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梁山縣,山東梁山縣在哪里,山東梁山縣在哪個省
山東梁山縣在哪里?山東梁山縣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山東梁山縣在哪個省?
山東梁山縣旅游,山東梁山縣在哪里,怎么走?
梁山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隸屬濟寧市,地處北緯35°36′36″-35°58′59″,東經115°51′37″-116°21′26″。境域南北長41千米,東西寬45千米,總面積966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9個鎮、3個鄉,包含709個行政村,總人口75萬人。全縣耕地66556公頃,水域11187公頃,林地2427公頃,丘陵510公頃。 水滸梁山是忠義之鄉、武術之鄉、運河文化之鄉;是山東曲阜東文西武文化發展格局中武文化的代表,是“東方武城”;是京杭運河的新開端;是中國的掛車基地、印刷基地、新型建材設備基地;是魯西黃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的原產地;是水滸文化的聚集地、繼承地、和發揚地;有“中國水滸,大義梁山”之譽。
山東梁山縣
山東梁山縣簡介
文化 《山東通志・疆域志》:“梁山,……本名良山,以梁孝王游獵于此得名。”唐代曾為佛教勝地,雪山峰下,寺院林立,教徒云集,香火興盛,以蓮臺寺和法興寺聲望尤高。唐朝女皇武則天兩次駕臨,許多文人墨客也前來觀光攬勝。著名詩人高適在《別李少府》詩中寫道:“黃鳥翩翩楊柳垂,春風送客使人悲。怨別自警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云開汶水孤帆遠,路繞梁山匹馬遲。此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凄凄”。明代小說家施耐庵依據民間流傳的話本,創作小說《水滸傳》。故事借宋徽宗(在位:公元1101-1125年)時期為背景,講述以宋江為首的農民武裝集團,由被迫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小說中的108好漢聚義之地名為“水泊梁山”,或稱“梁山泊”、“梁山”。水滸話本影響深遠,迄今留下不少故事。后人在研究《水滸傳》文化,開發梁山旅游時,還依小說情節修建了一些建筑,如憑借小說中梁山英雄“劫富濟貧”懸衡分金內容而建的“疏財臺”等。
山東梁山縣行政區劃
梁山縣轄2個街道、9個鎮、3個鄉:水泊街道、梁山街道、小路口鎮、韓崗鎮、拳鋪鎮、楊營鎮、韓垓鎮、館驛鎮、小安山鎮、壽張集鎮、黑虎廟鎮、馬營鄉、趙固堆鄉、大路口鄉。
山東梁山縣建制沿革
《水滸》故事的淵源所在,以此名揚海內、久負盛譽。原有大水泊。梁山縣即因境內名山而得。1949年8月25日,中共昆山縣委、縣政府在商老莊召開縣、區干部會議,宣布改建昆山縣為梁山縣。縣委、縣政府分別遷至閻莊村和西小吳村(今屬黑虎廟鄉)。1950年2月,梁山縣委、縣政府遷至鄭垓村(今屬梁山縣風景區管理委員會)。1952年春,縣委、縣政府遷至后集村(今屬梁山縣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隸屬于平原省菏澤專區。是年11月,平原省撤銷,梁山縣隨菏澤專區劃歸山東省.1958年10月, 撤銷菏澤專區,梁山縣改屬濟寧專區。1959年6月, 梁山縣復屬菏澤專區。1990年1月,梁山縣劃歸濟寧市所轄。
