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五爺廟,五臺山五爺廟在哪里,五臺山五爺廟在哪個省
五臺山五爺廟在哪里?五臺山五爺廟屬于哪個省哪個市?五臺山五爺廟在哪個省?
五臺山五爺廟旅游,五臺山五爺廟在哪里,怎么走?
五爺廟,又稱五龍王殿、萬佛閣,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臺懷鎮中心,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曾為塔院寺屬廟;清代重建,改為黃廟。 五爺廟的空間格局是由文殊殿、五爺殿、萬佛閣、僧舍、戲臺組成。五爺廟整體坐北向南,主要建筑有五龍王殿與文殊殿,總占地面積2040平方米,共有殿堂6間、崇樓3間、僧舍20間、戲臺1座、佛塔2座、明碑3通;是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
五臺山五爺廟簡介
五爺廟創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現時殿宇多為清代所建。坐東向西的文殊殿系明萬歷四十四年創建,面寬三間,分上下兩層,三檐歇山頂,檐建繁復,上下左右勾連,堅固牢實,裝飾性很強,在五臺山殿建中別具一格。
五臺山五爺廟
坐東朝西
五爺廟坐東朝西這座兩層三檐歇山頂建筑名為文殊殿,四角翹出,明柱圍廊,玲瓏剔透,很像一件內部鏤空的工藝品,在五臺山眾多佛殿中別具一格。殿內下層供三位菩薩,不用我講,大家一看就會明白,騎綠毛獅子的是文殊菩薩,騎大白象的是普賢菩薩,騎神獸的是觀音菩薩。不論是三大菩薩,還是座下之騎,塑造得均極為精細生動。再看大殿內左、右、后面三壁的滿面木制小格中,盡是約10厘米大小的泥塑貼金佛像,連橫梁上都是小佛,樓上二層殿內三壁同樣布滿金佛,上下兩層合計共有佛像萬尊,所以此殿、此廟便名叫萬佛閣。二層殿內正中所供是地藏王菩薩,左右兩邊分別是道明和尚和其父親。
一般情況長者應在上首,而這里位居左側上首的卻是兒子道明。這又是為什么呢?傳說地藏王菩薩欲在九華山開創道場,而當地一位員外起初不愿讓出寶地,但員外的兒子卻敢違抗父命把地界奉獻出來,并出家跟了地藏王菩薩,取法號道明,成為虔誠的佛門弟子,因為這段故事,所以其父親就只能站在地藏王菩薩的下首了。立于地藏王菩薩左右外側的5對塑像,統稱為“十殿閻王。”
坐北向南
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龍王殿,人們通稱五爺廟。五爺廟創建于清代,民國年間重修時,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龍王的,而五臺山為什么要修龍王殿呢?這要從文殊菩薩向東海龍王巧借歇龍石的神話說起。很古以前,五臺山地區并不是清涼勝境,而是酷熱難熬,當地百姓深受其苦,專門為人排憂解難的大智文殊菩薩便從東海龍王那里巧妙地借來一塊清涼石,從此五臺山變得涼爽宜人風調雨順,成為避暑勝地。而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云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當他們發現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臺山后,便尾隨而來大鬧五臺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臺,要討回清涼石。但文殊菩薩畢竟法力無邊,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龍王,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臺頂。這五龍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臺,專管五臺山的耕云播雨。
人們感激他為五臺山地區造福,為五龍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龍王居于殿內正中,左側為大龍王、二龍王、龍母,右側為雨司、三龍王、四龍王。據說,五龍王以前是黑臉,但為什么我們所見卻是金臉呢?這是因為佛教傳言,說五爺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發脾氣動恐。臉由黑色變為金色,就使五爺的脾氣變溫和了。
五臺山五爺廟殿內
五爺廟殿內下層供文殊、觀音、普賢三菩薩,文殊騎獅,觀音騎“朝天吼”,普賢騎象,塑像高大。塑工傳神,著彩鮮艷。殿內下層左、右、后三壁,立有木制方格,格 內或兩排或三排放滿三寸高的泥塑貼金小佛像。二層樓上正中懸有明萬歷年間鑄的銅鐘一口,較顯通寺銅鐘略小。殿臺正中供地藏王菩薩,左側立地藏王菩薩的弟子道明和尚,右側立道明和尚的父親,塑為員外的裝束打扮。神話傳說地藏王菩薩開創九華山道場,當地的一名員外不賣予地片,后來員外的兒子把地片奉獻出來,并出家當了和尚,取法名為道明。放在塑像排列中,道明和尚立于上首,他的父親立于下首。地藏王菩薩的左右外側,各排列五尊塑像,稱為“十殿閻王”。樓上左、右、后三壁同樣立有木制方格,內放小佛像,就連樓頂橫梁上,也排放著小佛像,上下兩層有泥塑小佛像萬余尊,故文殊殿又名萬佛閣。該寺即以這座佛像眾多的萬佛閣命名。
