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大橋,錢塘江大橋在哪里,錢塘江大橋在哪個省
錢塘江大橋在哪里?錢塘江大橋屬于哪個省哪個市?錢塘江大橋在哪個省?
錢塘江大橋旅游,錢塘江大橋在哪里,怎么走?
錢塘江大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錢塘江上,由橋梁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橫貫錢塘南北,是連接滬杭甬鐵路、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錢塘江大橋于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歷時三年零一個月時間,總投資540萬銀元。截至2013年9月26日,“76歲”的錢塘江大橋已經實現了行車安全和人身安全22235天,被網民熱捧為“橋堅強”。
錢塘江大橋簡介
錢塘江大橋錢塘江大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錢塘江上,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橫貫錢塘南北,是連接滬杭甬、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大橋于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歷時三年零一個月時間。錢塘江大橋的建成不但極大地方便了錢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與六和塔一起構成了西湖風景名勝區南線宏偉壯麗的景觀。
錢塘江大橋
錢塘江大橋的設計、建造主持者是當代橋梁專家茅以升博士。為了完成建橋重任,茅以升毅然辭去北洋大學教席,只身來到杭州。首次采用氣壓沉箱法掘泥打樁獲得成功,打破了外國人認為“錢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橋”的預言。
錢塘江大橋地理位置
錢塘江大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橫跨錢塘江,北岸在杭州二龍山東麓,南岸在濱江區浦沿街道聯莊村上沙埠,是由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雙層式公路、鐵路兩用特大橋。該橋為上下雙層鋼結構桁梁橋,全長1453米,寬9.1米,高7.1米。
錢塘江大橋建筑信息
結構
錢塘江一橋全長1 453m,正橋長1 072m,南、北公路引橋各長93m和288m。鐵路橋由16空跨度為65.84m的簡支華倫式桁梁和兩孔14.63m板梁組成。公路除16孔桁梁上層為公路外,北岸引橋由3孔50m桁拱及其兩端15m平臺和5孔9.2m鋼筋砼框架組成;南岸引橋由1孔50m桁拱及其兩端15m平臺和兩孔9.2m鋼筋砼框架組成。鋼桁梁桁高10.7m,主桁中心距6.1m;單線鐵路凈空高6.7m,寬4.9m。公路為雙車道6.1m寬,兩側設1.52m人行道。
鐵路設計荷載等級為E-50級,公路設計活載等級為H-15級。[3]錢塘江橋正橋主桁鋼材由英國Dorman Long公司1935年出品,主要化學成份為C0.3%,Mn0.7~1.0%,Si<0.2%,Cr0.7~1.1%,Cu0.25~0.5%。鋼材抗拉屈服極限362.2MPa。[4]橋長1453米,分引橋和正橋兩個部分。正橋十六孔,橋墩十五座。上層公路橋,寬六點一米,兩側人行道各一點五米。大橋建成未及三個月,日軍鐵蹄踏上北岸橋頭,國民黨軍隊下令炸毀,直至抗戰勝利后修復通車。它也是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
橋于建國后曾多次維修。大橋如江上飛虹,雄偉壯觀。該橋設計壽命50年,已經超期服役20多年。如今在老橋下游13公里,第二座公路、鐵路平行的錢塘江大橋于1987年底動工,1993年建成并通車。成為浙贛、滬杭鐵路復線的樞紐。北接滬杭鐵路線的喬司站,南接浙贛鐵路線的蕭山站。鐵路橋長2860米,公路橋長1792.8米。雙虹飛彩,宏偉壯觀。現另筑三橋,與其并駕齊驅。
涌潮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東注入杭州灣,流入東海。錢江涌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觀潮始于漢魏(公元一世紀至六世紀),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歷經2000余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參數
大橋于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歷時三年零一個月時間。錢塘江大橋的建成不但極大地方便了錢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與六和塔一起構成了西湖風景名勝區南線宏偉壯麗的景觀。大橋全長1453米,分引橋和正橋兩個部分。正橋十六孔,橋墩十五座。下層鐵路橋長1322.1米,單線行車;上層公路橋長1453米、寬6.1米(相當于二車道),兩側人行道各一點五米,雄偉壯觀。大橋如虹飛架南北,錚錚鐵骨肩負重任。
時間