山東梁山縣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境內有梁山、鳳凰山、龜山、小安山、獨山、土山6座殘丘,以梁山最高,海拔197.9米。黃河自西北過境,過境長25千米;梁濟運河貫穿南北,境內長48千米;東部緊靠東平湖。山湖相映,兩河縱橫,地理位置獨特而重要。
氣候
梁山縣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5℃,降雨量601毫米,無霜期205天,適宜糧、棉、油、萊、果等多種植物生長。農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地瓜、谷子、棉花、蔬菜為主,畜禽有牛、馬、驢、騾、豬、羊、雞、鴨、鵝等,林果有楊、柳、槐、榆、椿、泡桐、桃、杏、梨、蘋果、柿、棗等,水產品有魚、蝦、蟹、甲魚等。
位置
位于山東省的泰安、濟寧、菏澤和河南省的濮陽四地市交界處, 縣城在東南與西北和西南與東北方向的對稱中心處,距濟寧市65千米,距省會濟南市148千米。東北至泰安市130千米,東南至兗州市83千米,西南至菏澤市92千米,西北過黃河至臺前縣城36千米。 梁山縣北、東面與東平、汶上縣毗鄰,南、西面與嘉祥、鄆城縣接壤,西北隔黃河與河南省臺前縣相望。從梁山縣城,西至鄆城縣界20千米(徑距,下同),以黑虎廟鄉馬莊村為界;西南至鄆城縣界8.5千米,以馬營鎮鮑垓村為界;南至嘉祥縣界19千米,以拳鋪鎮琉璃井村為界;東南至汶上縣界31千米,以韓垓鎮五里堡村為界;東至東平縣界18.5千米, 以館驛鎮靳口村為界;東北至東平縣界16千米, 以小安山鎮張官屯村為界;北至東平縣界11千米,以小安山鎮殷那里村為界,西北至河南省臺前縣界23千米,以趙固堆鄉蔡樓村為界。
臨縣界村莊,從館驛鎮的王仲口村,依次有王仲口、王思口、戚村、尚莊、靳口、劉莊(上述村莊屬館驛鎮)、韓堂村、趙樓、張莊、鄭莊、蔣莊、朱莊、東袁口、南袁口、孟莊(上述村莊屬韓崗鎮)、劉口、辛莊、后關莊、“前關莊、孫莊、開河、五里堡馬垓(上述村莊屬韓垓鎮)、林辛莊、陸莊、戴莊、前楊樓、前申莊、高廟、潘莊、琉璃井、萬花張莊、方廟、甄莊、褚莊、劉莊、后楊樓、李鄉、徐莊、古路溝、前楊樓、高廟、方莊、路垓、西楊集(上述村莊屬拳鋪鎮)、鮑垓、李屯、普屯、倪樓( 上述村莊屬馬營鎮),五里廟、東丁莊、侯道溝、楊莊、野豬淖(上述村莊屬楊營鎮)、西張莊、東王全、西李莊、馬莊、 尚那里、高堂、大營、陳垓、程那里、劉堂( 上述村莊屬黑虎廟鄉)、孫孝溪、王老君、鐘那里、姚莊、范那里、艾那里、蔡樓、西劉、賈莊、李樓(上述村莊屬趙固堆鄉)、沙沃劉、葛集、馬樓、丁樓、劉燦東、榮岔河、馬岔河、后菜園、雷口、路那里、國那里、孫樓、楊盤、白廟、大王(上述村莊屬小路口鎮)、周樓、劉堂、殷那里、干魚頭村、北張莊、范莊、鵝鴨廠、鄧莊、張官屯、馮莊、李官屯、譚莊、解莊、郭莊、青固堆村、彭村、李樓村(上述村莊屬小安山鎮)大路口、彭那里、陶那里、西張博、東張博、孔那里、喬辛莊、李那里、胡那里、大喬、西喬、祁辛莊、呂那里、北劉莊、王朝剛、西馮、東馮、東戚、孫老包、袁那里、清堂李、沙窩李、賈固堆、大張、油坊、劉舉樓、東姜、徐橋、翟樓、戚賈、堿水李、王垓、文那里、西姜、西楊、西戚、劉莊、雙廟、張文一、王大稱、東許、西許、任樓、王芝茂(上述村莊屬大路口鄉)。
