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區,利通區在哪里,利通區在哪個省
利通區在哪里?利通區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利通區在哪個省?
利通區旅游,利通區在哪里,怎么走?
利通區,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介于東經104°10'~107°39'、北緯35°14'~39°23'之間,地處寧夏平原中部,是寧夏引黃灌區的精華之地,因黃河穿境而過有著“塞上江南”的美譽。 距首府銀川60千米、河東機場40千米,京藏高速公路、109國道、211國道、101省道等穿境而過,是中國主要的回族聚居區之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1年4月,利通區全區總面積1384平方千米,下轄8個鎮、4個鄉、106個行政村,區政府駐地勝利鎮。
利通區簡介
利通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市轄區,地處銀川平原南端,西臨黃河與青銅峽市毗連,南與中寧、紅寺堡兩縣交界;東部與靈武市接壤;距寧夏首府銀川市59公里。199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銀南地區成立地級吳忠市,原吳忠市政府改為利通區,保留原縣級吳忠市的行政區域。全區轄3鎮14鄉。
利通區—這顆鑲嵌在“塞上江南”的璀璨明珠,以其悠久的歷史、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物產、強勁的經濟實力以及令人矚目的建設成就和獨特的回鄉風情,閃爍著異樣的光彩。利通區地處祖國西北內陸,位于寧夏平原中部,距首府銀川市59公里,是寧夏經濟發展的核心區之一,也是吳忠市政治、經濟、文化重心。轄區總面積1384平方公里,轄8鎮4鄉,104個行政村、3個農場辦、17個城鎮社區,總人口38.1萬,其中回族人口21.4萬,占57.2%。
利通區歷史沿革
戰國時,屬秦國地。
秦,統一后置富平縣(駐地在今市區西南)。
西漢時,置靈洲,吳忠歸其管轄。
北魏時,屬薄骨律鎮。后改為靈州。
北周,屬回樂縣。
隋唐時,屬靈州。
宋咸平五年(1002年),靈州為黨項族占領,廢州改稱西平府,為西夏建國時的臨時首府,后又改稱靈州。
元,屬寧夏府路靈州。
明,屬陜西布政使司寧夏鎮下的靈州守御千戶所。
清,屬甘肅省寧夏府靈州。
中華民國成立后,改寧夏府為朔方道,亦稱寧夏道。
民國二年(1913年)改靈州為靈武縣時,今吳忠市除原金積縣所轄部分外,均屬靈武縣,隸屬寧夏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寧夏道建為寧夏省。
1950年1月在靈武縣西部置吳忠市,駐吳忠鎮,直屬寧夏省管轄。
1954年4月,寧夏省河東回族自治區成立,吳忠市歸其管轄。
1955年,又改為甘肅省吳忠回族自治州。
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吳忠回族自治州撤銷,吳忠市直屬自治區管轄。
1963年,改置為吳忠縣。
197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成立,吳忠縣歸屬其管轄。
1983年,撤銷吳忠縣,恢復吳忠市(縣級),市人民政府駐吳忠鎮。
1998年5月1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銀南地區和縣級吳忠市,設立地級吳忠市,吳忠市新設利通區。9月8日,利通區正式掛牌。
利通區行政區劃
利通區轄8個鎮、4個鄉。
鎮:古城鎮、上橋鎮、勝利鎮、金星鎮、金積鎮、金銀灘鎮、高閘鎮、扁擔溝鎮;
鄉:東塔寺鄉、板橋鄉、馬蓮渠鄉、郭家橋鄉;
其他:巴浪湖農場、孫家灘開發區。
利通區旅游資源
吳忠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全市總面積為2.72萬平方公里,占全寧夏總面積的52%,總人口191.9萬人,其中回族人口64萬人,占全市人口的33.4% ,是中國回族主要聚居區之一。 利通區各種文化活動
