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国产综合91天堂亚洲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您當前位置:97616旅游網 >> 旅游景點 >> 陜西旅游景點 >> 延安

延安,延安在哪里,延安在哪個省

    就去旅游網  最近更新:2023-08-20 16:00  瀏覽次數:

延安在哪里?延安屬于哪個省哪個市?延安在哪個省?

延安旅游,延安在哪里,怎么走?

延安市,簡稱“延”,陜西省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陜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以北371千米。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總面積3.7萬平方千米。

延安簡介

延安,位于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現轄寶塔區、吳起縣、志丹縣、安塞縣、子長縣、延川縣、延長縣、甘泉縣、富縣、洛川縣、黃陵縣、黃龍縣、宜川縣共一區十二縣。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27萬,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年均無霜期170天,年均氣溫9.2℃,年均降水量500多毫米。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斗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

延安

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同年設延安市,為陜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稱縣,1972年,再設市至今。   

延安市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14億噸,煤炭115億噸,天然氣2000多億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萬噸,是國家重要的能源接續地。天然次生林163萬畝,木材蓄積量308萬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槲寄生、牛蒡子、柴胡為主的中藥材近200種;有豹、狼、石雞、杜鵑等獸類、鳥類100余種;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適生作物品種多,具有發展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的良好條件。除小麥、玉米、谷子、蕎麥、黃豆、綠豆、紅豆等糧食作物外,還盛產烤煙、蔬菜、花生、瓜類、薯類等經濟作物。   

地處黃河中游的延安,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相傳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圣”(黃帝陵廟、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譽中外,為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有建于唐代的寶塔等12處古建筑,有革命舊址6處。目前可供游覽的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年接待中外游客70萬人次。近年來,大力開發旅游業,恢復了摘星樓、烽火臺、摩崖石刻等50多處景點,“天然公園”萬花山新增200畝牡丹,塔山、清涼山、鳳凰山、萬花山“四山”森林覆蓋率達55.4%,被國家林業部批準建設國家級森林公園。   

延安位于陜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中部,是中國革命的圣地。延安東臨黃河,與山西相臨,西面與甘肅接壤。   

延安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在歷史古跡方面有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軒轅黃帝陵、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鐘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全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等。   

延安還是革命圣地,在中國現代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特殊位置,現存革命舊居140多處,如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王家坪(現王家坪革命紀念館);中共中央舊址鳳凰山;以及寶塔山、棗園革命舊址、棗園等地。延安土地廣闊,人均土地面積27畝,土層深厚,光照充足,蘋果、紅棗、小雜糧等農產品品質優良,是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境內有歷史遺跡5808處,革命紀念地445處,珍藏文物近7萬件,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軒轅黃帝陵是全國第一號古墓葬,是海內外華夏兒女尋根祭祖之地。黃河壺口瀑布、乾坤灣等馳名中外,陜北民歌、安塞腰鼓、剪紙等民間藝術久負盛名,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延安宗教   

延安市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五大宗教,宗教活動涉及13個縣(區)宗教活動場所69處,信教群眾(不含佛、道教信教群眾),其中基督教24250人,天主教1400人,伊斯蘭教810人,道、佛教133人,(場所負責人和教職人員)。教職人員43人(天主教神甫3人,修女4人,基督教牧師4人,長老3人,伊斯蘭教阿訇2人,佛教比丘9人,比丘尼7人,乾道11人,坤道4人)。全市建立縣級愛國宗教團體6個。

2009年全市文化事業圍繞中心工作,服務大局,以發展為主題,以繁榮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抓住重點不放松,突破難點不松勁,較好地發揮了鼓舞士氣、激發情感、凝聚人心、促進發展的作用。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從業人員728人;文化館(站)191個,從業人員698人;公共圖書館13個,從業人員174人,藏書49萬冊;劇場2個,從業人員48人。截至目前,全市創作戲劇作品21部,曲藝、小品28個,歌曲42首,搬上舞臺的新劇目42個,其中戲劇18臺,曲藝、小品24臺。全市擁有綜合檔案館14個,館藏檔案57.2萬卷(件);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村461個,已建立村級檔案室146個     