山東梁山縣梁山旅游
簡介
梁山在山東西南部,本名良山。因漢文帝之子梁孝王在此圍獵,死后葬于山麓,故名梁山。 梁山由四主峰七支脈組成,主峰海拔200米。歷史上與梁山為鄰的黃河多次決潰,水匯山麓,圍成大澤,水面遼闊,形成“八百里水泊梁山”。北宋末年,宋江廣結英雄豪杰,憑借水泊天險,劫富濟貧,聲震天下。待《水滸傳》一書問世,梁山遂名聞天下。這和寒山寺因唐詩《楓橋夜泊》而名揚宇內一樣。 梁山西臨黃河,東連京杭大運河,北瀕東平湖,南近牡丹水鄉的菏澤,湖河相通,水源充足,山水交錯,氣勢龐大。隨著年代的變遷,歲月的流逝,滄海成桑田。如今,“水泊梁山”只能成為歷史上的名詞了。不過水泊梁山風景區是山東省政府1985年公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2009年2月20日被評為中國AAAA級風景區。梁山范圍內文物古跡眾多,如水滸寨、杏花村、演武場等起義軍遺址,星羅棋布。八百多年歷史滄桑,峰巒間好漢的蹤跡仍歷歷在目,宋江寨、忠義堂、斷金亭、黑風亭、石碣亭建筑,花榮射雁、雙雄鎮關、林沖雪夜上梁山等塑像及范曾先生《水泊梁山記》、試刀石、練武場、宋江馬道等幾十處遺跡、遺址無不喚起游人悠悠的思古之情,帝子遺碑,梁山疊翠,法興夕照,蓮臺春色,石井甘泉,堪稱五大勝景,其古跡尚存,典雅壯麗。
水滸旅游
摩崖石刻
梁山北麓登山處旁邊的懸崖峭壁上有眾多摩崖石刻,集中了當代書法大家的上乘之作,如舒同先生的“水泊 梁山”,費新我的“草莽名山”,范曾先生的“水泊梁山記”,成為上梁山的重要景觀,其右側有一座魯智深、武松石雕,稱“雙雄鎮關”,把守著入關山隘。
一關二關
梁山有三關六寨之說,梁山一關為木質結構,柵欄形式,有濃郁的山寨特 點,也是進入梁山的第一道屏障,根據《水滸傳》第七十回描寫,第一關由解珍、解寶兩頭領駐守在此。壁壘森嚴,雄渾壯觀,后多次遭到破壞,2002年又進行了修復。當我們走進這條雜草陳槐,曲折逶迤的古寨道,就會從這荒野的氣息中,領略出當年好漢嘯聚山林,八方共域,異姓一家,豪放不羈,快活灑脫的綠林生活情景。 落在山勢險峻,谷深崖陡、植被茂密的雄偉攔谷建筑就是“二關”,當年由魯智深、武松兩位頭領把守,該建筑為邊關哨卡式建筑,寨墻和大門為全石結構,因為受環境、條件限制,當年義軍用干碴砌壘,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長40余米,高8米,寬3.5米,該建筑卡谷而立森嚴壁壘,旗掩霸寨,當年由插翅虎雷橫把守。
斷金亭
斷金亭在梁山支脈狗頭山,西臨懸崖巨壑。是當年林沖為納晁蓋等七好漢入伙,火并白衣秀士王倫的地方。斷金亭名取《易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之意。現已修復斷金亭,并在亭下修建108級登山石階。
宋江馬道