錢塘江大橋的設計、建造主持者是當代橋梁專家茅以升博士。為了完成建橋重任,茅以升毅然辭去北洋大學教席,只身來到杭州。由他主持制訂的建橋方案不但切實可行,而且比美國橋梁專家華德爾提出的方案減少投資約二百萬元,終于被當局采納。 1934年11月11日,錢塘江大橋開工興建。39歲的茅以升受命擔任錢塘江大橋的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當時,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的鐵蹄已經踐踏了我國東北地區,并對華北乃至整個中國虎視眈眈,妄圖亡我中華。茅以升盡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熱愛祖國,對時局的憂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頭腦。
意義
該橋由著名橋梁工程師茅以升設計,并主持施工,首次采用氣壓法沉箱掘泥打樁成功。打破了外國人認為此處不可能建橋的預言。為中國人民長了志氣。如今第二座公路、鐵路平行的錢塘江大橋建成并通車。成為浙贛、滬杭鐵路復線的樞紐。雙虹飛彩,宏偉壯觀。
雄偉壯麗的大橋,抒發出中華兒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壯志,而銘刻其中的“殫精竭智千日功,通車之日卻炸橋”的扼腕痛心卻使國人永志難忘。錢塘江大橋不僅是我國橋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國鐵路橋梁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
錢塘江大橋主要事件
炸毀大橋
1937年7月7日,茅以升有一種連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視的預感,作出了驚醒世人的重大決定——他在大橋南2號橋墩上留下一個長方形的大洞。對于這個原設計中沒有的重大改變,茅以升沒有向任何人解釋原因。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終于爆發,整個9月、10月,淞滬抗戰異常激烈。戰爭的硝煙已經彌漫到杭州上空,錢塘江大橋的施工也進入了最緊張的階段。9月26日,錢塘江大橋的下層單線鐵路橋率先通車。茅以升期盼著上海能夠阻擋住日軍進攻的腳步,然而,持續了3個月的淞滬會戰終以上海陷落結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盡的茅以升已經明顯地感到他已無力把握這座大橋的命運。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毀錢塘江大橋。茅以升在南2號橋墩留下的長方形大洞,其實就是預防這一時刻的來臨。當晚,茅以升以一個橋梁工程學家嚴謹、精準的態度,將錢塘江大橋所有的致命點標示出來。整個通宵,100多根引線,從各個引爆點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懷著親手掐死親生嬰兒一樣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著歷經艱險建造起來的大橋,直到親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線接好。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難忘、最難受、最難捱的一天,在事后來對家人的回憶訴說中,那種痛苦,那種無奈,真使他欲哭無淚。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么渴望卻又沒敢指望的大橋全面通車的第一天,當第一輛汽車從大橋上駛過,兩岸數十萬群眾使勁鼓掌,掌聲經久不息。茅以升后來回憶說:“所有這天過橋的十多萬人,以及此后每天過橋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藥上面走過,火車也同樣在炸藥上風馳電掣而過。”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點,茅以升終于接到命令:炸橋。下午5點, 日軍的先頭部隊已隱約可見,人群被強行攔阻,所有的引線都點燃了。隨著一聲巨響,錢塘江大橋的兩座橋墩被毀壞,五孔鋼梁折斷落入江中。總長1453米、歷經925個日日夜夜、耗資160萬美元的錢塘江大橋,最終在通車的第89天癱瘓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日軍士兵友永河夫在硝煙彌漫中,拍下了炸毀后的錢塘江大橋。幾十年后,友永河夫來到北京,帶著對戰爭的懺悔,將他拍攝的這張照片親手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大橋炸毀的這一天晚上,透過蒼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視著由他一手炸毀的大橋殘影,看著江北岸愈來愈亮的火光,茅以升滿腔悲憤地在書桌前寫下8個字:“抗戰必勝,此橋必復”。他的愿望直到1946年才得以實現。抗戰勝利之后,錢塘江大橋被修復,成為浙贛線上的關鍵性工程之一。
毀大橋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前夕,國民黨當局妄圖炸毀錢塘江大橋,以圖阻止解放軍南下。在杭州地下黨和鐵路工人的努力下,偷偷將炸藥量大幅削減,而且關鍵位置的炸藥引信被切斷。最終國民黨工兵實施炸橋時,只破壞了大橋南側引橋附近的一段鐵軌,在大橋橋面上炸出一個洞,大橋主體沒有受到太大破壞。此時解放軍第21軍63師已迫近大橋,國民黨工兵無法實施進一步破壞,大橋最終比較完整的回到人民手中。
修建意義
登上杭州六和塔后極目眺望,會看到一座雄偉的現代化兩層鐵路、公路大橋飛架在錢塘江上,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自己設計并建造的現代化大鐵橋——錢塘江大橋,它是由我國著名科學家茅以升先生主持設計建造的。然而,這座大橋在建成89天時,由茅以升先生協助炸毀過。
里程碑
