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武當山在哪里,武當山在哪個省
武當山在哪里?武當山屬于哪個省哪個市?武當山在哪個省?
武當山旅游,武當山在哪里,怎么走?
武當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內,西界堵河,東界南河,北界漢江,南界軍店河、馬南河。擁有綿延百余華里的建筑群和人工淡水湖--太極湖。武當山,道教圣地,屬大巴山東段。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西界堵河,東界南河,北界漢江,南界軍店河、馬南河,南倚蒼茫千里的神農架原始森林,北臨碧波蕩漾的丹江口水庫。武當山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的發源地,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道教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明朝達到鼎盛。永樂皇帝“北建故宮,南修武當”,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當道場,被稱為“皇室家廟”。元末明初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武當武術成為中華武術的一大流派。
武當山簡介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內, 屬大巴山東段。西界堵河,東界南河,北界漢江,南界軍店河、馬南河,背倚蒼茫千里的神農架原始森林,面臨碧波萬頃的丹江口水庫。武當山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的發源地。
武當山
武當山古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內,山勢雄偉,面臨丹江口水庫,背依神農架林區,連綿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傾向天柱,蔚為奇觀。自古以來,武當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筑遍及全山,規模宏偉,相傳上古時玄武在此得道飛升。
武當山
武當山,經度:111.004 緯度:32.400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區面積古稱“方圓八百里”,現有312平方千米。東接歷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城區,南依原始森林神農架林區,北臨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武當山不僅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5A級旅游區、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八大避暑勝地之一, 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并先后榮獲“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稱號和“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稱號。2009年,武當山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道教第一山。
武當山
“山不封不名”,自東漢道教誕生之后,歷代帝王曾數次在武當舉行封山儀式,武當山的聲名日盛,明成祖時期一度曾位列五岳之上,有“大岳”之稱。令武當山真正名揚天下的是一代宗師張三豐,他創立的武當派與嵩山少林派齊名。
武當山景區面積古稱“方圓八百里”,現有312平方千米。東接歷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農架林區,北臨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武當山不僅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游區、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八大避暑勝地之一,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并先后榮獲“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稱號和“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稱號。
武當山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岳風景旅游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巖、激湍飛流的24澗、云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臺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的藥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藥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1985年藥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藥材617種,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藥庫”之稱。
武當山旅游景點列表
金殿 |
朝天宮 |
太和宮 |
|
凌虛巖 |
清微宮 |
太子巖 |
玄岳門 |
元和觀 |
回龍觀 |
泰常觀 |
|
仁威觀 |
龍頭香 |
五龍宮 |
|
黃龍洞 |
磨針井 |
瓊臺三觀 |
天柱峰 |
玉虛宮 |
沖虛庵 |
榔梅祠 |
天津橋 |
豆腐溝 |
武當山門 |
南巖宮 |
老君巖 |
遇真宮 |
老營鎮 |
南天門 |
三道天門 |
五龍三元 |
玉虛巖 |
華陽巖 |
雷神洞 |
五龍巖 |
飛升崖 |
隱仙巖 |
武當山古建筑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據統計,唐至清代共建廟宇500多處,廟房20000余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共建成9宮、9觀、36庵堂、72巖廟、39橋、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進行擴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墻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建筑奇觀,達到“仙山瓊閣”的意境。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處,廟房1182間,猶如我國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覽。金殿、紫霄宮、“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巖宮、玉虛宮遺址分別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筑外,武當山尚存珍貴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稱于世,故被譽為“道教文物寶庫”。
