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宜昌在哪里,宜昌在哪個省
宜昌在哪里?宜昌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宜昌在哪個省?
宜昌旅游,宜昌在哪里,怎么走?
宜昌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宜荊荊都市圈核心重要成員 “世界水電之都” 湖北省轄地級市,古稱夷陵。長江三峽起始地,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 ,在湖北省乃至全國創(chuàng)造了多個第一。介于東經(jīng)110°15'~112°04'、北緯29°56'~31°34'之間,地處中國中部、湖北西南部、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處 ;截至2022年,全市轄5個市轄區(qū)、代管3個縣級市、3個縣、2個自治縣,總面積2.1萬平方千米。
宜昌簡介
宜昌,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第二大城市。位于湖北西部,長江三峽的西陵峽東口,是長江上、中游分界地,也是三峽大壩和葛洲壩水利樞紐所在地。宜昌是世界水電之都,中國動力心臟,巴楚文化發(fā)源地,湖北省唯一一座全國文明城市,有漢、回等20個民族。宜昌古稱夷陵,清順治五年(1648)改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1912改東湖縣為宜昌縣,1949年劃宜昌縣城及近郊置省轄市。1979年復為省轄市。近年來,宜昌市GDP增加速度居全省第一,綜合實力位居湖北省第二,僅次于省會武漢。
宜昌
宜昌市位于長江北岸、三峽東口,它“上控巴蜀,下扼荊襄”,自古以來號稱“川鄂咽喉,西南門戶”,交通、軍事地位十分顯要。宜昌古名夷陵(彝陵),歷史悠久。雍正十三年(1735)升彝陵州為宜昌府,寓意“宜于昌盛”。 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向有世界水電之都美譽,宜昌也榮獲了全國文明城市(湖北唯一)、國家環(huán)保模范城市(湖北唯一)、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等多項稱號。宜昌還是屈原、王昭君的故鄉(xiāng)。
宜昌下轄五區(qū)三市五縣,區(qū)域面積2.16 萬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末宜昌城區(qū)人口,共159.80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24.80萬人,流動人口約35萬人;居住人口以漢族、土家族等民族為主。宜昌市總?cè)丝?059686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
2012年,宜昌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GDP)2508.89億元,同比增長12.6%,總量次于武漢,居全省第二位,人均GDP也一直穩(wěn)居湖北第二位。
宜昌地理氣候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jié)合部、鄂西秦巴山脈和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貌復雜多樣。境內(nèi)有山地、平原、丘陵,大致構(gòu)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為鄂、渝、湘三省市交匯地。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自古以來,宜昌就是鄂西南、湘西北和川(渝)東一帶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要道。
宜昌東西最大橫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80.6公里。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nóng)架林區(qū)和襄陽市。 宜昌四季分明,春秋較長。年平均降水量為992.1~1404.1毫米之間。雨水豐沛,多在夏季,較長的降水過程都發(fā)生在6~7月份。雨熱同季,全年積溫較高,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為13.1℃~18℃,但隨著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氣溫24.1℃~28.8℃,元月平均氣溫1.7℃~6.5℃。極端最高氣溫41.4℃,最低氣溫-15.6℃。
宜昌地質(zhì)地形
宜昌境內(nèi)地質(zhì)構(gòu)造較為復雜。距今25億年前的元古界到百萬年前的新生界之間的各個地質(zhì)時代的地層均有分布,且發(fā)育完整,出露齊全。世界著名的“李四光地質(zhì)力學構(gòu)造形跡”和最古老而原始的帶殼動物化石,即發(fā)現(xiàn)于西陵峽境內(nèi),引起世界地質(zhì)學界的濃厚興趣,被稱為“天然地質(zhì)博物館”。1924年春,中國著名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曾調(diào)查了秭歸至宜昌的西陵峽區(qū)地質(zhì),寫下了《長江峽東地質(zhì)及峽之歷史》,將秭歸新灘龍馬溪一帶地層命名為“志留系龍馬巖”。其中震旦系、奧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更是中外地質(zhì)學界研究的標準剖面之一。 中部丘陵地區(qū)多喀斯特地質(zhì),山中多溶洞,沉積厚實的鐘乳石、石筍遍布其中、形態(tài)各異,洞中往往有地下水系。