安塞縣1998年被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寶塔區2000年被命名為省級文化先進區。安塞、洛川、延川、富縣先后被文化部命名為“腰鼓之鄉”、“剪紙之鄉”、“民間美術之鄉”、“民間繪畫畫鄉”等稱號。市文化局亦連續十一年被省文化廳授予“創佳評差”競賽活動最佳地市局,連續十一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最佳局,連續四年被評為“五星級文明單位”。

延安人口   

至2010年末延安全市總人口為227萬人,比上年末凈增加3.98萬人,增長2.08%。全年出生人口為 延安市 20499人,死亡5970人。出生率為9.59‰,死亡率4.4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6‰。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延安市位于陜西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介于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北接榆林市,南連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東隔黃河與山西省臨汾市、呂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嶺與甘肅省慶陽市為鄰。全市總面積37037平方公里,共轄1區12縣,市府駐寶塔區,196個鄉鎮,3426個行政村,總人口193.88萬,其中農業人口154.1萬,人口密度52/平方公里。   

延安市位于陜北黃土高原南部,氣候干旱,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無霜期170天,年均氣溫7.7℃~10.6℃,年均日照數2300~2700小時,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延安市轄1個市轄區、12個縣。   

延安市 面積36712平方千米,人口227萬人(2010年)。   

寶塔區 面積3556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716000。區人民政府駐寶塔山街道。   

延長縣 面積229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717100。縣人民政府駐七里村鎮。   

延川縣 面積1941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717200。縣人民政府駐延川鎮。   

子長縣 面積2405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717300。縣人民政府駐瓦窯堡鎮。   

安塞縣 面積2984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717400。縣人民政府駐真武洞鎮。   

志丹縣 面積3781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717500。縣人民政府駐保安鎮。   

吳起縣 面積3776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17600。縣人民政府駐吳旗鎮。   

甘泉縣 面積2287平方千米,人口 8萬。郵政編碼716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富 縣 面積418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727500。縣人民政府駐富城鎮。   

洛川縣 面積1886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727400。縣人民政府駐鳳棲鎮。   

宜川縣 面積2939平方千米,人口12萬。郵政編碼716200。縣人民政府駐丹州鎮。   

黃龍縣 面積2383平方千米,人口 5萬。郵政編碼715700。縣人民政府駐石堡鎮。   

黃陵縣 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27300。縣人民政府駐橋山鎮。   

延安歷史

延安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軒轅黃帝的陵寢就安臥在延安境內的橋山之巔,被炎黃 子孫尊稱為“人文初祖”。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延安以其“邊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戰略地位,吳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許多中國古代名將在此大展文韜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悲壯史劇。   

二十世紀上半葉,延安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民族英雄劉志丹、謝子長創立的陜北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央紅軍長途征戰的落腳點。從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后方,十三年間,這里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響和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特別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精神支柱。1982年延安市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國務院批準撤銷延安地區,設立地級延安市。考古發現,距今約3萬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黃龍人”生息。   

約在前13世紀,延安屬獨立的方國鬼方之域。商帝武丁曾發動大規模的討伐鬼方的戰爭。《周易·既濟》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這是迄今所知延安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文字記載。   

春秋時,延安是白狄部族所居住的地方,這是一個游牧兼狩獵的少數部族。晉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即居住于延安一帶。   

戰國,延安大部屬魏國。《史記·秦本紀》載:“魏筑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又稱,秦惠文王七年(前300年)。秦帥公孫不大敗魏軍于雕陰(今富縣與甘泉交界處),斬首8萬余,俘魏將龍賈;秦文王八年,魏納河西地予秦;十年,魏納上郡15縣(今陜北宜川、延安一帶)予秦。延安始屬秦。   秦漢時,延安屬上郡(郡治膚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時期,秦在延安一帶置高奴縣,縣治在今延安城東尹家溝。這是延安筑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猶存。秦統一六國后,大將蒙恬統兵30萬北擊匈奴,后又監修長城和秦直道。漢武帝時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陜北等地農業經濟空前發展,被譽為“新秦中”(意為富庶如關中)。漢虞詡《奏復三郡疏》有“水草豐美,上宜產牧,牛馬銜尾,群羊塞道”的描述。   

