述人類起源,民族遷徙,英雄事跡為內容。祭禮儀式畢,由“梯瑪”或掌壇師帶領眾人,進擺手堂或擺手坪跳擺手舞,唱擺手歌。土人作戰前跳此舞以助長士氣。擺手舞分單擺、雙擺、大擺手、小擺手數種。跳擺手舞擊大鼓、鳴大鑼,氣勢宏渾壯闊,動人心魄。舞蹈時雙手呈同邊擺動,踢腳擺手,翩躚進退,成雙成對,意境生動。擺手舞不僅是民間一種娛樂和健身性質的體育活動,亦是舞臺上獨樹一幟的藝術奇葩,正是“擺手堂前艷會多,攜手聯袂緩行歌。鼓鑼聲雜喃喃語,裊裊余音嗬囈嗬。”
三棒鼓
三棒鼓,唐代稱三仗鼓,約于明代傳入本境,并逐漸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每年春節,藝人們結伴走村串寨拜年,表演對象不分貧富,戶戶必到。如遇貧寒之家,表演者將別家贈送的禮品相送,意在人人過節歡喜。充分體現出土家人熱情好客,心地善良的民族性格。對加強民族間團結有一定的作用。三棒鼓通常由三至五人組成,一人擊鼓唱詞,一人鑼鼓配樂,一人;ò。花棒三根,長一尺,舞者左右各執一根,將另一根拋在空中,左右開弓,擊打空中花棒使之不落地。
其它
土家族在改土歸流前,有“背婚”之俗,即新娘由其親屬背負到男方;改土歸流以后,新娘由其親屬背到大門,然后坐轎或步行。無論坐轎或步行,都要穿露水衣。土家族迎親時的攔門禮獨具特色。土家族青年男女結婚時,男女雙方各請一位能說會道的人當總管,男方總管(也稱路督管)率領迎親隊伍到女方迎親,女方要在大門外擺一張桌子,雙方總管對歌或對白。如果男方總管唱嬴了或講嬴了,就把桌子搬開,讓他進大門;如果男方總管唱輸了或講輸了,則要從桌子下面爬過去。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女方和男方拜堂時穿的都是布鞋,在女方進男方家門前就要把自己穿的鞋子換成布鞋。有些地方,新娘出了自己的家門千萬不能回頭看,如果回頭看了,就表示可能被夫家趕出來又回到自己的家里,意思也是婚后可能離婚。
土家族新郎、新娘拜堂以后,雙方要同奔洞房,搶坐新床,俗稱“奪床”。其坐床習慣通常是男左女右,以床的中線為界。有心計的新娘,常搶坐在床的中線上,以象征未來在家庭中地位。新郎亦不甘示弱,盡量把新娘擠到線外,彼此互不相讓,直到新郎把新娘的蓋頭揭開后,新娘嫣然而笑,奪床就此結束,然后夫妻共飲交杯酒。土家族青年男女婚后三日回娘家,俗稱“回門”,一般當日返回。
張家界市情介紹
張家界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位于東經109°40′至111°20′、北緯 28°52′至 29°48′之間,屬武陵山脈腹地,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原名大庸市, 1994年4月更名,總面積9516平方公里,轄2區2縣。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結果,全市常住人口為1476521人,男性人口為754099人,占51.07%;女性人口為722422人,占48.93%。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64996人,占24.7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11525人,占75.28%,其中土家族人口980852人,占66.43%,白族人口95235人,占6.45%。
張家界因旅游建市,是國內重點旅游城市。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擁有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由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楊家界四大景區組成,風景游覽區面積264.6平方公里,是中國首批入選的世界自然遺產、世界首批地質公園、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武陵之魂”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世界罕見的物種基因庫”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道教圣地“南武當”五雷山、“百里畫廊”茅巖河、萬福溫泉等景區也是景色秀美、風光獨特。賀龍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省委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光禪寺、玉皇洞石窟群、老院子等8處人文古跡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土家風情園、秀華山館等民族風情景點和魅力湘西等演藝節目,全面展現了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習俗和民族文化。全市已建成國家等級旅游區點12處,其中5A級1處,4A級5處,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服務設施日趨完善,旅游日接待能力可達3.62萬人。
張家界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全市有少數民族33個,以土家族、白族、苗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115.25萬,占總人口的77.19%。2006年末實有土家族人口101.56萬、白族11.21萬、苗族2.67萬,已建立土家族鄉8個、白族鄉7個。這里民俗古樸,民族文化濃郁,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5類70多項,其中桑植民歌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界陽戲、張家界高花燈、慈利板板龍燈首批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界硬氣功曾隨國家領導人赴歐洲七國演出。
張家界是革命老區。這里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發源地和中心區域,賀龍、任弼時、王震、關向應、肖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奮戰,領導了長達8年的武裝斗爭。紅二方面從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出發開始漫漫長征。全市先后有4.7萬人參加紅軍,犧牲1.8萬人。
張家界生態優良。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6.98%,核心景區為98%。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0.1%,景區為一級。全市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9.6%, 90%的地表水水質達到了11類標準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國家控制標準。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8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3個,有娃娃魚、中國鴿子花等國家一、二級珍稀保護動、植物81種,保護小區23個,面積702平方公里。
張家界資源豐富。有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長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212條3131公里,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56.9萬千瓦,可開發量達104萬千瓦。有煤、鐵礦石、鎳鉬等礦產60多種,已探明儲量和可開發利用的 28 種。物種豐富,木本植物有110科1409種,脊椎動物有190余種。名優特產有張家界椪柑、湘西黃牛、茅巖霉茶、菊花芯柚等。
張家界歷史久遠。2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居住,創造了燦爛的古文化,留下了許多古老的人文傳說和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先后出土國家一級文物41件、二級文物173件、三級文物1222件。公元263年,吳景帝孫休下令設置天門郡,最初郡治就設在永定城區古城堤。
張家界地靈人杰。先后涌現鎮守臺灣、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清末名將劉明燈、孫開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新中國元帥賀龍,無產階級革命家、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廖漢生、袁任遠、范子瑜,南北大俠杜心武、地質學家田奇雋、“兩彈一星 科學家陳能寬等一批時代英才。
建市以來,張家界人打開山門、敞開胸懷,加快發展旅游產業,加快建設旅游基礎設施,大力加強基礎性工作,基本實現了江澤民同志題詞要求“把張家界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的目標。2006年,全市各景區景點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67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9.38億元,其中境外游客127萬人次,在國內同類旅游城市中處于領先水平。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127.54 億元、財政收入9.26億元 ( 按可比價計算 ) ,分別是建市之初 (1989年) 的5.18和13.22倍,年均增長10.15%和16.4%。三次產業比重由47: 18:35調整為16.4:24.2:59.4 。農民人均純收入238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4元,“十五”以來年均增長5.52%和 9.57%。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5.5%和51.8%,呈逐年下降趨勢。全市城鎮化率“十五”以來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達到了34.1%。
建設世界旅游精品是張家界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更好更快發展,建設開放、文明、平安、生態的國際旅游目的地,構建海內外朋友旅游、休閑、投資、創業的樂園,是全體張家界人的神圣使命。
張家界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張家界一定會走向世界。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16.html
張家界在哪里?張家界屬于哪個。繌埣医缭谀膫省?
相關張家界,張家界在哪里,張家界屬于哪個省?張家界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