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一師范,湖南省第一師范在哪里,湖南省第一師范在哪個省
湖南省第一師范在哪里?湖南省第一師范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湖南省第一師范在哪個省?
湖南省第一師范旅游,湖南省第一師范在哪里,怎么走?
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簡介
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湖南省立第一師范、湖南省立一師范),其前身為南宋時期張栻創辦的長沙城南書院,1903年始立為湖南師范館。1912年和1914年相繼改為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學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解放后更名為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2008年升格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并更為現名。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
學院有“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美譽。這里群星燦爛,名人輩出:中國共產黨的“一大”代表毛澤東、何叔衡、李達,上世紀四十年代我黨“五大書記”之一任弼時,中華民國開國元勛黃興,“難酬蹈海亦英雄”的民主革命家陳天華,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以及一大批杰出人物如蔡和森、李維漢、徐特立、楊昌濟、謝覺哉、周谷城、田漢、黎錦熙、張國基、譚延闿、王先謙、何紹基等曾在此學習或工作。一師師生(含城南書院)載入《辭海》者達48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此求學、工作八個春秋,并在此從事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動,實現了由青年學生到職業革命家的轉變、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到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學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為中國人民的教育事業和解放事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十分關心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毛澤東稱贊“一師是個好學校”,親筆題寫了“第一師范”校名,并題詞“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徐特立6次來校視察,并題詞“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江澤民為矗立在校園內的“青年毛澤東”銅像題名。黨和國家領導人鄧穎超、宋任窮、宋平、李嵐清、李長春、李鐵映、劉延東、彭佩云、陳至立、周鐵農、路甬祥、徐匡迪等來校視察。并有多位外國元首來校訪問。
學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級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國家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省小學教師培養培訓和教研教改基地、湖南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
黨委書記:詹小平(理學博士、教授)
院 長:彭小奇(工學博士、教授)
城南書院校區:長沙市天心區書院路356號,郵編:410002
東方紅校區:長沙市岳麓區楓林三路1015號,郵編:410205
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歷史沿革
1161年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張浚、張栻父子建城南書院。
1165年 (乾道元年),張栻開始在城南書院授徒傳業。
1180年,張栻逝世后一百來年,隨著南宋的崩潰,曾經盛極一時的城南書院,在元代成了僧寺。 明朝,又經歷了幾度興廢。
1507年 (正德二年),參議吳世忠,學道陳鳳梧協謀進行了修復。后并入吉王府。
1563年 (嘉靖四十二年),推官翟臺“作堂三楹”,再次進行了修復。
1578年 (萬歷六年)復廢。
1820年 (嘉慶二十五年),在妙高峰故地按照城南書院原貌大規模復建,道光二年(1822年)冬落成。同時,為紀念張栻,在妙高峰上增建了“南軒夫子祠”(今一師圖書館所在地),祠前建“文星閣”。
1903年城南書院更名為湖南師范館。
1903年湖南師范館更名為湖南全省師范學堂。
1904年湖南全省師范學堂(部分)改建為湖南中路師范學堂。
1907年湖南中路師范學堂更名為湖南省立初級師范。
1912年湖南省立初級師范更名為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學校。
1914年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學校、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合并組建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
1926年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改建為湖南省立高級中學(教育科)。
1928年湖南省立高級中學(教育科)更名為湖南省立高級中學(師范科)。
1929年湖南省立高級中學(師范科)改建為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
1939年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學合并、湖南省立二女中等七校合并組建湖南省立第一臨時中學。
1941年湖南省立第一臨時中學(師范部)改建為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
1949年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更名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
2000年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升格為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專科)。
2008年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專科)升格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本科)。
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校訓——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
何謂校訓?中華書局出版的《辭海》是這樣界定的:“學校為訓育上之便利,選若干德目制成匾額,懸之校中公見之地,是校訓,其目的在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盡管“德目”指的是德育方面的目標與內容,“訓育”主要是對教育對象進行道德教育,但德育所反映的價值取向與追求通常是一所學校對其文化傳統、文化內涵、文化精神的抽象和認同,因此,校訓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精神和辦學風格的高度概括,是其文化精神的核心和靈魂。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良的教育傳統。其校訓“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是校友毛澤東同志親自題寫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正確處理“尊德性”與“道問學”的辨證關系,引導學生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高遠志向;
(二)積極傳承“知行互發”的哲學理念,培養學生“謙遜明禮、實事求是”的作風;
(三)大力發揚“人民本位”的人文精神,倡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互動和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關系。
湖南一師的校訓不僅是毛澤東同志對一師全體師生、對全國黨員、干部的諄諄教誨;也體現了他本人謙遜、勤勉和樸素的作風,還是湖南一師多年辦學思想的高度濃縮,是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現代精神的巧妙對接。發揚一師的校訓精神,使之與現代教育對接,不但對湖南一師的發展有益,對我國各級學校教育,尤其是師范教育更具有借鑒作用。
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校風——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