錢塘江大橋于1935年4月開始建設,1937年10月全部竣工。橋全長1453米,上層為雙車道公路,車道寬6.1米,兩側人行道各寬1.52米;下層為單線鐵路。正橋18孔,跨距66米;橋下距水面有10米空間,可以暢通輪船。在鐵路和公路橋之間,有10.7米高的M形鋼架,承托公路橋面,既分承了運載的重力,又凝聚了橋身的承應力;立體幾何結構,巧妙地美化了這條千米“蒼龍”。橋身聯接北岸青山巨塔和南岸廣袤平原,江、山、水、塔、橋……和諧地構成一幅雄偉壯麗的立體圖畫。錢塘江大橋的建成,粉碎了非洋人不能建造鐵橋的神話,成為中國建橋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茅以升兒時一葉扁舟辭別故鄉鎮江,來到南京求學。10歲那年的端午節,秦淮河賽龍舟,觀看的人群擠塌了文德橋,溺死多人。當時在南京思益學堂讀書的茅以升聞之,心中萌生出立志建橋之愿。 1911年,16歲的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礦學堂預科。是年秋,辛亥革命席卷華夏,不少同學投筆從戎的壯舉,使得血氣方剛的茅以升在教室里再也坐不住了。1912年秋,孫中山先生親臨唐山路礦學堂,在講演中諄諄告誡同學們,中國革命的成功,決不是僅僅需要一支武裝大軍,而是同時需要武裝和建設兩支大軍。從此,茅以升暗下決心,當一個中國的橋梁專家!大學4年,成績名列全校榜首;一年攻下美國康奈爾大學碩士學位;接著到匹茲堡橋梁公司實習,同時,又在梅隆工學院上夜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19年12月,茅以升回到祖國。
在黑暗的舊中國,有幾座現代化的大橋是中國人自己建造的?鄭州黃河大橋是比利時人造的,濟南黃河大橋是德國人造的,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俄國人造的,蚌埠淮河大橋是英國人造的,沈陽的渾河大橋是日本人造的,云南河口人字橋是法國人造的……難道中國人真的不能自己造現代化的橋梁嗎?茅以升在蓄勢待發中,機遇終于等來了。在茅以升回國13年后,他毅然辭去北洋大學教授的職務,應邀南下杭州擔起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和錢塘江大橋工程委員會主任的重任。在此之前,中國政府鐵道部顧問、美國橋梁專家華德爾曾搞過一個設計,是一個公、鐵、人行道同層并行的聯合橋。形象佝僂、橋面寬、橋墩大、穩定性差,投資需要758萬銀元;而茅以升經過一年多的勘察、設計、籌備,設計出了一個雙層聯合橋,外形美觀,橋基穩固,投資只需510萬銀元(合當時美金163萬元)。
為國爭光
錢塘江自古就是一條兇險之江。上游時有山洪暴發,下游常有海浪涌入,若遇臺風過境,濁浪排空,勢不可擋;提及高達5至7米的錢塘江大潮,更令人生畏,這是其一;再者,歷史上有這樣的傳說,錢塘江無底,當然它不會是無底的,但是,江底石層上有極細的流沙,深達40余米,在上面打樁,十分困難。故而在早年,杭州人若說起某件事絕對辦不成時,就會說:除非錢塘江上架起一座大橋。有的外國工程師妄言:能在錢塘江上造大橋的中國工程師還沒出世呢。然而,血氣方剛的茅以升卻矢志不渝:一定要造出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現代化大橋。建橋并非一帆風順,茅以升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打樁。要把長長的木樁打進厚達40多米的泥沙層,站在江底巖石上才算成功。他首先設計了一艘打樁船,不幸遇杭州灣狂風巨浪,觸礁沉沒;他又趕制了第二艘打樁船,仍然定位不準,辛苦一天,只打成一根樁。按設計要打1400根樁,這樣要打到何時才能完成?沉了一艘船,進度又很慢,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很大。此時,深明大義的茅母,風塵仆仆地趕到杭州,以唐僧取經遭遇九九八十一難終獲成功為例對他進行開導,極大地鼓舞了他的斗志。
茅以升特制了江上測量儀器,解決了木樁定位問題,再用“射水法”打樁。即把錢塘江的水抽到高處,通過水龍帶將江底泥沙層沖出一個洞,然后往洞里打樁。用“射水法”打樁,一晝夜可打樁30根,工效大為提高。
浮運沉箱,是關鍵的基礎工程。長18米、寬11米、高6米的鋼筋混凝土沉箱,像一個無頂的大房子,重達600噸。要把這樣的龐然大物從岸上運到江里,然后準確地放在木樁上,由于潮大水急,難度極大。有一個沉箱,在四個月內就先后數次被沖到下游的閘口電廠,上游的之江大學等處。后來根據一位工人的建議,把每個3噸重的6個鐵錨改為每個10噸重,在海水漲潮時放沉箱入水,落潮時趕快就位,結果十分順利,一舉成功,600噸重的箱子穩穩地立在木樁上。茅以升充分發揮8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和900名工人的智慧,攻克了80多個難題。在總工程師羅英協助下,還打破先做水下基礎,再做橋墩,最后架鋼梁的傳統造橋程序;采用上下并進,一氣呵成的方法,即基礎、橋墩、鋼梁三種工程一起施工,并使全部工程做到了半機械化,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經過兩年半的艱苦奮戰,大橋于1937年9月建成通車。
抗日期間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茅以升有一種連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視的預感。他下令在大橋南2號橋墩上,留下一個長方形大洞。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僅3個月后,上海陷落,杭州危在旦夕。11月16日,南京政府發出炸橋命令后,深明大義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點了頭,“造橋是愛國,炸橋也是愛國!”一語未竟,熱淚奪眶而出。原來在橋下預留的大洞,就是防備這一天。茅以升把致命點一一標出,并親自看著把100多根引線接好。11月17日公路橋開通,茅以升后來回憶說:“所有這天過橋的10萬人,人人都要在炸藥上面走過,火車也同樣風馳電掣而過。開橋的第一天,橋里就先有了炸藥,這在古今中外的橋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這一天,茅以升正式接到了炸橋的命令,當晚,他在書桌前寫下了8個大字:“抗戰必勝,此橋必復”。這一愿望終于在1946年得以實現。1953年,大橋恢復使用。