吳忠市轄一市(縣級)兩縣兩區(利通區、紅寺堡區、青銅峽市、同心縣、鹽池縣)。利通區是吳忠市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吳忠位于黃河上游,黃河穿越我市青銅峽市、利通區,“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流境254公里,溝渠配套,土地肥沃,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稱。
自古以來,吳忠就以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而著稱中國西北,是西北重要的商埠,享有旱碼頭之美譽,水陸交通便捷,集市貿易歷史悠久,更以“天下大集”聞名遐邇。吳忠得益于黃河自流灌溉之利,是黃河流域的精華地帶。
吳忠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羌、戎和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這里逐水草、牧牛羊;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就在此興修水利,開墾農田,吳忠就有了引黃灌溉史;漢唐盛世,引來中華大融合,在此設立富平縣,唐太宗親臨此地接受異族歸附;黨項族首領、西夏國皇帝李元昊統治的腹地也在今日吳忠一帶;成吉思汗滅西夏,設寧夏路;1929年成立寧夏省;新中國成立后,1954年4月成立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年7月,寧夏撤省歸甘肅省管轄;1955年改為吳忠回族自治州,轄吳忠、金積、靈武、鹽池、同心5縣;1958年撤州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1972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專署;1998年撤銀南地區專署為地級吳忠市。吳忠在歷史上地處邊疆地塞,吳忠的地名,也是古代邊疆設立的軍營名稱或守將名稱而得的。
利通區歷史文化
文物古跡
金積堡:位于吳忠市區西南8千米處,金積鎮是吳忠市利通區所轄的一個鄉級鎮,在歷史上卻是城堡規模、行政建制、軍事地位、經濟商貿繁華程度等各個方面知名度,都遠在當時的吳忠堡之上,是聞名遐邇的西北重鎮。
董府:位于小壩東南28千米的峽口鎮任橋村,是清光緒年間的光祿大夫(正一品)、太子少保董福祥的宅第,故稱“宮保府”。此府動工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落成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用銀數十萬兩,用工二三百萬個,耗糧五百萬斤。其內寨、外寨共占地3000畝。建筑材料精心選用,匯集川、陜等地的能工巧匠進行建造,為中國傳統磚木斗拱結構,運用彩、繪、雕、刻、塑等手法,又以匾、題、畫點綴裝飾。府形為堡寨,坐西向東,規模宏大,格調講究,布局嚴謹,工藝精湛,是較具代表性的明、清四合院式建筑群,也是寧夏現存最大的堡寨,已被列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族風情
利通區回族都有講究衛生的文明習慣。家家都有沐浴的設施,且盥洗講究程式:洗臉洗手用自來水或者湯瓶,一般不用臉盆,其意在于只用流水而不反復用水。湯瓶,又叫唐瓶,是回族信教群眾的潔具洗壺的雅稱。
飲食風俗
利通區是回族較為集中的聚居地之一。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等不反芻的動物肉,性情兇殘的禽獸(如鷹、虎等)肉,自死禽獸的肉和一切動物的血,而不被禁食的動物,都請宗教人士念經代宰后才能吃。回族飲食是在保持傳統民族飲食的基礎之上,較多地、有選擇地和中華飲食文明相融合,形成獨有的特色。回族食民族食品,通常除民族菜系外,主要指民族牛、羊、雞等。傳統面點如油香、麻花、干糧饃、糖酥饃、鍋盔、餛饃、千層餅等,以炸、烙、烤、蒸見長,具有咸甜酥脆軟、色澤分明等特點。回族喜歡吃的菜肴有蒸羊羔肉、手抓羊肉、羊肉泡饃、羊肉粉湯、黃燜羊肉、羊肉串、辣子炒雞、燒雞、燒牛肉、羊雜碎等,無不味道鮮美,各具一格。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767.html
利通區在哪里?利通區屬于哪個省?利通區在哪個省?
相關利通區,利通區在哪里,利通區屬于哪個省?利通區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