三國,延安為羌胡所據。   

東晉義熙三年(407),匈奴鐵弗部赫建立大夏國。其在延安城東修筑豐林城(今寶塔區李家渠鎮周家灣村)。宋代沈括曾考察該城,謂之堅密如石,城不甚厚,但馬面極長且密,利于戰守,贊嘆“赫連之城,深為可法也”。   

西魏,設東夏州,領遍城郡、朔方郡、定陽郡、上郡;設北華州,領中部郡、敷城郡。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見于《隋書》。《地理志》云:“延安郡后魏置東夏州,西魏改為延州,置總管府,開皇中,府廢統縣十一,戶五萬三千九百三十九。膚施大業三年置及置延安郡,有豐林山豐林后置魏,曰廣武及遍城郡,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為豐林,大業初又并沃野縣入焉魏平后魏置,并立朔方郡,后周廢郡,并朔方、和政二縣入焉金明有治官,有清水臨真有西魏神木郡、真川縣,后周廢郡,大業初真川入焉延川西魏置,曰文安及置文安郡,開皇初,郡廢,改縣為延川延安西魏置,又置義鄉縣,大業中,廢義鄉入焉因城后魏置,后周廢,尋又置義川西魏置汾州、義川郡,后改州為丹州;后周改縣為丹陽,開皇初,郡廢,改縣曰義川,又廢樂川郡入;大業初,州廢,又拔云巖縣入焉汾川舊曰安平,后周改曰汾川,大業初,廢門山縣入焉咸寧舊曰永寧,西魏改為太平,開皇中改為咸寧。”另記載,大業二年延安南部設富城郡,后改為上郡,統縣五(洛交、內部、三川、富城、洛川)。   

唐武德元年(618)改延安郡為延州總管府,領膚施、豐林、延川三縣,管南平、北武、東夏三州;改上郡為富州,領洛交、洛川、三川、伏陸、內部、富城六縣。   

宋代,屬永興軍路,設延州、富州、丹州、坊州。這一時期,宋與西夏戰事頻繁,宋代名臣龐籍、范雍、韓琦、范仲淹等在此御敵。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為延安府。   

金置彰武軍部管府。金夏在保安軍(今志丹)置榷場互市。     

明改設延安府。明末陜北農民爆發大起義,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領袖縱橫延安南北。   清仍設延安府,順治年間領三州(富州、綏德州、葭州)16縣(膚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長、清澗、洛川、中部、宜君、米脂、吳堡、神木、府谷)。雍正年間,三州歸省直隸,府領8縣(膚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長)。乾隆年間,又增領定邊、靖邊二縣。同治年間,陜甘回民起義軍和西捻軍張宗禹在延安境內反清,左宗棠率湘軍入境剿撫。最后一支捻軍武裝袁大魁部在永寧山被鎮壓,捻軍運動在中國最后失敗。清末,清政府設延長石油官廠,在延長縣鉆成中國大陸上第一口油井。   

民國2年(1913),本境屬榆林道。民國17年(1928),撤道,各縣由省直轄。民國24年(1935),9月,延安南北各縣分屬國民政府陜西省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區。1944年,陜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洛川,初領洛川、甘泉、宜川、富縣、中部、宜君、6縣,后領洛川、黃陵(1944年由中部縣改稱)3縣及黃龍設治局。1948年3月~4月,人民解放軍相繼解放第三行政督察區所轄各縣。   