起自梁山北麓的后寨,蜿蜒南伸,穿越青龍山、狗頭山,騎三山,曲折回旋,越過黑風口,直達虎頭峰上的宋江大寨。是義軍將士搬運糧草、報事上哨,防衛進攻的要道。 傳說梁山寨上原本沒有這條道。宋江上山以后,為了便于搬運糧草和調兵遣將,一心想修一條貫通前后寨的大道,可是從大寨到后寨,要翻過騎三山、狗頭山、狗爪山、鏊子山等群山諸峰,曲曲折折數里之長,并且滿山遍野荊棘叢生、怪石突兀,蔭蔽鎖日,爬山行路非常困難。宋江迫于戰事需要,跑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沒找出合適的路線。正在發愁之際,宋江夜里做了一個夢,夢中聽到一陣馬蹄響, “ 嗒嗒嗒 ” 由遠而近。宋江大喜,心想:既能奔馬,必有大道,急忙循聲看去,只見一匹白龍大馬飛馳而來。那馬見了宋江,掉頭便往回跑,四蹄踏出一條平整整的大道,從虎頭峰過騎三山、跨狗爪山、鏊子山,蜿蜒而去。第二天,宋江按夢中之景實地查看,果然是條好路線,便派金大堅率眾士卒,依山勢開路,遇溝壑填石架橋,終于修出一條可供兵馬來往的山路。“ 宋江馬道” 之名便由此而來。
號令臺
當年義軍查望寨情,向各寨通報信息,出征、收兵的指揮樞紐,坐落在分軍嶺與黑風口的至高點上,也是梁 山諸峰的核心位置和中段至高點,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該建筑占地面積238.38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29.88平方米,總高度13米,由四部分組成,主臺為三層,用棧橋與周圍三個望臺相連接,東臺為巨鑼亭,西臺為大鼓亭,南臺為望臺,設信號燈、標志旗、響箭。號令臺主臺二樓與三個臺直接相通,可迅速傳達號令,通報敵情,該建筑別具雄險,粗獷奔放,寨勢氣勢足盡人心。
黑風口
梁山主峰虎頭峰向北約500米處是騎三山,從騎三山向東延伸為雪山峰,向西延伸的部分是郝山峰,均呈山嶺狀,與虎頭峰之間以狹窄的山梁相連,形成一組“工”字型山脈,這南北山峰之間的山梁即黑風口。黑風口果然是一條險要的隘口。南面虎頭峰險峻高聳,騎三山兩翼山崖陡峭,在此聚成南北走向的長三四百米許、寬三四米左右的狹窄山脊,山脊上蒼松翠柏,兩側峽谷幽深,懸崖陡壁,難以攀登,是兩山脈連通的唯一咽喉要道,可謂“一夫當關,萬夫難開”。 黑風口風大且急,四面八方的來風都要受阻于此:刮北風時受虎頭峰阻擋而返到這里,刮南風時受雪山峰和郝山峰阻擋也返到這里,東西風更是受南北山脈挾持直入這里,所以有“無風三尺浪,有風刮掉頭”之說。當然,這里所說的“浪”指得是風浪,“頭”也只能是指帽子和樹頭了。 傳說在黑風口處原有個山洞,洞里有條大蟒,頭如油簍,腰似水桶,身長三丈。平時在洞里氣喘吁吁,弄得滿山云霧繚繞。一旦出洞便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遮天蔽日。自從李逵在此鎮守,那大蟒至今沒再顯現過。 如今,為再現當年李逵把關的英勇形象,于黑風口南端左側樹起六米多高的李逵雕塑像一尊。你看他,豹眼圓睜,胡須怒張,頭戴一頂破頭巾,身穿一件布背心,裸露著胸膛,雙手各持一把板斧,雙臂上青筋畢露,腳穿草鞋,堅實的腳步,似要踏平世間不平事。他邁開大步既像是在把守關口,又像是在隨時聽令。讓人聯想到《水滸傳》中李逵:他快人快語,表里如一,容不得偽君子的逢場作戲;他又心地善良,天真憨厚,即使遇到像李鬼那樣”敗壞爺爺名聲“之徒,當聽說李鬼家中還有九十歲的老母奉養時,非但不殺他,還給他十兩銀子;當老母被老虎吃掉時,他痛心疾首,大哭一場,淚濕衣襟。施耐庵有詩贊曰: 梁山泊里無奸佞, 忠義堂前有諍臣。 留得李逵雙斧在, 世間直氣尚能伸。