武當山
武當武術,又稱“內家拳”,源遠流長,玄妙飄靈,是中國武術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它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煉氣凝神,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是極好的健身養性之術。富有神韻的武當道教音樂,具有中庸、委婉和莊重、典雅的特點,與武當武術同享盛名。武當傳說故事、民歌、民俗風情等豐富多彩,異彩紛呈。
武當山風景兼泰山之偉、黃山之奇、雁蕩之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為“天下第一山”,雖有夸張之嫌,卻也可見得這里是一個值得一游的地方。
武當山道教文化
在北宋尚未出現玄武神話以前,武當山已經成為道教的名山。武當山的名稱在后漢時(126-221)已有之。《后漢書》記載有朱穆隱居于武當山。南北朝時(386-582)酈道元(?-527)撰《水經注》,記載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參上山、仙室、謝羅山等。道教稱仙人所居的地方為洞天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禎(647-735)編的《洞天福地》尚未把武當山列入其中。到了杜光庭(850-933)在901年編《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則將武當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由此可見最遲在第九世紀末,十世紀初,武當山已經成為道教的圣地之一了。
武當山
宋代以前有關武當山的文獻并不多見。除了上面已經提到的《后漢書》、《水經注》和《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外,另有唐代李吉甫(758-814)撰《元和郡縣圖志》, 都沒有提到玄武。在北宋初期李昉(925-996)編《太平御覽》卷四十三「武當山」條,引用的資料有《武當山記》、《南雍州記》、《陰君內傳》,《甄異傳》,記載歷代在武當山修道成仙者有尹喜、陰長生、戴生、謝允等人,未提及玄武事跡。樂史(925-1002)撰《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四十三「武當山」條也沒有關于玄武的記載。此可以作為北宋初期人們尚未把武當山與玄武牽上關系的左證。
武當山成為祀奉玄武的圣地應該是在《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出現以后。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在武當山大頂之北創建紫霄宮祭祀玄武, 可能是武當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為主的宮觀。到了南宋,玄武的信仰已經非常普遍,玄武修道武當山的傳說已經深入民心。董素皇的《玄帝實錄》對太和山,即武當山有較詳細的描述,說明了武當山的地理位置是在***,位于翼軫二星的下方。而且增加了玉清圣祖紫元君傳授玄武道法,命他到武當山修行的情節。《玄帝實錄》記載﹕「王子(玄武)十五歲辭父母,離宮尋訪幽谷。于是感動玉清圣祖紫元君授無極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往東,在翼軫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擇眾峰之中沖高紫霄者居之。……王子乃依師語,越海東,果見師告之山。山水藏沒,有七十二峰,一峰聳翠,上凌云霄,當陽虛寂。于是采師之誡,目山曰太和山,峰曰紫霄峰。巖曰紫霄巖,因卜居焉。潛虛玄一,默會萬真,四十二年,大得上道。
宋元交兵之際,均州也遭兵災, 武當山的宮觀受到嚴重的破壞。例如紫霄宮在1260年以后已杳無人跡。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燕京。1269年冬天,有龜蛇出現在燕京西郊高梁河,眾人以為是玄武顯靈,象征元王朝國運興隆, 元帝室因而崇奉玄武。1270年在高梁河筑昭應宮以祭祀玄武。道士汪貞常入武當山,于1275年率領徒眾魯大宥等人重建五龍觀。1278年以道法術數著名于世的道士趙守節,領其徒重修武當佑圣觀。1286年世祖忽必烈命法師葉希真、劉道明、華洞真充任武當山都提點,并屢降御香至武當山祝愿祈福。
元代,武當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諸道士的經營使香火更加興盛,玄武與武當山的關系傳說也有新的發展。劉道明撰《武當福地總真集》對武當山名稱的由來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認為武當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飛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當之,而改名為武當。其書中充滿了玄武在武當山修道降魔的遺跡。茲以五龍觀為例,說明元代將武當山的風物附會玄武的情形。 據可能是董素皇撰的〈五龍觀記碑〉所載, 五龍觀興建的原因是由于姚簡到武當山禱雨有驗,將此靈異奏聞唐太宗(627-649在位)。太宗降旨就武當山建觀以表其圣跡。南宋末,王象之等附會五龍觀為玄武隱居的地方。劉道明更據此而編造出玄武得道飛升的時候,有五條龍掖駕上升,所以在他舊隱的地方建五龍觀以祭祀之。
成書稍后于《武當福地總真集》的《玄天上帝啟圣錄》,在修道武當山的故事,添飾了歷經考驗的情節,使玄武的傳記更符合道教神仙傳記的慣用結構,即修道者從開始修道,歷經考驗,最后升登仙界。而且新增加的情節都注明有遺跡。
道教徒之所以選擇武當山為玄武修道的圣地,乃由于武當山在唐末五代以來,已成為道教的仙境福地之一,再加上武當山的名字與玄武都有「武」字,便附會玄武曾修煉于武當山。劉道明所說武當山一名的由來乃是因為玄武的緣故,顯然不是事實,然而卻得到普遍的認同。元代武當山的風物大量附會為玄武的遺跡,一方面表現了地方風物的情趣,一方面也表明了玄武信仰的流傳,武當山為祭奉玄武的圣地。
武當山分區景觀
太和宮:位于天柱峰南側,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筑20余棟,建筑面積1600 多平方米。