1926年初,李象九、謝子長等創建中共宜川軍隊第一、第二特別支部;春夏,陜西省立第四中學(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別支部。是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組織。20世紀30年代,劉志丹、謝子長等在延安境內開展武裝斗爭,創建陜甘邊和陜北兩個革命根據地。1935年11月,稱陜甘省和陜北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長征到達吳起鎮。1937年9月,陜甘寧邊區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隸于邊區政府。1942年始置吳旗縣,屬三邊分區。同年11月,設延屬分區,1月成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延安市及延安、富縣、甘泉、志丹、安塞、子長、延川、延長、固臨10縣(市)。1948年1月,陜甘寧邊區設黃龍分區,轄洛川、黃陵、宜君、宜川、黃龍等10縣;次年2月,增轄富縣。1949年5月,撤延屬分區,設陜北行政區,衛北行政公署駐延安,轄榆林、三邊、綏德、黃龍4個分區及延安、延長、延川、子長、安塞、志丹、甘泉7個直屬縣。  

1950年5月,撤銷陜北行政公署,成立陜西省延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延安、延長、安塞、志丹、吳旗、甘泉、富縣、洛川、宜川、黃陵、宜君、黃龍12縣。同年10月,改稱陜西省人民政府延安專員公署。   

1955年5月,又改稱陜西省延安專員公署。1956年10月,延川、子長劃歸延安專區。1964年,鄜(fu 富)縣改稱富縣。   

1968年8月18日,成立延安專區革命委員會。次年9月,延安專區改稱延安地區。   1970年延安縣析置延安城區(縣級),1972年,延安城區改稱延安市。全區轄1市14縣。1975年8月,延安縣并入延安市。   

1978年延安地區革命委員會撤銷,延安地區行政公署成立。   

1983年9月9日國務院【國函字187號】批復:宜君縣劃歸銅川市。   

1996年11月5日國務院【國函84號】批復:   

1.撤銷延安地區和縣級延安市,設立地級延安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寶塔區。   

2.延安市設立寶塔區,以原縣級延安市的行政區域為寶塔區的行政區域。   

3.延安市轄原延安地區的安塞縣、黃陵縣、延長縣、志丹縣、洛川縣、延川縣、甘泉縣、黃龍縣、子長縣、富縣、宜川縣、吳旗縣12個縣以及新設立的寶塔區。   

2005年10月17日民政部【民函278號】批復;2005年10月18日陜西省人民政府【陜政函128號】批復:延安市吳旗縣更名為吳起縣。

延安資源   

延安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具有很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全市土地總面積5556萬畝,人均29畝,且土層深厚、適生作物眾多、發展林果業和畜牧業的前景十分廣闊。在廣袤黃土的深處,蘊藏了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石油儲量4.3億噸,煤炭儲量71億噸,天然氣33億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萬噸,為延安工業經濟的騰飛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   歷史的潮汐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豐厚的人文旅游資源,掩映在蒼松翠柏中的軒轅黃帝陵,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民族圣地,雄奇壯美的壺口瀑布,象征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北宋時期開鑿的清涼山萬佛洞和鐘山石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歷時千年開鑿的鐘山石窟,專家們稱它完全可以和敦煌相媲美。   

舉世聞名的棗園、楊家嶺、王家坪等一大批革命舊址,吸引了國內外的游客。這一孔孔土窯洞、石窯洞和低矮瓦房,曾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司令部。     

延安還是革命圣地,在中國現代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特殊位置,現存革命舊居140多處,如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王家坪;中共中央舊址鳳凰山;以及寶塔山、棗園、楊家嶺等地。陳運和《延安窯洞憶紡車》詩”紡出第一片曙色天邊逐漸發白 紡出第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延安寶塔   延安主要旅游景點:延安革命紀念館、黃帝陵、延安棗園、壺口瀑布、寶塔山 、楊家嶺、軒轅廟、王家灣革命舊址、延安國家森林公園、王家坪、洛川民俗博物館、杜公祠、瓦窯堡革命舊址、南泥灣革命舊址、延安新聞紀念館、勞山森林公園、鐘山石窟、延安大學、石宮寺石窟、富縣塔、萬鳳塔、花木蘭陵園、魯藝舊址、延安南區合作社紀念館、安塞縣博物館、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陜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木華黎王墓、吳旗縣明長城、清涼山、萬花山、鳳凰山、吳旗鎮革命舊址、石泓寺石窟、秦直道、千佛寺石窟、保安革命舊址、劉志丹烈士陵園、謝子長烈士陵園。   