在李逵塑像北側近旁,還建起“黑風亭”一座,以供游人休憩,可遠眺大寨、左右軍寨和瀏覽杏花村佳景。黑風口北端西側,一塊自然巨石上鐫刻著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手書的“黑風口”三個大字,筆力雄健蒼勁,與李逵塑像風格諧調,渾然一體,增添了黑風口雄偉、險惡氣勢。
宋江大寨
座落在主峰虎頭峰上,構思縝密,具有強大內聚力,是義軍頭領居住的軍事重寨,寨中央為聚義廳,是義軍
聚義廳
首領商議軍情,調兵遣將,排定座次的場所。聚義廳后為精忠廟,廟內塑有宋江、盧俊義、吳用三位頭領塑像,墻壁上鑲嵌著反映水滸故事的大型唐三彩壁畫《水泊英雄聚義圖》,東西廂房有三十六天罡星塑像,堂前立有“替天行道”杏黃大旗和當年的旗桿窩遺址。聚義廳和三十六天罡星印證了《宋史》載“宋江等三十六人,橫行河溯,官軍數萬莫敢攖其鋒”的記述和水滸的描繪,到此,喚起人們無限的遐思。聚義廳西側有宋江井和石碣亭,石碣亭供奉石碣一塊,相傳是水泊英雄大聚義時應天象從地下掘出,上有一百零八將星座名號,為梁山增添了許多神秘的傳奇色彩。宋江帶領的義軍革命,為天下不平人大大地鳴發了聲氣,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了高低各級貪官惡吏,重力震撼了奸臣當道的腐朽皇朝。但是,由于宋江集團核心思想的妥協性,最終把聲勢浩大的革命隊伍推向了死胡同,革命慘烈失敗。詩人陳志歲《題梁山》詩曰: 好漢登高一擂鼖,不平世界颶摧云。 到頭反被奸人笑,兩字招安覆了軍。
左右軍寨
左右軍寨與宋江寨成“品”字形對峙,左軍寨雪山峰上有練武場、點將臺、觀武臺、比武場、左寨七英塑像,右軍寨郝山峰上有仗義疏財臺、楊志試刀石、滾木擂石關、炮臺關等,當年梁山好漢就在這里“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肝膽相照、仗義疏財、不分貴賤、八方共域、異姓一家。
杏花村
梁山東南麓,有遠近聞名的十里杏花村,每到陽春三月,十里杏花競相開放,爭奇斗妍,傳說即是《水滸 傳》中描寫王林賣酒的地方。杏花村里有一眼泉水清澈,甜如甘露的“八角琉璃井”,傳說當年王林用這甘甜清澈的井水釀出了溢香十里的“杏花酒”,鎮守黑風口的李逵被酒香所誘,經常光顧王林酒店開懷暢飲,并引出一個李逵負荊請罪的故事。一天,李逵到“王林酒店”,只見王林遍體鱗傷,見到李逵哭著說,頭天有兩個漢子自稱是梁山頭領宋江和魯智深,吃喝完后,搶走俺那如花似玉的閨女,黑旋風聽后,氣得牙咬得咯嘣咯嘣響,手拿兩把大板斧,闖到忠義堂,砍倒杏黃旗,要殺宋江和魯智深,幸被眾好漢死死拉住,后來真相大白,捉住了兩個冒充宋江和魯智深的強盜,李逵深感自己魯莽,為求得寬恕,便背著荊條,讓兵卒把他綁上向宋江請罪。 宗教廟宇
蓮臺寺
建于唐代,坐落在雪山峰南麓西段。修復前已被開山采石破壞,只保留有唐代雕刻的一尊四米高束腰蓮臺石佛雕像和一統清代的石碑。蓮臺上坐著的那尊佛象,據傳說是被玉帝冤殺的梁山春神!