校風,亦即一個學校的學習風氣。良好的校風對“培養學生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其主要作用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1950年12月徐特立為湖南第一師范題詞:“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這就是一師的校風。
早在1941年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批判了主觀主義的態度,科學地闡述了“實事求是”的馬列主義的態度。“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徐特立在延安時期不僅實踐“實事求是”的精神,而且此后也從理論上宣傳和闡發了這一精神。1950年11月,毛澤東應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校長周世釗之請,為第一師范題寫了“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的校訓之后,曾對徐特立說:“徐老,你是第一師范的老師,也為第一師范寫幾句吧!”于是,徐特立給第一師范題寫了“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并給周世釗寫信提出將此作為一師的校風。他在信中寫道:“ ‘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是我們領袖毛澤東同志的作風,由他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自一九三五年以來,就成為我們全黨的黨風。這種作風是對學習,對工作、對領導者和被領導者、對一切人、一切事業都是需要的。它不是高深難了解的理論,也不是艱巨難做到的工作,是一句極平實極老實的口號,但它的本質是馬克思的辯證唯物論。沒有它,一切革命、一切建設、一切工作和學習,都會有偏差,都會有走上歪風的危險……”因此,他“希望第一師范以毛主席的作風——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作為校風”。
“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也是徐特立一貫倡導的作風,是他從事革命教育的一個總的指導思想,貫穿于他全部教育思想和教學活動之中。徐特立明確指出,師范學校的校風,應以“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為建設的核心和主體。所謂“實事求是”,即必須“反映地方教育現實問題和解決教育中的現實問題。必須與實際相聯系,而不是不可實行的高談空論。”所謂“不自以為是”,就是不能“一切從主觀出發,不易接受批評,不缺乏反省。”
多年來,第一師范一直在發揚“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良好校風,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
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教學科研
2008年升本以來,我院師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人的發展與完善的需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強化本科教學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提高教學科研水平,著力打造小學教師教育特色品牌,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
升本短短四年,我院教師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90部,公開發表論文215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64篇,發表于CSSCI核心庫來源期刊196篇;承擔教改項目和科學研究項目790項,其中國家及國務院相關部門項目1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15項。我院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活動中,獲省級以上獎勵400多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00多項。在專業建設方面,學院24個本科專業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2門;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2個。學院先后獲得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并被列為國家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單位。
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校園文化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員工共同傳承和創造的精神價值,也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根基。我校素有“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的美譽,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學校的優良傳統,建設富有時代特征的和諧校園文化,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是實現學校持續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也是全體師生員工共同的歷史使命。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學術文化建設和形象文化建設。
(一)精神文化。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包括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校訓、校歌、教風、學風等內容。辦學理念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統攬全局的根本指導思想,學校精神是對辦學理念的進一步升華,它們與校訓等都是師生員工經過長期努力積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理想、信念與追求,是校園文化的精髓與靈魂。要組織師生深入討論、挖掘、提煉,形成表述規范的精神文化內容。加強精神文化建設要做到“校園景點中有、宣傳媒介中有、師生意識中有、實際行動中有”。要突出辦學理念,積極培育和大力弘揚學校精神,使廣大師生員工銘記校訓,使辦學理念、學校精神和校訓發揚光大。要充分挖掘學校辦學歷史上的精神品質,充分吸收現代大學的辦學理念與思想精華,充分發揮師生繼承和弘揚學校精神的主體作用,大力宣傳和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豐富學校精神的內涵,建設全體師生共有精神家園。
(二)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辦學、治校的基本保證,具有導向、約束和規范作用。制度文化建設要體現學校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先,注重科學化、規范化和人性化,加強制度創新,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現代大學制度,不斷提高民主辦學、依法治校的能力。要著眼于建設民主、科學、高效、安全、和諧的制度文化,健全完善各類制度,形成學校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
(三)學術文化。學術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是學校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要進一步強化學術道德建設,營造崇尚創新、探求真知的學術環境和寬松和諧的學術研究氛圍,加強學術交流,豐富學術活動,強化科技創新和團隊合作,促進學科交叉、相互滲透,進一步發展我校的學術特色,促使高素質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四)形象文化。學校形象包括對外整體形象展示和校園環境面貌兩個方面。形象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是學校物質文化的重要載體,體現學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調,直接關系學校育人環境、聲譽和社會影響。形象文化建設既要體現凝重與活力,又要體現學校的特色與風格,更要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精神,反映學校的價值取向。要按照“綠色、高雅、優美、和諧”的原則建設優良的環境文化,為師生創造有利于學習、工作、生活和娛樂的優美環境。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325.html
湖南省第一師范在哪里?湖南省第一師范屬于哪個省?湖南省第一師范在哪個省?
相關湖南省第一師范,湖南省第一師范在哪里,湖南省第一師范屬于哪個省?湖南省第一師范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