黃帝陵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相傳黃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冢。位于陜西黃陵縣城北橋山;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于前442年。自唐大歷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   

謝子長陵   

謝子長陵園坐落在延安市下轄的子長縣瓦窯堡東北部的走馬梁山腳下。陵園四周環繞著白色的磚砌圍墻,占地10O0多平方米。20多米寬的鐵柵欄大門上,鑲著象征革命的紅五星和鐮刀斧頭。門頂橫立著“謝子長烈士紀念館”8個鮮亮的大字。大門兩側,有磚雕藍底黃字對聯:全心全意樹立革命旗幟,大忠大勇堪稱人民英雄。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位于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山腳下,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此居住,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個駐地。在此居住期間,毛澤東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反對自由主義》、《國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務 》、《陜甘寧邊區政府 、第八路軍后方留守處布告》、《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戰爭與戰略問題》等著作。中共中央正確把握歷史機遇,審時度勢,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為迎接中國革命新的歷史時期,從政治上、組織上作了充分準備,順利實現戰略轉變。1938年11月20日,日本侵略軍飛機首次轟炸延安,延安舊城受到嚴重毀壞。中共中央及毛澤東等領導隨即遷往延安城西北楊家嶺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另一個駐地,此期間,正是土地革命向抗日戰爭的戰略轉變時期,并度過了抗日戰爭的第一個階段——戰略防御階段。   

楊家嶺革命舊址   

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位于延安大學附近,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此居住期間,繼續指揮抗日戰爭敵后戰場并領導了解放戰爭,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主要建筑有“七大”會址,毛澤東故居,周恩來故居等。   

棗園革命舊址   

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此居住期間,領導全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并領導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團結,和平建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內戰作了充分準備。   

王家坪革命舊址   

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和八路軍總司令部的所在地。中央軍 王家坪革命舊址   委、八路軍總部在這里領導解放區軍民堅持了八年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后又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   

南泥灣革命舊址   

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南泥灣是中國共產黨軍墾事業的發祥地,是南泥灣精神的誕生地。   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   

當時延安惟一的地道的西式建筑。“魯藝”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藝術學校。1940年,毛澤東題寫校訓:“緊張、嚴肅、刻苦、虛心”。   

吳起鎮革命舊址   

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吳旗(當時稱吳起)鎮,進入西北蘇區,從而勝利地結束了中央紅軍的長征。   

瓦窯堡革命舊址   

位于延安市子長縣瓦窯堡鎮,1935年11月7日~1936年6月21日為中共中央駐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和策略,史稱“瓦窯堡會議”。   

保安革命舊址   

保安革命舊址,位于志丹縣城北炮樓山麓,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3日是中共中央所在地,1936年4月民族英雄劉志丹東征犧牲后保安縣更名為志丹縣。   

洛川會議舊址   

日軍進攻上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了。洛川會議后,紅軍執行毛澤東主席的命令,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八省邊界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志丹縣毛澤東舊居   

位于延安市志丹縣,是當時毛澤東在保安(現志丹縣)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王家灣革命舊址   

位于延安市安塞縣王家灣鄉王家灣村。毛澤東在撰寫了關于西北戰場的作戰方針和蔣介石政府已處在全民的包圍之中等文章。   

陜甘寧邊區政府禮堂舊址   

位于延安市城內南關街。1937年9月,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邊區政府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領導下,貫徹執行了中共中央提出的“五一施政綱領”。

延安紀念館地

延安革命紀念館   

該館陳列面積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近2000件,還有模型、油畫、雕塑及場景復原等輔助展品,并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增強陳列的動態效果。陳列空間裝置有電子屏幕,播放延安時期的歷史資料片和一些重要團體、人物在延安參觀活動的錄像。