一年春天,在王母娘娘定期舉行的蟠桃會上,值日星宿喝醉了,向下看時,誤把漫山遍野的杏花看成一片白雪,認為是春神失職而未開春門,便奏明玉帝,派天兵天將把她殺了。八仙知道后感到事情蹊蹺:梁山春神向來忠于職守,深得百姓愛戴,不可能失職。所以便下界私訪。當看到盛開的遍野杏花,銀裝素裹,恰似雪的世界,便什么都明白了,遂立即稟報玉帝,但事情已無法挽回。玉帝便說:“給她立個替身吧!”這就是蓮臺佛象的由來。 武則天當政時,知道了這一原委后,趁去泰山封禪之際,專門在梁山停留,對梁山春神舉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動,還在蓮臺寺留宿了。當然,所謂“玉帝”、“春神”都是道教的產物,佛寺怎么會供奉“春神”呢?只是傳說而已。
據說在蓮臺寺大殿內曾有“唐朝創建,魯王重修”句。魯王乃朱元璋第十子朱檀。據明史載:“魯荒王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兩月而封,十八年就藩兗州,好文禮士,善詩歌,餌金石藥,毒發傷目,帝惡之,二十二年薨,謚曰荒。”魯王朱檀,十五歲就藩兗州后,信奉了道教,終日焚香誦經,燒煉仙丹,求長生不老之藥,結果“餌金石藥,毒發傷目”,僅活到19歲,就中毒身亡,朱元璋得知后又疼又氣,認為他的行為荒唐,謚曰“荒王”,魯荒王陵(在今鄒城市)由此而來。有一年,朱檀到蓮臺寺降香,時值他的右手一指被人砍去,主持僧一見,便問根由,之后說:“今殿上有一指,不知可否補其斷指?”說罷,取出手指。朱檀一看,竟是自己被砍去的手指,遂對上,數日長好如初。魯王認為這是神佛造化,為感恩出資重修蓮臺寺,并將竣工之日定為每年的香火大會,一直延續至今——這一天就是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日。
蓮臺寺從創建起,歷代都有重修,規模也越來越大。最后一次重修在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據這次《重修蓮臺寺碑記》記載,“山門南向,小路砌石而成,盤曲而上。進入寺院,有大殿兩廓,規模不甚寬闊,古柏參天,青石托地,環境幽雅。寺門石柱對聯云: 夜杵發疏鐘,閑松野草間,鶴唳一簾煙月; 晚霞開寶剎,剩水殘山外,牛臥三畝雨花。
大殿東西有三院,東為準堤,石庭隱曲;西為接引,庭敞豁朗,饒有別趣。由角門石徑北上,陡崖高丈余,闊八九尺。上刻石佛法像,色如古銅,扣之有聲。坐下蓮盆,則因石為之。另一院,院中有‘二層石洞’,洞內刻小佛像。”(見《濟寧山水志》) “蓮臺”稍東處屹立著一座七級佛塔,塔上刻有“圓寂本師和尚覺靈”幾字,這就是明朝抗倭高僧東魯西竺禪師的靈塔。塔上西竺禪師趺坐蓮花之上,造型古拙、生動。靈塔前有一刻有“東魯西竺禪師銘志”的石碑,是明代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所立。據碑文記述,東魯西竺禪師俗姓王,祖籍山東萊州府掖縣神山鄉朱宋社。自幼棄俗出家,落發于金臺白塔院,“投禮禪僧道聰為師”,后受佛戒,嗣法于高峰門下。第九代傳法宗師天恩,“付囑來源,賜號西竺禪鈉接續命脈”。其后,云游各地,在長耳定光佛修行成道之處的浙江南高峰下,創建西竺禪庵,“大弘高峰正宗,廣傳佛祖心印法”,遂成為一代宗師。明嘉靖年間,“倭寇侵國犯境,總兵諸將莫克敵之。”在國家面臨著異族侵略的危難時刻,東魯西竺禪師挺身而出,“為國從請,率領僧兵三千余眾”,英勇抵抗倭寇侵略。經過浴血奮戰,“剿絕胡夷,掃蕩無余”,為國立下大功。一年后,東魯西竺禪師來到山東,聞梁山有古跡梵王蓮臺,恰梵王宮落成,遂應眾僧所請,就居梵王宮大弘經史,開宗講禪。嘉靖四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東魯西竺禪師圓寂于梁山。兩年后,弟子們感其恩德,命工琢塔、勒石建碑。這就是“東魯西竺禪師銘志”石碑的由來。