五臺山五爺廟景致
五爺廟位于山西五臺山風景區萬佛閣,面積雖然不大,占地僅2000平方米,殿樓堂舍也只有20多間,但因為內有五爺廟而名播遠近,香客盈門。 萬佛閣創建于明代,現在建筑多為清代重修后的遺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龍王殿,三是古戲臺。 坐東朝西這座兩層三檐歇山頂建筑名為文殊殿,四角翹出,明柱圍廊,玲瓏剔透,很像一件內部鏤空的工藝品,在五臺山眾多佛殿中別具一格。殿內下層供三位菩薩,不用講,一看就會明白,騎綠毛獅子的是文殊菩薩,騎大白象的是普賢菩薩,騎神獸的是觀音菩薩。不論是三大菩薩,還是座下之騎,塑造得均極為精細生動。
再看大殿內左、右、后面三壁的滿面木制小格中,盡是約10厘米大小的泥塑貼金佛像,連橫梁上都是小佛,樓上二層殿內三壁同樣布滿金佛,上下兩層合計共有佛像萬尊,所以此殿、此廟便名叫萬佛閣。二層殿內正中所供是地藏王菩薩,左右兩邊分別是道明和尚和其父親。一般情況長者應在上首,而這里位居左側上首的卻是兒子道明。這又是為什么呢?傳說地藏王菩薩欲在九華山開創道場,而當地一位員外起初不愿讓出寶地,但員外的兒子卻敢違抗父命把地界奉獻出來,并出家跟了地藏王菩薩,取法號道明,成為虔誠的佛門弟子,因為這段故事,所以其父親就只能站在地藏王菩薩的下首了。立于地藏王菩薩左右外側的5對塑像,統稱為“十殿閻王。”
坐北向南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龍王殿,人們通稱五爺廟。五爺廟創建于清代,民國年間重修時,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龍王的,而五臺山為什么要修龍王殿呢?這要從文殊菩薩向東海龍王巧借歇龍石的神話說起。很古以前,五臺山地區并不是清涼勝境,而是酷熱難熬,當地百姓深受其苦,專門為人排憂解難的大智文殊菩薩便從東海龍王那里巧妙地借來一塊清涼石,從此五臺山變得涼爽宜人風調雨順,成為避暑勝地。而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云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當他們發現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臺山后,便尾隨而來大鬧五臺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臺,要討回清涼石。
但文殊菩薩畢竟法力無邊,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龍王,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臺頂。這五龍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臺,專管五臺山的耕云播雨。人們感激他為五臺山地區造福,為五龍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龍王居于殿內正中,左側為大龍王、二龍王、龍母,右側為雨司、三龍王、四龍王。據說,五龍王以前是黑臉,但為什么所見卻是金臉呢?這是因為佛教傳言,說五爺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發脾氣動恐。臉由黑色變為金色,就使五爺的脾氣變溫和了。
據民間傳說,龍王弟兄五人,這是其中的老五,故稱五爺。按一般慣例,龍王不居佛寺,當地龍傳說五臺山龍王神靈顯赫,不安其位,寺廟不安寧,故在閣西建殿祀之。據說,佛、菩薩本來是不看戲的,可是五爺喜歡看戲,故在龍王殿對面修建一座戲臺,這是五臺山唯一一座戲臺,專門給五爺唱戲。
五臺山五爺廟歷史
傳說,這座龍王殿建于清代,到了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五爺既 嫌殿小又嫌殿舊,于是在同一天的夜里,給塔院寺方丈和尚和當地甲長托了一個內容完全一至和的夢,夢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鍍金身。否則,五爺震怒,降災四方”。現今這座龍王殿,是五爺托夢后重建的,由原來的卷棚頂(中國傳統建筑雙坡屋頂形式之一種,即前后坡相接處不用脊而砌弧形曲面),改建為重檐歇山頂;由于地盤較小無法擴建五檐,但為了滿足五爺要求,只好在殿前加建一個套殿,算是擴大殿宇;為了討好五爺,并在柱礎、雀頂、欄額、斗拱、拱眼等地方,均用龍、鳳、獅、麒麟、花卉、人物等圖案剔透鏤刻而成,富麗堂煌,大放異彩。
由于五龍王特別愛看戲,所以每年六月大會,都要大開殿門,讓五爺居高觀賞,以取悅于五爺,使他及時賜雨,保證歲歲給百姓喜降豐年。 在東漢年間就開始建廟的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如林的寺廟中,五爺廟只不過是一座規模很小的廟宇。五爺廟本名萬佛閣,背靠“華北屋脊”北臺頂, 依次而下是仿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筑風格富麗堂皇的皇家寺廟院,五臺山的黃廟(藏傳佛教)之首菩薩頂和始建于東漢永平11年的五臺山規模最大的古剎顯通寺和坐落著中國現存元代覆缽式最高建筑,五臺山的標志之一—大白塔的塔院寺。五爺廟始建于明代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當時,僅有東殿(文殊殿)是塔院寺的屬廟。清代時,又增建了北殿(龍王殿),并由青廟(漢傳佛教)改為黃廟(藏傳佛教),成為獨立寺。
