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橋區,埇橋區在哪里,埇橋區在哪個省
埇橋區在哪里?埇橋區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埇橋區在哪個省?
埇橋區旅游,埇橋區在哪里,怎么走?
埇橋區,隸屬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與蘇魯豫三省接壤,總面積290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宿州市埇橋區下轄12個街道、24個鎮 。 埇橋歷史悠久,春秋時即為古“宿國”封地,秦漢時已是“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隋朝開“通濟渠”后成為“扼汴控淮”的軍事重鎮。
埇橋區簡介
千里京滬線上,古老的汴水之濱,鑲嵌著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全國最大的縣級區,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全區土地面積2868平方公里,人口170 萬,其中,市區及規劃區內的人口60萬,流動人口20萬,下轄26個鄉鎮,11個街道辦事處。2002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位居全省縣區之首。 埇橋城區是宿州市政府所在地,是宿州市政治文化金融,經濟貿易中心。改革開放的春風,給這座古老的城市帶來了盎然生機,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街道寬敞整潔,處處綠樹成蔭,環境清新優美。
地處淮北平原東部。地勢平坦,僅西北部與淮北市、蕭縣交界處有丘陵逶迤,亦有少數殘丘。濉河、澥河、澮河、沱河、新汴河流經縣境。年降水量857毫米,年均氣溫14.4℃。全國商品糧基地縣。褚蘭樂石硯和符離集燒雞為傳統名產。礦藏有煤、 鐵、粘土、白云石、大理石、花崗巖等。省屬皖北礦務局設此,下轄百善、前嶺、劉橋、孟莊、毛郢孜等礦。
埇橋區歷史文化
埇橋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3000年前,周朝天子將此地封為“宿國”。公元605年隋煬帝為巡游東南開挖汴河。在此設埇橋重鎮,“扼汴河咽喉,當南北要沖”,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取古宿國之名設立宿州。唐宋年間,韓愈、白居易、蘇軾、范成大、皮日休等都曾在此留下許多膾炙人口地詩篇。宿州埇橋也是畫家梅雪峰、梅純一父子、作家滕文峰、書法家李百忍、當代著名電影演員楊在葆、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炳淑的故鄉。 2006年6月,經中國文聯、中國雜技家協會嚴格考評,埇橋區獨特的馬戲文化和藝術貢獻得到了一致認可,并由此確認“雜技的中心在吳橋,馬戲的中心在埇橋”。
埇橋區歷史沿革
唐元和四年(809)以符離、蘄縣及虹縣置宿州,治埇橋,即今宿州市區。1912年廢州為宿縣。
1979年宿縣析城關鎮及近郊置宿州市,1992年市縣合并為宿州市。
1998年12月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宿縣地區和縣級宿州市,設立地級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埇橋區。宿州市設立埇橋區,以原宿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埇橋區的行政區域。
1997年,宿州市(縣級)面積2865平方千米,人口154.2萬,轄8個街道16鎮13鄉:西關街道、南關街道、東關街道、道東街道、沱河街道、埇橋街道、北關街道、三里灣街道、蘆嶺鎮、符離集鎮、褚蘭鎮、曹村鎮、欄桿鎮、夾溝鎮、時村鎮、永寧鎮、汴河鎮、灰古鎮、大店鎮、桃園鎮、蘄縣鎮、大營鎮、朱仙莊鎮、西寺坡鎮、楊莊鄉、解集鄉、支河鄉、桃溝鄉、蒿溝鄉、順河鄉、苗庵鄉、永鎮鄉、三八鄉、城東鄉、龍王廟鄉、西二鋪鄉、北楊寨鄉。
2000年,埇橋區轄8個街道、16個鎮、13個鄉。
2004年,埇橋區鄉鎮由29個調整為24個,將龍王廟鄉整建制并入西寺坡鎮;將桃園鎮、北楊寨鄉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桃園鎮,鎮政府遷往北楊寨集;撤銷城東鄉、三八鄉、汴河鎮,分別設立城東街道辦事處、三八街道辦事處、汴河街道辦事處,為埇橋區政府的派出機構;其余鄉鎮保留不變。
2004年底,埇橋區轄11個街道、15個鎮、9個鄉。