英雄事跡
1966年10月10日凌晨2點43分,由南昌開往北京的764次旅客列車風馳電掣向錢塘江大橋駛來。在大橋南岸執勤的蔡永祥借著列車燈光,突然發現距橋頭40多米的鐵軌道上,橫放著一根大木頭!20米、10米、5米……在危及旅客生命和大橋安全的千鈞一發之際,蔡永祥置生死于度外,迎著列車飛奔而上,奮力抱起大木……列車脫險了,旅客的生命安全了,年僅18歲的蔡永祥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蔡永祥犧牲后,被南京軍區榮記一等功,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批準他為革命烈士,并在大橋北岸建立蔡永祥烈士事跡陳列館以示紀念。
錢塘江大橋主要風景
錢塘江大橋
如今,杭州段的錢塘江上聳立著十座大橋,錢江二橋、錢江三橋、錢江四橋……。唯獨錢塘江大橋橋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輪山前。由于建造年代久遠,為安全起見,錢塘江大橋已經不再作為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僅僅承擔一些次要任務。最主要的鐵路交通功能由錢江二橋承擔。作為國家特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現仍由武警守衛,普通游客可到大橋上層(即公路橋部分)橋面游覽,但下層即鐵路橋部分仍不允許隨意進入。
茅以升銅像
大橋北堍,豎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銅像,人們永遠懷念這位中國杰出的橋梁專家、深沉的愛國主義者,人們也不會忘記錢塘江大橋的這一段慘痛的傳奇歷史。茅以升炸橋前曾賦詩一首:徒地風云突變色揮淚炸橋斷通途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五行缺火真來火不復原橋不丈夫此詩流露出茅以升被迫炸橋的無奈,以及今后復建的決心,詩中第三句“五行缺火真來火”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把“錢塘江橋”聯系起來,你就能看出這第三句的韻味來,此詩奇就奇在第三句。
錢塘江潮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東注入杭州灣,流入東海。錢江涌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觀潮始于漢魏(公元一世紀至六世紀),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歷經2000余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歷史價值 2006年05月25日,錢塘江大橋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錢塘江大橋于1934年8月8日動工,歷三年零一個月時間,建成我國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雙層橋。歷經坎坷。它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鋼梁雙層公路、鐵路兩用大橋,位于六和塔東側江面。作為整個杭州城市觀光的南起點。站在并不寬闊的橋面上可以一覽六和塔全景,體會杭城依山傍水的味道。
錢塘江大橋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它不僅在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斗爭中書寫了可歌可泣的一頁,也是我國橋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時它也是我國橋梁工程師的搖籃。而這座大橋經歷的一段傳奇,卻是最令人難忘的。上世紀30年代,正在興建中的浙贛鐵路要與滬杭鐵路銜接,需在錢塘江上架設一座大橋。1934年,時任錢塘江大橋橋工處處長的茅以升,受命開始主持這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修建的鋼鐵大橋工程。之前,在中國的大川大河上,雖已有一些大橋,但都是外國人造的:濟南黃河大橋是德國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橋是美國人修的,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俄國人修的……可以想象,茅以升擔負著一項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來證明中國人有能力建造現代化大橋。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3670.html
錢塘江大橋在哪里?錢塘江大橋屬于哪個省?錢塘江大橋在哪個省?
相關錢塘江大橋,錢塘江大橋在哪里,錢塘江大橋屬于哪個省?錢塘江大橋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