古銅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蓮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鑄,高3米,闊2.8米,深2.4米,懸山式屋頂,全部構件為分件鑄造,卯榫拼裝,各鑄件均有文字標明安裝部位,格扇裙板上鑄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鑄于武昌梅亭萬氏作坊”,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筑。紫金城:建于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環繞,周長345米,墻基厚2.4米,墻厚1.8米,城墻最高處達10米,用條石依巖砌筑,每塊條石重達500多千克,按中國天堂的模式建有東、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結構的城樓象征天門。該石雕建筑在懸崖徒壁之上,設計巧妙,施工難度大,是明代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凈樂宮:武當山八宮之首,始建于明代永樂11年的武當山凈樂宮,因1958年興修丹江口水庫時淹沒在水庫之中,宮中的牌樓、龜馱碑等一批文物搬遷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資7000萬元,全面實施凈樂宮復原工作,經過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廣場、山門、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現雛形,再現了當年凈樂宮的宏偉氣勢,成為丹江口南水北調工程地上文物搬遷復原的范例。 玄岳門: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稱,為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石建筑。“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于武當山鎮東4000米處,為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又名玄岳門。系石鑿仿大木建筑結構,三間四柱五樓牌坊,高12米,闊14米。明間與次間之比為5:3。坊柱高6米,柱周設夾桿石以鐵箍加固。柱頂架龍門枋,枋下明間為浮雕大小額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訪和下枋,枋間嵌夾堂花板,構成明間高敞、兩側稍低的三個門道。正樓架于龍門枋上,明間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橫式牌匾。次間各分兩層架設邊樓、云板與次樓,構成寬闊高聳的正樓、邊樓,由上而下,逐層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樓,中嵌橫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賜額“治世玄岳”。此坊結構簡練,構件富于變化,全用卯榫拼合,裝配均衡嚴謹,坊身裝飾華麗,雕刻精工,運用線刻、圓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動物和花齊圖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樓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藝術珍品。
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建于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宮觀廟宇2200間,嘉靖三十一年又經修葺,是武當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單元。后來大部分毀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現存部分建筑和遺址,還建有重達百噸的“龜馱碑”亭四座。
磨針井:又名純陽宮。坐落在老營以南12公里處,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現存磨針井為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廂房50余間,面積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復真觀。現基本保持當年規模,是武當建筑群中的一個較大單元。復真觀建于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獅子峰前,現存建筑20棟,建筑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6萬平方米。觀門側開9Jr匝山勢建夾墻復道,狀如游龍。中軸線上有照壁、梵帛爐、龍虎殿、大殿、太子殿。左側道院建皇經堂、芷經閣、廟亭、齋房,隨山勢重疊錯落。前有五云樓,五層樓翼角立柱上架設12根梁枋,交叉疊閣,為大木建筑中少見的結構,有一柱十二梁之稱。
南巖:為道教所稱真武得道飛升之“圣境”,是武當山36巖中風光最美的一處。南巖宮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擴建。位于獨陽巖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峰巒秀美而著名。現存建筑2l棟,建筑面積3505平方米,占地9萬平方米。有議案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門建筑物。主體建筑天乙真慶宮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闊11米,進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門、窗等均以青石雕鑿而成。頂部前坡為單檐歇山式,后坡依巖,作成懸山式,檐下斗栱均作兩跳,為遼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龍頭香,長3米,寬僅o.3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谷,龍頭上置一小香爐,狀極峻險,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科學性。
瓊臺觀:位于天柱峰東南麓約10公里,垂直距離1350米,分為上觀、中觀、下觀。在元代時,稱為“瓊臺宮”。明清時修葺擴建有24座道院,廟房數百間。至清咸豐六年(1856年),毀于兵火。現已修復部分廟房。該處系武當山客運索道的起始點。已成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紫霄宮:紫霄宮背依展旗峰;面對照壁、三臺、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為禹跡池、寶珠峰。周圍山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