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   

坐落于延安城東海拔1050米的清涼山上,隔延河與嘉嶺山、鳳凰山相望,是我國第一個新聞出版專業紀念館,1986年10月建成開館。 延安南區合作社紀念館   

南區合作社在為發展邊區經濟、解決延安人民生活供給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柳林村仍保留南區合作社16孔石窯洞和1座磚木結構的5開間兩層小樓。石窯是辦公用房,小樓為營業樓。 “四、八”烈士陵園   

1946年4月8日,參加重慶國共和談的中共代表王若飛、秦邦憲等乘坐美式運輸機由重慶飛返延安。因云霧蔽日,飛機迷失方向,誤撞山西興縣黑茶山,包括4名美軍機組人員在內的17人全部遇難,史稱“四、八”烈士。

民族英雄劉志丹烈士陵園   

劉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后改為志丹),志丹縣(舊稱保安縣)金鼎鎮蘆子溝村人。1903年10月4日出生,1924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民族英雄謝子長烈士陵園   

謝子長,名德元,字子長,子長縣(舊稱安定縣)李家岔鎮棗樹坪人,生于1897年1月。為陜甘、陜北兩塊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十七軍創始人之一。 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   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龍縣瓦子街鄉政府所在地,是為了紀念解放戰爭時期西北戰場上著名的瓦子街戰役中我軍陣亡的革命英烈而修建的。 湫燕山周恩來遇險地   

周恩來乘車從延安出發,前往西安準備同蔣介石會晤,并繼續同國民黨談判,在途經湫燕山時,遭到土匪李清伍等一百多人的襲擊。戰斗中,陳友才、陳國橋等十余人壯烈犧牲,周恩來、張云逸、孔石泉等脫險返回延安。

延安特產簡介   

陜北大紅棗、蘋果、梨、名貴雜豆、紫砂陶瓷   

名貴雜豆 延安產豆,種類繁多,色澤艷麗,顆粒豐潤,品質極佳,營養豐富,為當地出口產品,全市年種植面積4萬公頃,產量數十萬噸。主要品種有紅小豆、雙青豆、綠豆、豇豆、豌豆、蕓豆、扁豆等。以雙青豆為例,色澤青綠、碧如翡翠,富含蛋白質(40%以上)和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用途廣泛,藥食兼備,可煮熟食用,亦可生成豆芽或加工成豆制副食品,是延安主要出口創匯農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荷蘭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延安雜豆在各旅游景區購物點、市區各大超市、旅游紀念品商店均售。一般價格為15元/袋   

延安小米 

延安小米亦稱粟,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延安人民長期的生產實踐,這里光熱資源充足,晝夜溫差大,養分積累多,因而盛產谷子,成熟后稍加工,即成黃燦燦、香噴噴的小米。延安小米曾對中國革命作出過特殊的貢獻,1935年黨中央、毛澤東長征到達陜北,小米滋養了千千萬萬的革命戰士,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反動軍隊的飛機和大炮,從此,延安小米傳遍全中國。延安小米色澤金黃、顆粒渾圓、晶瑩明亮、粘糯芳香,其蛋白質含量達13%,還富含多種維生素,特別是富含人體既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賴氨酸和蛋氨酸。小米可蒸、可煮,熬成粥,黃香柔滑、粘糊性強、回味悠長,喝之滿口泛香,可滋陰補虛,民間有“養人”之說,是老幼、孕婦最喜益的食品。近年來,經過科學改良的“延安香米”更是米中佳品,袋裝延安香米已成為重要的旅游商品,供不應求。延安雜豆在各旅游景區購物點、市區各大超市、旅游紀念品商店均售。一般價格為15元/袋     

延安蕎麥 

延安蕎麥是延安傳統出口產品之一,主要產區為延安北部各縣,亦有“陜北三寶,蕎麥、羊肉、地椒草”之說。全市種植面積約百萬公頃,年產蕎麥數十萬噸。延安蕎麥生長期長,光熱能條件充足,加之顆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質優,做面食潔白細長,光滑爽口。其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均高于大米、小麥,食之不僅味美,且有防止血管硬化,控制糖尿病和消積化滯及抗癌等功效。因此身價日高,營養學家稱之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綠色食品,被譽為現代社會的“貴族食品”、“益壽食品”。  