值得一提的是,“東魯西竺禪師銘志”碑文記載的靈塔和碑銘落成時間“大明嘉靖四十四年歲次旃(音zhan)蒙赤奮陸陽中呂蓂(音ming)生四莢吉旦”令人費解。據王學真先生的解釋,“吉旦”即良辰;“旃蒙赤奮”是我國古代星歲紀年法中的名稱,他同十天干十二地支相對應,《爾雅·釋天》云:“(太歲)在乙曰旃蒙”,“在丑曰赤奮”,故“旃蒙赤奮”即乙丑年;“陸陽中呂”表示的是月份,陸陽即六律,意即樂律,上古時代人們把樂律和歷法聯系起來,一年十二月正好同十二律相適應,后世常用十二律的名稱代表時令月份,中呂是十二律中的一個名稱,《禮記·月令》云:“孟夏之月(四月),律中中呂”,故“陸陽中呂”亦即四月;“蓂生四莢”表示的是日期,“蓂莢”亦名歷莢,《白虎通·符瑞》云:“蓂莢者,樹名也。月一日一莢生,十五日畢,至十六日一莢去,故莢階而生,以明日月也”,就是說,從初一日到十五日每天生一莢,十六日后,每天落一莢,所以,看莢數的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蓂生四莢”即初四日。“旃蒙赤奮陸陽中呂蓂生四莢”就是乙丑年四月四日。象這樣星歲紀年、律呂紀月、蓂莢紀日的方法極為罕見,故錄之。
在蓮臺寺東南石徑南側,有一眼泉水清澈、甜如甘露的石井,井口八角,俗稱“八角琉璃井”,該井建于明代,據說泉眼直通東海,逾千年不干。井口用大塊方石砌成,井壁用琉璃方磚砌壘,徑約3米,深約5米。《壽張縣志》稱之為“石井甘泉”,并列為壽張八景之一。清·滕永楨留有詩贊曰: 梵宮古井法輪圓,穿透云根涌出泉。 派接恒河歸凈域,味同液露洗心田。 洞虛照徹壺中月,淵極深沈地底天。 靜看光明錢載鑒,何妨醉后學逃禪。 另據《梁山縣志》記載,蓮臺寺“臺在梁山前隅,如蓮花突起。邑人因鐫神像,供奉龕焉。高約丈余,晴雨生色”,故“蓮臺春色”被列為地方名勝之一。 而今的蓮臺寺是進入新世紀后因勢而建,雖未必直追原貌,卻也引人入勝。特別是在陽春時節,杏花村一片花海似云如霞、香飄四野,香客游人如織,是梁山重要景點所在。
法興寺
也叫下蓮臺寺,初建于唐朝,重修于清朝。唐代曾為佛教勝地,占地二百余畝。明代法興寺住持東魯西竺禪師帥僧兵三千余人開赴東南沿海協助戚繼光抗擊倭寇,使法興寺聲明遠震。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路經梁山泊時也曾經進寺與主持對詩。法興寺僅存大殿、廂房遺址、鐘架,抗倭英雄東魯西竺禪師墓塔、墓碑等。 后在浙江南高峰下,創建西竺禪庵,成為一代宗師。在梁山開宗講禪。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四月二十一日。
地質景觀
2012年11月18日, 山東省梁山縣梁山街道鳳山村腳下發現天然鳳凰山溶洞。日前,由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等研究部門組成的考察隊,對梁山縣鳳凰山溶洞進行了實地勘察。據探測,鳳凰山溶洞是由于溶蝕和崩塌作用在鳳凰山中部巖層面發育形成的,就面積而論溶洞高度約7米,里面有三個溶洞,面積最大有1130平方米。這個溶洞為山東省第一,在我國北方也實屬罕見。它對于推斷我國北方的古氣候和恢復古自然地理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4675.html
山東梁山縣在哪里?山東梁山縣屬于哪個省?山東梁山縣在哪個省?
相關山東梁山縣,山東梁山縣在哪里,山東梁山縣屬于哪個省?山東梁山縣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