位于武當山東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清嘉慶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當山八大宮觀中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現存有建筑29棟,建筑面積6854平方米。中軸線上為五級階地,由上而下遞建龍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兩側以配房等建筑分隔為三進院落,構成一組殿堂樓宇、鱗次櫛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宮的中部兩翼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宮內主體建筑紫霄殿,是武當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筑,建在三層石臺基之上,臺基前正中及左右側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臺。大殿面闊進深各五間,高18.3米,闊29.9米,深12米,面積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大木結構,由三層崇臺襯托,比例適度,外觀協調。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頭和斗栱顯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結構用九檀,高寬比為5:2.5,保持宋遼以來的用材比例。殿內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間內槽有斗八藻井。明間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須彌座神龕,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頂全部蓋孔雀藍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戧脊等以黃、綠兩色為主樓空雕花,裝飾豐富多彩華麗,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見。
金殿: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頂端的石筑平臺正中,面積約160 平方米,朝向為東偏南8°。殿面寬與進深均為三間,闊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疊架、額、枋及重翹重昂與單翹重昂斗拱,分別承托上、下檐部,構成重檐底殿式屋頂。正脊兩端鑄龍對峙。四壁于立柱之間裝四抹頭格扇門。殿內頂部作平棋天花,鑄淺雕流云紋樣,線條柔和流暢。地面以紫色石紋墁地,洗磨光潔。屋頂采用“推山”做法為特點。殿內于后壁屏風前設神壇,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冊,右侍玉女端寶,水火二將,執旗捧劍拱衛兩廂。壇下玄武一尊,為金婉合體。壇前設香案,置供器。神壇上方高懸餾金匠額,上鑄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手跡“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際,懸盤龍斗邊餾金牌額,上豎鑄“金殿”二字。殿體各部分件采用失蠟法鑄造,遍體餾金,無論瓦作、木作構件,結構嚴謹,合縫精密,雖經五百多年的嚴寒酷暑,至今仍輝煌如初,顯示中國鑄造工業發展的高度水平,堪稱現存古建筑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隱仙巖:隱仙巖位于竹關之上,五龍宮之北。高聳云煙,石如玉壁,呈瑰納奇。
武當山古神道
武當北神道——位于天柱峰東北的丹江口市武當山鎮﹐所產龍頭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藝品﹐具濃厚的地方特色。針井茶為傳統名茶。襄渝鐵路﹑老(河口)白(河)公路在此并行通過。武當山不僅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南神道——位于武當山西南麓的丹江口市官山鎮,距武當山金頂(天柱峰)僅有5.7公里,是豫川
陜香客敬香的重要神道,素有武當后花園之美譽。這里群山如花,數峰如筍,大河如練,美景如畫,民歌如潮。這里是八百里武當里一塊最原始、最神秘的幽靜之地,景區全長20公里,由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村和直通金頂的武當大峽谷兩大景區組成,以九道河為玉帶,像珍珠般串連著呂家河民歌村、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和新四軍遺址、二龍戲珠、斬龍崖、尼姑巖、桃花洞、蘭花谷、獅子灘、鬼谷子澗、天書谷、黑金溝大峽谷、龍潭、轉運臺、金蟾朝圣等眾多景點。茂密的原始森林、清純的小河流水,古樸天成,深受游客青睞,在這里能得到身心的最大放松,真正體會到世外桃源所帶來的樂趣。
武當山西神道——經丹江口市六里坪、官山外朝山、分道觀分道開始登山,經過猴王廟、娃子坡、全真觀遺址(有兩株千年大銀杏樹)、長嶺抵全龍觀,計程15公里,現為四米寬水泥公路。再登黃土嶺,到亂石窖,交古韓糧道,依次經財神、黑虎、火神、山神四座石廟,上黃土埡,再攀青龍背、吊鐘臺,經太和宮上金頂,計程10公里。因位于天柱峰西側,史稱西神道。沿途古木參天,風景如畫,東有深溝大壑的雷澗(東溝河),有金鼎、眉棱兩峰左右矗立,七星(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峰南北屏立。
武當山東神道——從丹江口市鹽池河鎮到武當口村的15公里水泥路已硬化12.5公里,還有近2公里的路面有望在年內完成,屆時,武當山第三條上山旅游線路將全面建成。天橋溝瀑布——位于鹽池河鎮政府所在地以東約9公里處,實則為一條山澗小溪,自改板河村由東向西緩緩流出,長約3公里,溪水自天橋處折而向北流經百米高的懸崖跌宕而下形成瀑布。山坡鑼鼓——民間藝術瑰寶,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內涵,加大宣傳開發力度,爭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向“中國鑼鼓之鄉”努力。
武當山最佳旅游時間
武當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垂直氣候明顯,氣溫隨海拔高度遞減,最佳旅游時間是春秋兩季。 全山分3層氣候區:高層即朝天宮至金頂,海拔1200-1600米,年平均氣溫8.5℃;中層即紫霄宮至朝天宮,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氣溫12℃;底層,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和武當山鎮等地,年平均氣溫則在15.9℃左右。
武當山門票價格
簡約版:武當山門票210(140門票+70景區交通費)+100雜費=310元/人
豪華版:武當山門票210/人(140門票+70景區交通費)+金頂20元/人 +紫霄宮15元/人+200雜費=445元/人
1、1.2-1.5米兒童、60-69歲老人享受景區半票優惠105元
2、70歲以上老人免大門票,車票半價
3、全日制在校學生(憑學生證)享受景區半票優惠105元
4、持十堰“旅游一卡通”的游客所有門票全免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87.html
武當山在哪里?武當山屬于哪個省?武當山在哪個省?
相關武當山,武當山在哪里,武當山屬于哪個省?武當山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