宜昌市境內(nèi)地形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平原都有。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是大巴山,中部巫山,西南部是武陵山,宜昌城以東的宜都、枝江、當陽、遠安屬丘陵山地和平原;宜昌城以西的興山、秭歸、長陽、五峰等縣屬于山地,是中國二級階地東端,崇山峻嶺、峽谷交錯。在市域總面積中,山地占69%,丘陵占21%,平原占10%,構(gòu)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 宜昌境內(nèi)水系屬外流水系,以長江為主脈,河流多、密度大、水量豐富,年平均總水量4741.4億立方米。市境內(nèi)長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99條,其中集水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4條,總長3793公里,總集水面積占全市的83.9%。主要河流有:長江、清江、沮漳河、黃柏河、香溪河、下牢溪。
宜昌歷史沿革
古代
宜昌歷史悠久,據(jù)史書記載,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距今一二十萬年前,在宜昌境內(nèi)的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 動。境內(nèi)數(shù)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據(jù)《宜昌府志》記載:夏、商、周三代,夷陵為古荊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縣。“夏商時為古荊州之域,春秋戰(zhàn)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郡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qū)倌峡ぁ?ldquo;漢承秦制”,西漢時夷陵屬荊州南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夷陵為臨江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改臨江郡為宜都郡,領(lǐng)宜都(今宜昌)、秭歸、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縣。
三國時,吳黃武元年(222年),改夷陵為西陵郡,也稱宜都郡。晉太康年間(280-289年),改置為夷陵縣。東晉分夷陵西境(在長江南岸的黃牛巖至黑巖之間)另置一縣時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縣宜于國運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見于史。
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梁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北周改為硤州。
隋大業(yè)三年(607年)改硤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四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為硤州,領(lǐng)上述四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硤州,轄原四縣,仍屬山南東道。
五代時,硤州與荊州、歸州為南平國。北宋復稱硤州,屬荊湖北路,仍轄原夷陵四縣。元豐年間(1078~1085年)改“硤”為“峽”。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lǐng)原四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領(lǐng)宜都、長陽、遠安三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清順治四年(1647),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順治五年,改“夷陵”為“彝陵”。
近代
中華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八縣先后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qū),專員公署設于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后隸屬于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區(qū),在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蘇區(qū)湘鄂邊根據(jù)地、歸(秭歸)興(山)巴(東)根據(jù)地、荊(門)當(陽)遠(安)根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領(lǐng)導的人民革命武裝斗爭,在許多地方建立過革命政權(quán)。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8年8月,中共江漢區(qū)委決定正式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1949年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同月在當陽組建宜昌市黨政領(lǐng)導班子。6月11日,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區(qū)解放。中共宜昌專署機關(guān)和宜昌市黨政機關(guān)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現(xiàn)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湖北省分設八個行政區(qū)。宜昌行政區(qū)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九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qū)和近郊農(nóng)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區(qū)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qū)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lǐng)導。此時,宜昌專署轄9縣1市。1955年7月撤枝江縣,將其轄區(qū)并入宜都縣。