圣地出精品--延安紫砂陶瓷工藝 延安富儲紫砂土礦,其礦藏厚度大、易開采、品位高,現已勘測的儲量就達5000多萬噸。延安紫砂土具有化學成分穩定、粒度細、可塑性高、燒結溫度低、燒結范圍寬等特點,經檢測,內含鉀、鈉、鐵、鈣、硒及麥飯石等16種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絕不含對人體有害物質。延安紫砂加工工藝始于1942年,后又引進宜興等地的加工工藝,現已成為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紫砂陶瓷工藝品生產基地。其主要產品有高檔茶具、咖啡具、煙具、酒具、文具、電火鍋、花瓶、花盆、掛盤、餐具及各種工藝紀念品,年生產量達2000萬件以上。

延安新華陶瓷廠生產的紫砂茶具久負盛名,造型典雅、耐高溫、吸水性能好,無滲漏。泡茶隔夜不餿,可直接置于爐火上燒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味,使茶香更醇郁。久用可使人多吸收有益于健康的微量元素。可防人體面部衰老、色素沉斑、心肌梗塞、膽結石等,還可以防癌、抗癌,是理想的高級保健品。其茶具造型多樣、設計精巧、精工雕飾,壺身杯體上,詩句、書法、繪畫,清麗文雅,令人愛不釋手,是旅游紀念和饋贈親朋的佳品。其產品曾先后榮獲“七五”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博覽會金獎,陜西省優質產品獎、首屆中國楊凌農博會“后稷金像獎”。

在延安旅游觀光,抽空購得一套紫砂茶具,既可贈友,又可欣賞自用,亦可謂人生一樂事。延安中藥材 延安中草藥資源豐富,品種繁多。素以“延無閑草、中藥寶庫”著稱。通過中草藥普查,據記載的多達494種,有191種被列為常用大宗收購藥材。延安的中草藥不僅有藥用價值,而且還兼有其它多種用途,在歷史上就久負盛譽。粉甘草被稱為陜北“三大寶”之一,以其質堅粉性足而聞名于全國和東南亞一帶。杏仁歷年來一直是全國的主要產區和供貨點,不但是眼科良藥,而且是兩廣和南洋地區盛大宴席必備的果品。山桃仁、酸棗仁、龍骨等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生地、三棵針、穿地龍、刺五加皮、柴胡、連翹等二十多種已成為延安的“拳頭”品種。沙棘全市山區普遍生長,蘊藏量極大,據科學家鑒定,維生素含量高于獼猴桃3倍、梨50至400倍,亦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沙棘可加工成營養豐富、口感甚佳的優質飲料,用沙棘籽加工的沙棘油可阻斷亞硝鹽在人體合成致癌物質,有明顯的防癌作用,有“神油”之譽。延安制藥廠用以酸棗仁為主的中草藥加工的“心神寧”中成藥,調整內分泌、止驚、治神經衰弱癥有很好功效,亦成為外地游客喜購之物。

旅游交通指南   

延安交通便利。鐵路客運可直達北京、上海、西安、石家莊、榆林、安康。延安機場開通延安―北京、延安―西安、延安―重慶―廣州等地航班。210國道縱貫延安全境,黃延高速公路于2006年5月建成通車,只需3個小時左右即可從西安到達延安。

更多湖南旅游國內旅游長沙旅游長沙到張家界旅游長沙到鳳凰古城旅游長沙到韶山旅游、就在97616旅游網!請繼續關注與支持(97616旅游網http://www.917925.com/

http://www.917925.com/vjingdian_1130.html

延安在哪里?延安屬于哪個省?延安在哪個省?

上一篇:漢武帝茂陵
下一篇:延安寶塔山

相關延安,延安在哪里,延安屬于哪個省?延安在哪個省