寺宇坐北面南,平面正方形,占地面積2040平方米。寺內東、南、北三面有建筑,共有殿堂6間、崇樓3間、僧舍20間、戲臺1座、佛塔2座、明代石碑3通。 為什么五爺頭戴皇冠,身穿蟒袍,還有鑾駕一副呢?相傳,五爺是五龍王,是東海龍王的第五子,人性情暴,面貌黑,人稱黑臉五爺。清朝時,有一年,康熙皇帝到五臺山尋父(據傳康熙皇帝父親順治看破紅塵,棄掉皇位到五臺山出了家)。有一天傍晚,他在回行宮時,行至臺麓寺附近,突然狂風大作,天昏地暗,因而迷失了方向。接著又是山呼林嘯,地動山搖,令人膽戰心驚。康熙和他的隨從們個個驚恐萬狀。就在這班人馬慌作一團、無計可施之際,忽聽前面有人大聲喊到:“我主莫慌,卑職前來接駕”。康熙在天昏地暗中盡管龍目圓睜還是看不清接駕者為何許人也,就沖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盲目地問:“汝是何方使者,前來接朕”。“我是萬佛閣龍王殿老五”。“汝能為朕除險,使朕安抵行宮,朕定封你為公侯”,“遵命,隨我來”。
霎時,只見半空中一道亮光閃過,眾人極目一望,前面有一條平坦直路伸向遠方,隨即有一火球從空中落下,在路前方滾動。康熙心知此乃五龍王引路,便命隨從緊跟火球。不一會兒,康熙和他的隨從們果然順利回到行宮。康熙接過隨從遞來的手帕拭了一下額頭冷汗,抬頭一看,火球早已不見。第二天,康熙即賜五爺皇冠、蟒袍一套,“龍參”牌匾一塊,并封為金臉文殊。回京后又賜五爺鑾駕一副。
南面為戲臺,單檐歇山卷棚頂,是五臺山地區一個像樣的古戲臺。據介紹,多年來,每年六月份,五爺廟大開殿門,請名角,唱好戲,讓五爺觀賞,以求五爺普濟天下,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五臺山五爺廟特色
避暑勝地
五臺山不僅是一個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也是避暑勝地和天然牧場, 尤其是每年六月盛夏,別處酷熱難當,這里卻清涼宜人,由此四面八方的香客、游人和農牧民,云集五臺山朝拜、避暑、攬勝。這些人白天游山玩水、參觀寺院很愜意。可是到了晚上,無事可做,一些人便聚眾賭博,酗酒鬧事,打架斗毆……把一個清凈純潔的佛教圣地,弄得亂七八糟。五爺為了消除眾生煩悶,清凈佛教圣地,有一年便親自到外埠組織戲班來唱戲。
有一天傍晚,五爺廟的知客僧稟報住持:“師父,繁峙縣的一個戲班班主求見,說要按以前的契約來唱戲”。住持說:“出家之人,不貪歡樂,哪有唱戲之事”。知客僧走了不一會兒,又回來向住持稟報說:“班主手持師父與他簽寫的契約,要見師父面談”。住持心中納悶,便見戲班班主。哪知班主與住持見面后,十分驚訝,因他見過的住持,不是這位師父。住持說:“我沒見過你,怎能有唱戲之事,你找錯門了”。班主說:“我沒找錯門,只是住持不是您牎不信,還有契約為證”。說著,拿出契約交給住持,住持閱后大驚,只見契約上還有寺院的印章。住持讓知客僧查問是誰寫的契約,眾僧卻不知。無奈住持只好讓班主在廟里認寫契約的僧人。當路過五龍王殿時,班主對住持說:“寫契約的就是他”。這時有人才發現五爺袖袍內也有一份和班主一模一樣的契約。住持心領神會,隨機在五龍王殿對面建造戲臺,按契約唱戲。
唱戲
1985年以前,這里唱戲一般是在年年盛夏由當地人聯合出資請人來唱一個月左 右的戲。1985年以后,隨著五臺山的全方位對外開放,尤其是自1990年起,每年盛夏季節由省、市、縣、區各級政府舉辦一年一屆的中國五臺山國際旅游月以來,五臺山的旅游業發展迅速,中外游客猛增。其中的善男信女和一些虔誠的佛教徒,由于久聞傳說的五臺山的五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專司智慧和民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于是,他們便在五爺面前或祈禱孩子學習進步、早日成才或祝愿風調雨順或希望全家老少身體健康、事事如意等等,他們中間大部分都了解到五爺喜歡看戲,所以往往祈禱的同時,向五爺許愿,如果自己的愿望實現后,就出錢請戲班子來為五爺唱戲,任何人都可免費自由出入觀賞。而民間傳說如果自己的愿望實現后,不及時向五爺還愿的話,五爺是不會寬恕的。隨著五臺山游客的與日俱增,南來北往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海內***的、僧眾俗家的許愿還愿者絡繹不絕,有的許愿折子戲、有的許愿整臺戲。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014.html
五臺山五爺廟在哪里?五臺山五爺廟屬于哪個省?五臺山五爺廟在哪個省?
相關五臺山五爺廟,五臺山五爺廟在哪里,五臺山五爺廟屬于哪個省?五臺山五爺廟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