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yè)區(qū)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yè)區(qū)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1962年6月,復置枝江縣,仍為宜昌專署所轄。至此,宜昌專員公署轄9縣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qū)革命委員會。1971年1月,神農(nóng)架林區(qū)劃歸宜昌地區(qū)領(lǐng)導,1972年3月復為省屬。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qū)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qū)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1984年7月1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長陽縣和五峰縣,分別成立長陽和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
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準宜昌市設置西陵、伍家崗、點軍3個縣級行政區(qū)。1987年11月30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宜都縣,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為宜都市)。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準當陽縣撤縣設市。1992年3月,為適應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經(jīng)中央批準,宜昌地市合并,實行市領(lǐng)導縣的體制。此時,宜昌市轄7縣(宜昌縣、枝江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7個縣)、2市(枝城市、當陽市)和3區(qū)(西陵區(qū)、伍家崗區(qū)、點軍區(qū))。1995年3月21日,國務院批準成立宜昌市猇亭區(qū)。1996年7月30日,國務院批準枝江縣撤縣設市。2001年3月2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宜昌縣,設立夷陵區(qū)。至此,宜昌市轄5區(qū)5縣3市。雖說其城名已幾經(jīng)變換:夷陵、彝陵、西陵、宜都、峽州、東湖、宜昌等,但城址卻始終寧靜而端莊地屹立在西陵峽口,任時光飛逝,斗轉(zhuǎn)星移。
宜昌行政區(qū)劃
宜昌全市共轄五縣,五區(qū),代管三市,
五縣:秭歸縣、興山縣、遠安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三市:宜都市、枝江市、當陽市。
五區(qū):西陵區(qū)、伍家崗區(qū)、夷陵區(qū)、猇亭區(qū)、點軍區(qū)。
宜昌旅游資源
宜昌市是全國11個重點旅游城市之一;是全國首批公布的40佳旅游城市(之首);2000年進入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正在向中國著名的旅游名城邁進。 宜昌境內(nèi)擁有國家級AAAAA級景區(qū)三處:宜昌三峽大壩風景區(qū),
宜昌三峽人家風景區(qū)、清江畫廊度假風景區(qū),國家級AAAA級景區(qū)9,分別為:宜昌市柴埠溪峽谷風景區(qū)、宜昌西陵峽口風景名勝區(qū)、宜昌車溪民俗風景區(qū)、長江三峽工程壇子嶺旅游區(qū)、三峽石牌要塞旅游區(qū)、宜昌市三游洞風景區(qū)、三峽大瀑布風景區(qū)(曉峰國家級森林公園)、宜昌九畹溪風景區(qū)、三峽竹海生態(tài)風景區(qū),其總量居湖北省首位。國家3A級景區(qū)14處,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名城。
主要景點
國家級AAAAA級景區(qū)
三峽大壩旅游區(qū)、三峽人家風景區(qū)、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qū)、宜昌市長陽清江畫廊景區(qū)、三峽大瀑布
國家級AAAA級景區(qū)
百里荒高山草原旅游區(qū)、清江天龍灣旅游度假區(qū)、西陵峽口風景區(qū)、九畹溪風景區(qū)、后河天門峽景區(qū)、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qū)、三游洞景區(qū)、石牌要塞旅游區(qū)、昭君村古漢文化旅游區(qū)、清江方山風景區(qū)、高嵐朝天吼漂流景區(qū)、三峽竹海生態(tài)風景區(qū)、車溪土家民俗風景區(qū)、三峽九鳳谷景區(qū)、鳴鳳山景區(qū)、三峽濕地·楊守敬書院、武陵峽口生態(tài)旅游區(qū)、玉泉山風景名勝區(qū)、金獅洞景區(qū)
國家AAA級景區(qū)
藍之美童夢小鎮(zhèn)、長生洞景區(qū)、向王寨生態(tài)觀光園、三峽奇潭景區(qū)、大宋山森林公園、鳴翠谷風景區(qū)、情人泉風景區(qū)、嫘祖紀念館、金獅洞風景區(qū)、鏈子崖風景區(qū)、古潮音洞度假山寨、奧陶紀石林、中武當·天柱山、當陽關(guān)陵、回龍灣風景區(qū)、西塞國旅游度假區(qū)、麻池古寨旅游區(qū)、青龍峽漂流景區(qū)、關(guān)雎河畔旅游區(qū)、步步升布鞋文化村、西河大峽谷景區(qū)、月亮花谷景區(qū)、三峽富裕山景區(qū)
國家AA級景區(qū)
潘家灣土家民俗文化博物館、枝江市博物館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nèi)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wǎng)!請繼續(xù)關(guān)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wǎng))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687.html
宜昌在哪里?宜昌屬于哪個省?宜昌在哪個省?
相關(guān)宜昌,宜昌在哪里,宜昌屬于哪個省?宜昌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