2009年,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批復,將埇橋區桃園鎮的河拐、后付2個居委會,王橋、閆店、李橋、劉合、邵王5個村委會和三里灣街道的王徐居委會、陳營居委會以及城東街道的七里村委會劃出,設立金海街道辦事處。新設立的金海街道辦事處于4月30日正式掛牌成立,轄4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面積18.17平方公里,人口31751人,辦事處駐宿州經濟開發區。
埇橋區行政區劃
埇橋區轄12個街道、15個鎮、10個鄉:埇橋街道、沱河街道、道東街道、東關街道、三里灣街道、南關街道、西關街道、北關街道、汴河街道、三八街道、城東街道、金海街道、符離集鎮、蘆嶺鎮、朱仙莊鎮、褚蘭鎮、曹村鎮、夾溝鎮、欄桿鎮、時村鎮、永安鎮、灰古鎮、大店鎮、西寺坡鎮、桃園鎮(2004年,桃園鎮、北楊寨鄉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桃園鎮,鎮政府遷往北楊寨集)、蘄縣鎮、大營鎮、楊莊鄉、支河鄉、解集鄉、桃溝鄉、順河鄉、蒿溝鄉、苗庵鄉、永鎮鄉、西二鋪鄉。
埇橋區旅游資源
埇橋區分布著許多旅游風景名勝和文化遺跡。南有陳勝、吳廣起義時的涉故臺,北有劉邦避秦兵之皇藏峪,東是楚漢相爭是“垓下之戰”故地,西南有淮海戰役主戰場雙堆集紀念地。 埇橋區又是孔子三大弟子之一閔子騫和一代賢后馬秀英的故鄉。這里人杰地靈,文化積淀深厚。
埇橋區風景名勝
埇橋歷史悠久,為古黃河流域的文化古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區內分布著眾多風景名勝和文化古跡。到2009年底,共有七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十余處縣級文保單位,一處省級風景名勝區,一處省級自然保護區。
隋唐大運河埇橋遺址
閔子祠
閔子,名損,字子騫。他是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賢之首。閔墓,是春秋時閔子騫墓,內有春秋閔子衣冠冢。墓前有閔祠,閔祠位于宿州市埇橋區曹村鎮閔祠村,始建于漢,興盛于唐、宋,元初毀于兵火,明萬歷年間斥巨資重修,清道光年間,民國元年均重修過。
柘龍樹
位于宿州市埇橋區大澤鄉鎮,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舊址,是中國農民戰爭和農民革命的發祥地,是歷史的載體和見證,是一座偉大的歷史豐碑。
東林草堂
位于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白居易住地唐時名毓村,住宅名東林草堂。白居易青年時期在此居住二十余年,把這里當作他的故鄉,并創作了許多不朽的燦爛詩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已成為千古絕唱。
符離曉渡
符離,即宿州市城北二十里的古符離,北臨濉水。為了方便行人,清乾隆年間,宿州知州張開仕在濉水上修驛站,配置了船只橋兵,以渡行人。每當清晨,雄雞報曉,濉河兩岸人聲鼎沸,車馬喧闐,形成一道亮麗風景線。
扶疏余韻
埇橋區政府大院后城墻上有扶疏亭。扶疏亭始建于宋朝,幾經毀壞幾經重建,最后建成古式殿堂五間。據《宿州志》記載:宋朝蘇軾任徐州太守時,贈送給宿州太守墨竹一本,宿州太守將其刻在石頭上,并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為“扶疏亭”。
煙寺鐘晨
埇橋區夾溝鎮北鎮頭寺,又名“大龍泉寺”、“流溝寺”。寺院內蒼松翠竹,樹木蔥蘢,有珍珠泉自院內流出,與山半腰的呵泉合流,澆灌著數百畝香稻米。每當清晨,寺鐘初鳴,僧人焚香誦經,古寺上空,煙霧繚繞,鐘聲悠悠,極其幽靜。游人至此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2652.html
埇橋區在哪里?埇橋區屬于哪個省?埇橋區在哪個省?
相關埇橋區,埇橋區在哪里,埇橋區屬于哪個省?埇橋區在哪個省
- 65元/人韶山一日游_長沙到韶山一日游團購
- 228元/人長沙到岳陽旅游,長沙到岳陽一日游
- 110元/人長沙一日游,橘子洲頭-岳麓山一日游
- 35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二日游純玩旅游團
- 388元/人長沙到鳳凰古城三日游團購特價游游
- 4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二晚二日游旅游
- 58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黃龍洞三日游旅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三日游
- 9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四日游
- 800元/人長沙到張家界、天門山四日游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